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緬甸媳婦黃土高坡種出“脫貧果”

2018年11月06日08:17 | 來源:中青在線
小字號

  王根花在學習果樹種植技術

  在甘肅省靜寧縣,一提起古城鎮西塆村“王根花”,果農們都耳熟能詳——這個從緬甸嫁過來的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小女子”,憑著一股子韌勁,從學習漢語拼音、認識漢字開始,通過閱讀果樹管理書籍,帶領村民硬是在黃土高坡上種出了“脫貧果”。

  從遠在異國他鄉的母親眼中的“阿花”,到西灣村左鄰右舍眼中的“王根花”,再到全縣果農眼中的“王老師”,漫長的16年裡,這個瘦弱女子憑著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與貧困作戰,演繹了一段動人的脫貧故事。

  結緣黃土地

  2002年,遠在雲南昆明打工的緬甸女孩“阿花”認識了同在當地打工的甘肅靜寧小伙趙會勤,她被這個大西北男人的勤勞朴實深深吸引。相處一年多,兩人擦出了愛的火花。

  交往一段時間后,“阿花”帶著中國男朋友回家看望父母。經過父母同意,19歲的“阿花”決定跟隨趙會勤回甘肅老家並結為夫妻。

  “阿勤(趙會勤)說過老家條件不好,但我也是苦孩子出身。”雖然早有思想准備,但一到靜寧,看著千溝萬壑的黃土地和一座座光禿禿的大山,這個在青山綠水間長大的“大女孩”頓感淒涼,思鄉之情驟生,經常會掉眼淚。

  除了生態環境不同,趙會勤家的幾間快要塌陷的土坯房也讓王根花驚得張大了嘴巴。在鄰居們的張羅下,一對新人舉辦了簡單而熱鬧的婚禮。盡管當時一家人窮得掉渣,但公公婆婆和左鄰右舍卻對她這個外國媳婦特別友好,讓她備感溫暖。

  “結婚時,沒錢買家具,婆婆就到鎮上挑了一對紅色的搪瓷臉盆送給我們。發現我吃不下面食,公公瞞著家人到信用社貸了1000元買大米,一家人也跟著我吃了一年的大米飯。”王根花說。

  婚后第一年,王根花是在幸福中度過的。而一家人無私的付出和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也讓王根花暗下決心,要依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改變家裡貧困的面貌,讓公婆過上好日子。

  第二年開始,為了改變家裡窘迫的經濟現狀,王根花和丈夫、公公三個人開始外出打工。“去內蒙當過建筑小工,去新疆摘過棉花……總之是哪兒能掙上錢就去哪兒!”回憶起那段艱辛的歲月,王根花感慨萬千。她直言,最對不起的就是公公——60多歲老人,為了生計,還外出干那麼多重體力活。

  4年過去了,2008年,依靠打工的收入,王根花一家人終於推倒了三間土坯房,蓋上了磚木結構的新房。

  自從嫁到西灣村,生活最大的挑戰始終是貧窮。“到靜寧兩年后才第一次給家裡打電話,電話的那頭,母親失聲痛哭,說想女兒想白了頭發。但打一次長途電話,稍微說幾句話就上百元,真的是打不起。”王根花說。

  不過,王根花也有快樂的事情。在兒子的幫助下,王根花學會了漢語拼音,開始能認識簡單的漢字了,這給她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

  遇見“靜寧蘋果”

  王根花所生活的靜寧縣,地處隴東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是甘肅省18個干旱縣之一和國家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雖然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但通風透光、晝夜溫差大的自然條件卻使得在這裡種植蘋果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靜寧也被農業農村部劃定為全國蘋果優勢產區之一,“靜寧蘋果”也被全國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脫貧攻堅工作中,靜寧縣把發展蘋果產業作為振興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戰略性舉措,全縣蘋果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以縣區為單位居全國第一。2006年,王根花所在的古城鎮也開始了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蘋果產業。

  王根花也加入了種植蘋果的行列。2013年,王根花家的一畝果樹開花結果,並產下了600多斤蘋果,賣了1200多元。

  果樹開花結果對土生土長的靜寧人來說是再普通不過的一件事了,但對在異國他鄉長大的王根花卻觸動非常大。“不外出打工,在家裡種果樹還能掙錢,而且價錢還不錯呢!”當年,王根花把家裡的幾畝果園認認真真地拉了枝,並找來幾本果業修剪技術的圖書開始自學起來。

