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海外留學的經歷,使學子有機會發現留學地與國內在很多方面的異同

促進公共環境的改善 學子更願成為推動者

李曉奇
2018年06月28日08: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促進公共環境的改善 學子更願成為推動者

王翌璠,她在澳大利亞感受當地不同的人文風情。圖為她在悉尼舉行的哈佛大學亞洲國際關系峰會現場。

一般來講,學子能夠接受異國他鄉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對交通秩序、公共衛生、公眾場合禮儀等公共環境方面的國內外差異,新一代海外學子的態度也十分積極:看待世界的眼光更加客觀,不停留在感慨埋怨上,而是想著不論是在國外生活,還是日后學成回國,都要努力做一名“好市民”。

學子體驗國內外異同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到了國外,學子首先觀察和體驗到的是文化差異和文明程度的差別。

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和不同的社會規定。學子在海外生活一段時間后,就有了自己的發現和體驗。

“澳大利亞人特別喜歡穿人字拖,甚至有人還會赤腳走路。”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王翌璠說。在當地生活了一段時間后,她分享道:“在日常生活中,熟人之間的打招呼方式是擁抱或貼面禮。貼面禮的方式嘛……直到現在我也不太習慣。在交通方面,澳大利亞有明確而獨特的規定,比如汽車靠道路左側行駛﹔騎自行車必須要戴頭盔﹔坐公交車時,司機隻會在有人按下車鈴時才靠站停車。在休閑娛樂方面,周四到周六是當地酒吧和餐館最熱鬧的時間。人們喜歡在這個時候放鬆身心,或聚在一起聯絡感情。但是,也會有很多人深夜醉酒后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影響他人休息。”

陳華陽曾作為交換生在澳大利亞留學,現在意大利博科尼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他發現:“澳大利亞和意大利都規定垃圾分類。在意大利,人們將垃圾分為紙類、玻璃類、塑料類和廚余垃圾。當地居民都會按照上述分類整理垃圾,甚至喝過的酸奶盒子都要沖洗干淨后再分類收集。此外,我發現意大利人非常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間,比如在公開場合小聲交談,在公交車上聽音樂、看視頻時戴耳機等,以避免打擾他人。我覺得最尊重他人私人空間的是芬蘭人,他們在排隊時,前后兩個人之間的距離都能有5米以上。”

學子正值青春,有著年輕人的敏銳感受和視角。在體驗到種種差別后,他們往往會自然而然地與自己熟悉的家鄉做一番比較。

孫一銘目前在德國薩爾大學做交換生。在談及當地與國內的差別時,他說:“其實德國當地也有行人闖紅燈的現象,小公園裡也有被亂丟的煙頭。我曾在德國慕尼黑安聯球場看過足球賽。比賽結束后,隻見觀眾席上一片狼藉,到處散落著啤酒瓶和爆米花等。”不文明現象在哪兒都有,這同文明、經濟的發達程度沒有絕對的關系。

對不文明現象的感受

現在,不僅僅中國留學生遍布世界各地,在一些旅游勝地,中國游客也同樣成群結隊,隨處可見。

一些國人的不文明現象,也成為學子吐槽的一個內容。在採訪中,許多學子都能非常具體地回憶起某些細節。

“我在意大利曾親眼見到過在音樂會上大聲喧嘩的國人。”陳華陽說,“那是在2017年底的聖誕節假期,意大利佛羅倫薩的米開朗基羅廣場上有一場音樂會。樂隊在落日的余暉中演奏,美妙的音樂和著夕陽中的晚霞讓聽眾沉醉其中。此時來了一群旅游的國人,其中有幾位阿姨大聲地感嘆‘風景好美’。在靜謐的音樂中,她們的感嘆聲音較大,破壞了音樂現場的氛圍,某些聽眾也表現出了不滿。因為喧嘩者是我的同胞,所以我感到有些尷尬和歉疚。於是就提醒那幾位大聲說話的阿姨:‘麻煩小聲一點,這裡正有一場音樂會。’”

陳華陽認為,細想來,那幾個阿姨說話聲音稍大,並不代表她們素質低,或許只是在這方面意識較弱而已。她們有自由表達內心想法的權力,只是在表達的方式和時間場合上出了偏差。

王翌璠也分享了她的所見所聞:“我有朋友在當地的迪奧時裝店上班。某天兩名中國顧客退貨時與店員發生了爭執,他們要求退貨,店員卻不給退。按照商店相關規定,沒有辦法滿足這兩位顧客的要求。他們就在店裡鬧了數小時,最后也沒能退貨。”王翌璠解釋,澳大利亞人普遍重視法律和規則,任何時候、任何事情上都會嚴格按照相應規定執行,不會因為其他因素的影響而改變。

劉佳雯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她說:“我感覺中國人的整體素質並不差,不能以偏概全,夸大國外的優越性。其實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隻要本著不給他人帶來麻煩的初衷就行了。比如在公共場合小聲說話,避免影響他人﹔不要闖紅燈,避免造成交通秩序混亂等。”

從海外歸來后的做法

在國外生活學習的經歷,使學子會受環境的影響,在行為方面做出一些改變。那麼在回國后,面對國內外的差異,他們會怎樣做呢?

王翌璠說:“在國外獨立生活了這麼久,我比以前更有主見,也更容易看到事情的本質,知道在何時該做怎樣的選擇,不會放任自己跟風隨大流。回國后,我依然會堅持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雖然有‘入鄉隨俗’之說,但我會先判斷‘俗’的好壞,再決定要不要隨。”

陳華陽說:“在交通方面,我不會‘中國式’地過馬路。不管別人是否闖紅燈,我一定會等紅燈滅、綠燈亮時再走。在乘坐地鐵時,不管別人如何,我仍會遵從‘先下后上’的秩序,盡可能為他人提供方便。在生活方面,我會堅持垃圾分類。可能不會像在意大利時分得那麼細,但是廚余、玻璃、紙和塑料我還是會盡量分開整理。”

孫一銘說:“我在國內時就不闖紅燈,也沒有亂扔垃圾的習慣。但是在有些方面,我還是會受到周圍人和環境的影響。比如,我在國內生活的地方,幾乎沒有垃圾分類的規定和習慣,我也很難做到垃圾分類整理。因為就算我這樣做了,垃圾回收人員在回收垃圾時還是會混著收到一起。但在個人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我仍會堅持自己的原則,比如在開車時盡量不鳴笛,在交通擁擠時不搶道、加塞等。”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6月28日 第 09 版)

(責編:施麟、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