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扶弱濟困不妨借力使力

2017年11月30日07: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之前媒體報道,四川大涼山有一些孩子在成都學習格斗,后被遣返。如今,他們又能回到成都某格斗俱樂部了,后者成了一家體校的分支機構,這意味著孩子們可以練拳、讀書兩不誤,接受義務教育,並獲得國家承認的學歷。

  消息一出,大伙直呼“暖心”。此前人們幾乎隻有揪心的份:孩子們因貧失學,為了生存承受搏擊之痛,已是讓人鼻酸﹔而當相關部門介入,拿出“遣返原籍”的方案時,孩子們卻哭泣和抗拒,不願踏上歸途。

  為啥不願返鄉?有孩子說:“在俱樂部有牛肉、雞蛋吃,在家隻有洋芋。”

  因此,實施幫扶,必須讓被扶者嘗到甜頭、看到奔頭。遣返格斗少年,讓他們照舊吃土豆,過一眼望穿的人生,這不叫“幫扶”,或可叫“歸零”。相形之下,格斗俱樂部“轉正”,則有了進步意義:成為體校生,練拳順理成章了,生活和學業也有保障了﹔將來拿到學歷,更不止打拳這一條出路。機會有增無減,滿是獲得感,這樣的幫扶,才堪稱扶到了點上。

  這件事還提供了一層啟示:扶貧濟困,有時不妨借力使力、順水推舟,化“野路子”為“正路子”。為了解困境、謀出路,民間常有自發的嘗試,隻欠些許條件和手續,就能取得資質和認可。與其連根拔除、一棍打死,不如栽培修剪、化為正途。比如進城擺攤的小販,可以幫他們辦執照、找場地,既給他們出路,又便利居民生活﹔鄉間的代課老師、醫務人員,擇優納入編制,讓他們安心扎根基層,緩解上學難、看病難﹔各方各面的公益組織、愛心人士,亦可經過相應途徑,成為扶貧濟困的重要力量。

  當然,整合草根力量,決不能來者不拒、出離原則。沒有達到起碼條件的,必須回爐再造,不能通融放水﹔違反公序良俗的,更得加以干預、整改﹔而已然走上正軌的,也要持續考察,繃緊監管弦。

  扶貧濟困,還得多些順勢而為,少些偷懶無為。對於有志擺脫困境卻不慎迷路的人,別把人家領回到起點就不管不顧了,畫張路線圖,扶上馬送一程,這才是把好事做到底了。(劉 念)

(責編:畢磊、沈光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