  遇見靜寧蘋果,王根花的人生發生了個大轉變——由一個為生計而發愁的“小女人”變成一名探求欲極強的“大學生”,開始狂熱地學習果樹管理知識了。

  “字不認識了就用兒子用過的字典查!看不懂了就隔三差五跑到鎮上農資部老板那裡去問個究竟。”整個2014年,王根花過得異常忙碌,也最為充實快樂,“除了照顧好兒子,自己的生活全部圍繞著蘋果樹打轉轉。”

  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自然與眾不同。這一年,當鄰居們都給果樹上單質的尿素、磷肥時,王根花率先在全村第一個用上了含有氮磷鉀的三元復合肥。她也是全村第一個使用電動噴霧器的人,而且每次給果樹噴藥植保時都要加上葉面肥。

  2014年秋,王根花家果園的收入超過了1萬元,震動全村。王根花決定:再也不外出打工,要一門心思種蘋果。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有了奮斗目標,王根花全身心投入,辛苦並快樂著。

  2015年,王根花做了三件大事:加入了縣內最大的一家果業合作社,認識並結交了全縣更多果樹管理方面的專家﹔拉著老公,一起到縣農廣校參加了一個多月的果樹管理學習﹔不顧家人的反對,承包了村裡兩畝果園。

  在果樹管理方面,她和老公思想認識漸趨一致,有了共同語言,一家人干勁十足﹔加入合作社后,由於經常到全縣各地觀摩學習交流,王根花逐漸能分清樹勢,依樹“定”法,能精准下剪子了,果樹管理技能明顯提升。

  2015年,全國蘋果價格降幅較大,西灣村也遭遇了兩次嚴重的雹災。但即便如此,王根花光果樹的收入仍然達到了1.5萬余元,並成為該縣5487戶首批退出貧困戶行列的一員。

  在此之后,王根花對果樹管理的熱愛達到了狂熱的程度,並一連做出了幾件讓家人和鄉親“匪夷所思”的事情來。

  考慮到西灣村種植的蘋果品種差上色慢,難以賣出好價錢,她帶頭示范,把家裡3畝多進入盛果期的果樹全部從根部鋸掉又嫁接成“全片紅”——易上色的新品種。從此,全村果農對優質品種才逐漸有了意識,陸續對自家果樹進行嫁接改良。

  鑒於傳統稀植大冠果園管理中存在的人工投入巨大,修剪、施肥、植保效率極低的現實難題,她根據在微信公眾號上學到的果業知識和平時自己外出觀摩積累的經驗,借鑒歐美現代果業發展模式,選出家裡最好的兩畝多地,創造性地採用寬行距、窄株距的模式(4米行距×2米株距)進行建園,使果園一舉實現了小型機械化操作。

  這些舉措,讓靜寧縣林業局園藝站站長、高級農藝師賈軍平看了也豎起了大拇指,連連稱贊王根花的這些舉措是靜寧蘋果產業提質增效,向高質量方向發展的生動實踐。在王根花的示范帶動下,西灣村蘋果產業也獲得了較快發展,全村果園面積突破2000畝。

  艱辛的付出也讓王根花一家人的生活逐步改善,果品收入逐年攀升:2016年果品收入2.4萬元,2017年收入3.8萬元。由於果樹管理得好,思想超前,如今,靜寧縣內不少果業大村的果農都認識王根花,不論走到哪兒,大伙都會親切地叫她一聲“王老師”,並邀請她到自家的果園給指導指導。

  2017年,王根花和老公回了趟闊別10多年的娘家,不過這次他們是坐飛機回去的,從咸陽機場起飛直達昆明,然后辦理好護照再回到緬甸家鄉。回去時,兩口子特意帶了幾箱他們在中國大西北黃土地上種出來的蘋果。根花的父母連連夸贊這是他們嘗過的最好吃的蘋果。

  王根花對未來充滿信心,她估摸著,自己嫁接的3畝全紅富士和兩畝多採用現代栽植模式建成的果園明年將全面挂果,預計收入將超過10萬元。“幸福是奮斗來的。”緬甸媳婦在黃土地上揮洒汗水迎來新生活,如今,王根花的致富故事在隴中的大山裡廣為流傳。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馬富春 通訊員 王雄雄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初梓瑞、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