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與貧困百姓心心相印攜手同行

2018年09月20日07:17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與貧困百姓心心相印攜手同行

  對於73歲的楊成壽來講,“團中央駐靈丘扶貧工作隊”實在是個太熟悉的隊伍,作為山西省靈丘縣大棚種植的“土專家”,他與這支隊伍的緣分頗深,“工作隊在靈丘20年,我們就處了20年”。

  “第一任隊長和我們1個月就建起了30個大棚,3000畝的無籽西瓜就在這兒育苗。”老人手指著燕家灣村的土地感嘆,20年前的景象仿佛就在昨天。

  正如楊成壽所講,1991年靈丘被確定為國家級貧困開發重點縣,1998年國務院扶貧辦確定團中央定點幫扶靈丘,至今已有16批工作隊在靈丘接力扶貧。

  “現如今又有大升級,‘十六隊’引進新技術,建起超大棚,產量翻倍,人工卻省了不少。”楊成壽所說的“十六隊”,是團中央第十六批駐靈丘扶貧工作隊,這是靈丘百姓同扶貧工作隊熟絡后,對他們親切的稱呼。

  一個超大棚佔地近1000平方米,安裝自動卷帘機、現代化滴灌設備,可調溫可控濕。冬天種葉菜,夏天種瓜果。老楊笑著說,這可是靈丘大棚的“最高配”了。

  連上線,搭好橋,扶上馬再送一程

  在靈丘縣東河南鎮清泥澗村,干了34年村干部的老支書段立富與楊成壽有著一樣的感觸。

  過去,清泥澗村隻有傳統種植,僅僅解決溫飽問題。

  “2006年團中央扶貧工作隊入村扶貧,村裡開始搭建大棚。”段立富介紹,工作隊為大家從北京請來專家,在教授貧困戶大棚種植技術的同時,也讓這個小山村與外面的世界建起了聯系。

  宮永生、段潤花兩口子是靠種大棚脫貧的。宮永生說,剛開始種有機蔬菜,一年下來毛利潤竟然有5萬多元,“日子越過越有心氣”。

  “如今,‘十六隊’又幫我們新建了拱棚,讓帶著村裡的貧困戶一起種。”據宮永生介紹,在團中央扶貧工作隊隊長、靈丘縣副縣長闞寶奎帶領下,他們和村裡的其他“能人”一起,與扶貧工作隊、村裡合作出資,建起了新拱棚。建新拱棚的錢,他們出“小頭”,工作隊和村裡出“大頭”。

  新拱棚的投入成本低,技術難度小,貧困戶們以用工、參股等形式加入進來,有勞動能力的可以來打工學技術,實在參加不了勞動的也可以分紅。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一批又一批團中央工作隊的支持,哪有我們今天的好日子!”段立富說,隻要自己還當一天村干部,就要把團中央給的錢、給的技術用好,給大家辦好事情,“不能負了團中央的情!”

  令“十六隊”全情投入的,還有靈丘縣紅石塄鄉紅石塄村的“千畝有機蘋果採摘園”。

  記者在紅石塄村看到,採摘園規劃建設1000畝,目前500畝果園已栽種成型,果園旁兩個大型的現代化機房正在運轉。

  該園引入了以色列先進的膜下滴灌技術以及最新的果樹品種,記者在現場注意到,一棵果樹就是一根枝條,據農技專家介紹,等到蘋果成熟期時,枝條會從上至下結滿蘋果,整個果樹結果后呈圓柱形,結出的蘋果品質好、產量高。

  該項目採取企業投資、農民參股的方式運作,實現周邊4個村貧困勞動力全覆蓋,有效解決當地農民就業問題。

  “這要感謝‘十六隊’,帶著我們幾次外出學習調研,幫我們引進果樹種植的先進技術,對接這方面最權威的專家。”紅石塄鄉黨委書記趙斌介紹,去年在團中央扶貧工作隊幫助下,他們前往河北農業大學實地考察學習蘋果種植技術,還把最先進的品種和技術引回來。

  “將來,紅石塄春季可以觀花,秋季可以摘果,還能看紅石塄鄉秧歌,每年客流量預計將超過數十萬人,鄉村扶貧產業終於找到了突破口。”趙斌說。

  “這樣的幫扶不是一時一次,我們已經跟河北農大教授達成協議,未來要持續跟蹤指導。將好的扶貧項目與貧困地區,連上線、搭上橋、扶上馬再送一程。”闞寶奎表示。

  不斷涌現的電商新農人

  從年產綠小米3.6萬斤,到年產綠小米60萬斤且不愁銷路,劉錦林隻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在劉錦林牽頭成立的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中,共有196戶種植戶,其中120戶是貧困戶。

  “十六隊”與劉錦林結緣,源自他首次參加“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盡管准備倉促,成績不理想,但是這個靈丘小伙對家鄉土地的深情、帶領鄉親創業脫貧的迫切願望卻引起“十六隊”的注意。

