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增收門路擺上貨架,各村各戶按需提取。陝西千陽——

脫貧項目進“超市”(民生調查 “+”出脫貧路④)

本報記者  龔仕建
2017年12月07日08: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如何幫助貧困戶精准對接扶貧項目?陝西省千陽縣把各村各戶的脫貧需求收集分類,匯總成具體項目,就像超市的商品﹔各種扶貧力量自主選擇自己能完成的項目去落實,就像選購商品一樣去對接。這種一把鑰匙解一把鎖的“項目+脫貧”模式,被群眾形象地稱為“項目超市”。

  

  “2萬元入股,半年分紅500元,加上這月工資,共領了2300元。”貧困戶張振農算著2017年的增收脫貧賬,土地租金、分紅、務工,純收入超過2.4萬元,比原來種地劃算得多,還沒有經營風險,一家四口跨過了脫貧線。

  張振農是陝西省寶雞市千陽縣南寨鎮新西村的貧困戶,家裡一位老人長年臥病,孩子上中學,屬於缺技術、因病因學致貧家庭。脫貧攻堅以來,他積極參與了縣鄉組織的“搭載式”產業扶貧,成為流轉土地得租金、園區務工學技術得薪金、扶貧資金入股得股金的“三變得三金”型脫貧農民。

  “為了幫助貧困戶實現長遠增收,縣上協調他們‘搭載’新型經營主體這個‘產業快車’,培育適合各家各戶的增收產業。”千陽縣委書記何玲說,“我們各級組織的工作就是‘鋪好路’‘選好車’‘請上車’‘管好車’﹔貧困戶隻管‘坐上車’往前趕,保証能致富。”

  推廣項目超市

  精准對接供需

  千陽縣地處渭北旱塬溝壑丘陵區,屬國家六盤山片區和陝西省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省市確定的限制開發區。全縣13.4萬人,2016年確認貧困村76個、貧困人口8077戶2.56萬人,貧困發生率14.8%。

  面對貧困家庭千差萬別的致貧原因和脫貧需求,縣上把各村各戶的脫貧需求收集分類,匯總成具體項目,就像超市的商品﹔各種扶貧力量自主選擇自己能完成的項目去落實,就像買商品一樣按需提取。這樣一來,就實現了各種資源要素與扶貧工作的精准、高效對接,達到了一把鑰匙解一把鎖的幫扶效果,群眾形象地稱這種模式為“項目超市”。

  兩張大表格貼在牆上,顯示的是南寨鎮閆家村“項目超市”的對接情況。全村公共服務項目7項,總投資577.3萬元,84戶貧困戶的名下都分別對應2—4種產業幫扶項目,包括栽蘋果、種黃花菜、養豪豬、養羊、務工、土地流轉、資金入股等。村支部書記王書賢說:“每家每戶的勞動能力、技術水平、愛好興趣各不相同。發展脫貧產業不能千篇一律,我們結合村內實際,引進了許多辦法,並配套資金、技術、幫扶人員和措施,總有一種辦法行得通。”

  在該村,貧困戶李改平因丈夫去世,家庭陷入困難。她從項目超市選擇了養雞、養兔、土地流轉、園區務工4個產業增收項目,務工工資當即保障了每月基本生活費。她說:“我一個女人家大錢掙不來,‘項目超市’幫我找到了4個掙錢門路,讓我對脫貧有了依托和信心。”

  五種搭載模式

  滿足不同村情

  大多數貧困戶的自我發展能力不強,面對市場經濟和現代農業的雙重挑戰,獨立發展產業很難賺錢。

  千陽縣探索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方法,把農村的土地、林地、扶貧資金、勞動力、基礎設施等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以貨幣計量的形式搭載新型經營主體,規模發展重點產業,既降低了經營風險,又解決了品種、技術、設施、銷售等難題,每年至少按股份7%分紅,讓貧困戶有甜頭、企業有賺頭,形成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項目對接、發展共贏的產業扶貧機制。

