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脫貧奔小康  不落殘疾人

本報記者  陳勁鬆 文/圖
2018年02月24日08: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黃臘鄉殘疾人“托聯體”的殘疾人在縫制布依族服裝。

  日前,中國殘聯組織的由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社等7家媒體組成的“新春走基層”採訪組,深入到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銅仁市石阡縣,採訪當地殘疾人生活、康復、生產等狀況,記錄殘疾人在當地政府帶領下自強不息奔小康的生動場景。

 

  “愛心小鎮”愛心多

  1月24日,採訪組來到位於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的“百合花·愛心小鎮”殘疾人托養中心。西秀區殘聯理事長范華向記者介紹,這裡採取“托養+就業”“集中供養、康養融合”模式,讓殘疾人集中生活、集中康復和就業,過上了有尊嚴的生活。

  檀木世家工藝品公司是小鎮引進的眾多適合殘疾人就業的公司之一,生產各種木制工藝品,木材原料來自阿根廷、緬甸等國家。公司老板賴賢友曾被評為全國優秀農民工,他介紹,工廠現有28名工人,殘疾人12名,另外還有24名殘疾人在家加工工藝品。

  31歲的陳三妹,務農時不慎從樹上摔下致高位截癱,突然的變故曾讓她一蹶不振。后來,范華得知了陳三妹的消息,對她進行了心理疏導,勸說她到百合花小鎮從事檀木工藝品加工。現在,她每個月可以掙2000多元錢,生活有了很大改觀,她也重新找回了自信,臉上的笑容可以証明。

  安順市委常委、西秀區區委書記郭偉誼介紹,“百合花·愛心小鎮”投資16億元,是殘疾人集中居住、康復、就業、教育的溫馨家園,按照公私合營模式向社會公開募集資本實施建設。目前,已完成投資5.3億元,標准化廠房、300套公寓、食堂、康復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等主體功能,將於今年3月投入使用。

  在西秀區黃臘鄉,採訪組參觀了由殘疾人托養中心、敬老院與服裝加工企業組成的“托聯體”,殘疾人與健全人一起加工布依族服裝,由殘疾人手工刺繡的圖案令人贊嘆。這是“托養+就業”助力殘疾人脫貧的又一成功實踐。

  “三變”帶來新收益

  1月25日,冰凍雨雪天氣導致盤山公路更加難行。一路顛簸,記者來到海拔約800米的銅仁市石阡縣國榮鄉葛容村。

  在82歲的肢殘老人周平昌家,老人正在火盆邊取暖,旁邊的灶台上方挂滿了臘肉。她們一家4口,隻有兒子一個勞動力,兒媳是多重殘疾人,孫女才9歲。

  石阡縣殘聯副理事長楊芸介紹,縣殘聯為老人和兒媳用殘保金入股了村裡的合作社,每到年底都能拿到分紅。

  老人說,她的兒子被安排在合作社做零工,每天有七八十元報酬,加上低保、糧食直補等政策補貼,全家一年有3萬元左右收入。這些實實在在的幫助和切身利益,讓老人十分感激。

  在周平昌老人家裡,小孫女最喜歡的是能洗熱水澡的衛生間,這是政府出錢修的,牆上還有殘疾人常用的扶手。

  銅仁市殘聯副理事長蔡承米說,近年來,石阡縣創新提出“三資三變”,即將殘保金變股金、將愛心款變股金、將扶持資金變股金的做法,讓扶貧方式從“輸血”轉向“造血”,讓沒有勞動能力的重度殘疾人不掏腰包也能分紅,進而脫貧。

  不讓一個殘疾人掉隊

  為了幫助困難殘疾人脫貧奔小康,各地方黨委、政府想方設法,積極探索,不讓一個殘疾人掉隊。

  為了吸引適合殘疾人就業的優質勞動密集型企業進駐“百合花·愛心小鎮”,安順市西秀區制定了系列優惠政策,隻要企業入住殘疾人托養中心就一律免除3年租金,同時對企業安置殘疾人就業人數達到全部用工30%以上的,還有其他優惠政策。

  郭偉誼說,“百合花·愛心小鎮”建設完成,貧困殘疾人入住后,通過項目申報、財政獎補、小鎮經營性資產收入等償還社會資本投入,通過市場化運營、國有資產增值等方式推動小鎮加快發展。

  石阡縣是溫泉之鄉,聞名遐邇,其奇特之處在於泉水既可洗浴,也可直接飲用,石阡還是苔茶之鄉。縣委副書記周迪說,石阡縣積極發揮苔茶等資源優勢,推動殘疾人就業,由縣、鄉兩級殘聯組成工作組進村入戶、深入摸底,對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做到“一戶不落,一個不漏”,為他們出資入股生產合作社,每年年底按純利潤60%參與分紅,力爭讓全縣殘疾人實現同步小康!

(責編:初梓瑞、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