  “我們鼓勵他再次參賽,並且幫他練習普通話、修改PPT,還去現場給他當‘拉拉隊’,最終他獲了獎,我們也跟自己得獎了一樣高興。”“十六隊”隊員左晗告訴記者,自那時起,劉錦林特別願意和他們聊天,從合作社運營方式、產品的包裝設計到銷售模式,“總想聽聽我們的建議”。

  “十六隊”隊員梁漢補充道:“有時候我們也不懂,就去找朋友咨詢,回來再講給他聽。”

  在對綠小米旺盛的市場需求進行充分調研后,扶貧工作隊支持他擴大種植規模,由線下銷售轉為線上線下同時推廣。劉錦林介紹,他們合作社的綠小米、小雜糧都是嚴格按照無公害標准種植,零售價很有競爭力,對種植戶的收購價也要高於一般市場標准,現有產量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靈丘縣委副書記、縣長羅永山介紹,“去年,我縣成功申請了全國電商進農村示范縣,獲得專項資金支持,全縣的電商工作還將上一個新台階,這些都離不開團中央的支持。相信未來縣裡的青年創客、電商新農人還會不斷涌現。”

  為貧困青少年了解外面世界打開一扇窗

  教育扶貧是治本之策。在靈丘,工作隊幫助建成的“青年之家”強調“公辦公益、扶貧扶智”的理念,為貧困青少年了解外面世界打開了一扇窗。

  記者在靈丘期間,觀摩了一場在石家田鄉九年制學校開展的“VR入團必修課”。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頭戴VR眼鏡,可以身臨其境地“穿越”到各個歷史階段,了解共青團的光輝歷程﹔可以像完成尋寶游戲一般找出團旗、齒輪、陽光等團徽元素,學習團的基本知識﹔親身體驗從申請入團到成為團員的各個環節,在入團儀式現場與新團員庄嚴宣誓。

  團靈丘縣委書記魯二峰說:“中學共青團改革的核心,就是把好團員入口關,提高團員先進性。團中央學校部指導開發的VR團課,有效解決了團課吸引力不足的問題,率先在靈丘覆蓋所有入團學生。”

  除了“送課入校”,工作隊還在靈丘縣“青年之家”專門建設了一間VR超級教室,開設與小學、初中、高中教學相銜接的200余門VR課程,涵蓋科技、物理、生物、地理等。

  “青年之家”的另一間教室裡,配備了全套、完整的3D打印設備,這是與北京一樣水准的“創新部落”。目前,靈丘縣“青年之家”的VR教室和“創新部落”教室已排滿課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近3年脫貧家庭學生和鄉村留守兒童可以免費參加所有活動。

  “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教育欠缺太明顯了。我們要努力讓他們能夠跟城市的同齡人站在一樣的起跑線上,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闞寶奎說。

  葛才貴是靈丘縣義工聯的負責人,也是靈丘縣“青年夜校”活動的親身經歷者和組織者之一。“我一直想給義工聯的兄弟姐妹請一位老師來系統地講一講為什麼做義工、怎麼做義工。‘十六隊’來了以后,給我們聯系了最專業的老師,講得既專業又生動。”

  “青年夜校”系列活動是工作隊教育扶貧的另一個重點項目,由縣裡的部門單位、組織機構結合貧困人口具體需要,向工作隊提出培訓需求,再由工作隊發揮團組織優勢,引入外部智力資源,開展專項培訓,靶向精准、形式多樣。截至目前,扶貧工作隊已先后開展青年創業、形勢政策、就業技能、農業技術、成才勵志等各類“青年夜校”培訓近30期,培訓2700余人次。

  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整齊的聯排“別墅”依山而建,廚房接入天然氣,衛生間、暖氣、淋浴等設施一應俱全,規劃齊整的有機農田被石塊間隔成若干個田字格,種著不同的蔬菜,四周山林鳥鳴不斷……

  靈丘這座因趙武靈王墓而得名、因平型關大捷被載入史冊的城市,在“有機農業+生態旅游”的試驗轉型中被“喚醒”,往日的貧困破敗逐漸消失不見。

  闞寶奎介紹,“縣裡的鄉村民宿具備一定的發展條件,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幫助縣裡發展家庭民宿產業,努力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有著青山綠水、安全食品、健康生活環境的靈丘,將特色鄉村民宿項目作為一項扶貧舉措來抓,不僅有利於提升全縣旅游接待能力、構建完整的生態旅游產業鏈,也有利於吸納更多貧困人口閑置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實現穩定脫貧。

  在團中央駐靈丘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一批又一批農村致富帶頭人、創業者、青年學生代表,帶著學習和改變的渴望走出去﹔一批又一批專家、社會人士,帶著知識和資源走進來,來自產業、技術和教育等方面的支持,源源不斷地匯聚到靈丘。

  “團中央對我們的支持是全方位的。”靈丘縣委書記張強說,“20年來,靈丘與團中央早已融為共同奮斗的一體,一路攜手同行。今年年底,靈丘縣將實現脫貧摘帽,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團中央的支持幫助下,我們有信心決勝脫貧攻堅!”(胡志中)

(責編:施麟、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