  該縣飛天乳業公司發展缺資金,縣上投入扶貧資金1800萬元,為939戶貧困戶入股,帶動群眾養羊脫貧。去年底,企業給入股養羊戶分紅104.2萬元,僅以資金入股的427戶每家分紅436.5元,企業奶源基地也快速壯大。

  南寨村黨支部引導貧困戶成立惠農蘋果專業合作社,爭取扶貧資金89萬元,搭載當地海升蘋果園區的技術、設備、苗木、營銷資源,組織128戶貧困戶栽植現代矮砧蘋果80畝。前兩年,蘋果收益全部分給貧困戶,以后把園子分給貧困戶自己作務,合作社抓管理,公司包銷蘋果。村主任羅曉榮說:“我們先建園、后分園,等於借政策和企業力量,給貧困戶白送了1畝年收益上萬元的蘋果園﹔有的貧困戶自己沒有能力管,租出去每年也賺3000元的承包費。”合作社計劃明年再建一批果園,讓貧困戶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果園,建成現代矮砧蘋果專業村。

  千陽縣引導每個村都成立了集體經濟合作社,爭取政策資金、社會資金支持,帶動群眾發展產業促脫貧。目前,全縣探索出了流轉土地入股、注入資金入股、托管合作建園、務工學藝、社區工廠創業共五種搭載模式,滿足不同村情、戶情的貧困戶選擇。“5種產業搭載模式,是經過反復試驗磨合出來的,基本涵蓋了農村產業發展的各個方面。”縣長張新科說。

  瞄准綠色發展

  實現長久增收

  在張家塬鎮寶豐村,一眼望不到邊的現代矮砧蘋果園長勢喜人,容量4000立方米的果庫正在建設。

  村支部書記張永剛介紹說:“全村整體脫貧后,這些果園、果庫、苗圃都由合作社經營,全體村民都參與分紅。”脫貧攻堅3年來,該村整合多項扶貧資金,建起200畝蘋果園搭載貧困戶60戶,幼園期今年每戶分紅3000元﹔建起120畝蘋果育苗基地搭載貧困戶131戶,每戶分紅1500元,增加集體收入180萬元,每戶群眾都有了產業收入,村集體經濟也由負債戶成了富裕戶。

  以綠色為關鍵詞,千陽縣培育起了矮砧蘋果、莎能奶山羊、生態果菜、光伏發電4個主導產業﹔同時,結合山區實際和市場前景培育起了核桃、蠶桑、玉米、花卉等20多個地方特色產業﹔此外,每個產業都配以產業合作社或營銷龍頭企業,實現全產業鏈發展,給貧困戶提供了多項產業選擇、多個渠道搭載。

  目前,該縣有龍頭企業38家、產業合作社400多個、現代農業園區36個,產業大戶和家庭農場上千個,年經營收入10多億元。僅蘋果產業,有海升、華聖、匯源等大型企業12戶,建成矮砧蘋果示范基地4.1萬畝,自根砧育苗基地1萬畝,帶動全縣發展蘋果10.1萬畝,全縣群眾給蘋果產業園流轉土地入股6.4萬畝,圍繞蘋果生產的田間管理、農業機械、蘋果分揀等環節務工就業1.5萬多人,年工資收入3000萬元。

  據該縣產業辦主任楊宏忠介紹,全縣1974戶貧困戶參與流轉土地6300畝,僅每畝650元的租金收入,就是當地農民種植糧食作物純收益的3倍多,還不含種糧人工費投入。全縣有1500多戶貧困戶通過搭載各種新型經營主體,建花卉、蘋果、蔬菜產業園5000多畝,養羊6000多隻,兩年育成后戶均年增收5000多元,幫助貧困戶培養起自己的增收產業,實現長久增收。

  “無論是快車、慢車,最終都比步行快。”寶雞市扶貧辦主任崔省強說,“千陽縣以農村產權制度創新為驅動,採取黨支部+新型經營主體+產業基地+貧困戶的方式,帶動貧困戶以資本化搭載新型經營主體,實現產業脫貧。這種模式,培育了農村新的生產協作關系,也給普通農戶開創了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 人民日報 》( 2017年12月07日 13 版)

(責編:初梓瑞、庄紅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