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藏族教師丹赳:“最幸福的事就是和你們一起成長”

2018年09月10日08:12 | 來源:中青在線
小字號

  1986年,13歲的少年丹赳考入第二批內地藏族班,成為重慶藏族中學的一名初中生。接下來的7年內地中學藏族班經歷成為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15年后,28歲的丹赳再入內地藏族班,這一次他的身份是濟南西藏中學的老師,一待便是17年。

  1997年從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后,丹赳被分配至西藏大學語文系任教,待遇優厚,深受重用。

  2001年,丹赳和妻子作出決定:回內地藏族班做一名普通老師。

  其實,決定來得並不突然。妻子的身體難以適應高原氣候,而丹赳始終懷揣心結:“內地藏族班孩子們的路我自己走過了一遍,我了解他們的需要,我願意把當年老師們給我的關愛加倍獻給遠離親人的孩子們。”

  丹赳再度扛起行李來到內地,目的地是妻子的家鄉濟南。這位能歌善舞、幽默風趣的年輕班主任很快和孩子們打成一片,踢足球、歌詠比賽……校園裡,常常能看到丹赳和孩子們在一起的場景。

  丹赳知道節日裡孩子們分外想家,逢藏歷新年和農歷春節,他會主動要求留在學校,穿上藏袍,帶領孩子們按照藏族習俗布置教室和宿舍,給全校600多個孩子准備糌粑,做“貓耳朵”和酥油茶,指導食堂工作人員清洗羊頭、做藏式早點等。

  大年初一,丹赳總是第一個到學校,去宿舍給孩子們拜年。初二這天,他還會邀請幾個家庭條件較差的孩子到家裡,把准備好的新衣服悄悄塞給他們,“有的孩子自尊心比較強,要尊重他們的意願,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令孩子們驚訝的是,班主任丹赳幾乎記得每個人的生日。生日這天,他總會出其不意地給孩子們驚喜:一個蛋糕,一套學習用具,或送張卡片,做個游戲,要不就組織一次活動……總能讓孩子們快樂無比。漸漸地,他成為孩子們口中常常念叨的“赳爸”。

  “知道這些孩子什麼時候最無助嗎?是生病的時候。”丹赳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回憶,這一點他感同身受。

  在重慶藏族中學讀初一時,一天,丹赳去鍋爐房提開水,不小心被開水嚴重燙傷,住院半個多月。這期間,靠老師和同學的悉心照顧,送飯、陪床,丹赳慢慢恢復。

  多年后,身為班主任,丹赳也像當年自己的老師那樣無微不至地照顧病中的學生。有孩子感冒發燒,丹赳便讓其回宿舍休息,不僅自己下課后買水果、牛奶、點心等大包小包地去探望,還鼓勵全班同學給生病的同學寫信、送小卡片問候。

  幾年前,班上一個初二的女孩因患良性腫瘤住院動手術,孩子家長沒有及時趕到,丹赳在手術室外等候了足足6個小時,直到女孩被平安推出來。當晚,丹赳又通宵守在病床前。接下來的一個月,丹赳和班裡學生輪流陪伴,直至女孩完全康復出院。

  “我上西藏班時的老師們都像父母般照顧我,我希望自己的學生們也能感受到同樣的愛。”丹赳說。

  除了在生活上精心照顧,在日常學習中,丹赳更是孩子們的傾聽者、解惑者。

  轉到丹赳的班級前,四郎卓嘎已因病休學一年,小小年紀的她一著急就會突然暈厥,不省人事,但病因一直沒有確定。最初半年,四郎卓嘎暈倒好幾次,引起了丹赳的注意。

  反復觀察后,丹赳慢慢了解到,這個孩子脾氣比較急,加之較為敏感,跟同學相處時,難免會出現一些矛盾,精神一緊張,最后導致暈倒。

  找准了病根,丹赳開始對四郎卓嘎進行幫扶,讓孩子學會了忍耐、自我控制,不再輕易發脾氣。此后,四郎卓嘎再也沒有暈倒過,學習也一點點進步。

  一批批孩子學成離開,他們留在畢業冊上最多的一句話是“老爸辛苦了”,每每看到這幾個字,丹赳總是感動不已。“最幸福的事就是和你們一起成長。”丹赳用這樣的話深情回贈。

  很多學生如今已結婚生子,他卻依然清晰記得每個人的家鄉,記得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記得每個畢業生升入的高中、參加工作后的單位,甚至是每一次工作的調整。

  “雖然人不在家鄉,但想到自己的學生們如今已在西藏各行各業為家鄉作貢獻,比自己在家鄉工作更有成就感。”丹赳說。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邢婷 通訊員 董國華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初梓瑞、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