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高亮: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高鐵“鋪路”人

2018年11月14日08:56 | 來源:中國青年網
小字號

“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作為當代中國的“新四大發明”,與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作為體現中國智慧與中國速度的一張閃亮“名片”,中國高鐵更是走出了國門,贏得了世界贊譽。

在中國高鐵事業飛速發展的背后,有那麼一群科學家不舍晝夜,辛勤奮戰,攻克難關,不斷擦亮著高鐵這張“國家名片”。他們之中,就有北京交通大學教授高亮——這位不久前剛剛獲得“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的鐵道科學家,腳踏實地做好科學研究,仰望星空遨游知識海洋。他帶領著一支年輕的團隊突破一項項核心技術,用初心與堅守當好高鐵“鋪路”人。

腳踏實地 做好光膀子的科學家

提起高亮,不能不提到一項核心技術——無縫線路(即無縫軌道)。無縫線路是鐵路技術進步的重要標志,是軌道結構近百年來最突出的改進與創新之一。盡管國內外早已開始研究無縫線路,但大多針對普速、有限長的無縫線路。如何針對我國氣候及地質環境的復雜性,保証高速鐵路幾百或上千公裡無縫線路的強度、穩定性、平順性成為一個難點,也是其他國家鐵路發展中從未遇到的挑戰。

“從實際情況來說,無縫線路巨大的熱脹冷縮效應,處理不好就得留縫,而哪怕是幾毫米的縫隙對於高鐵來說都是非常可怕的。在高速下遇到縫隙,車就會蹦起來,可能會直接造成高速列車脫軌等重大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設想。”高亮介紹道。

為此,高亮和團隊成員在國內外專家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鐵路六次大提速以及高鐵建設的重大需求,承擔了當時鐵道部的大量課題,對無縫線路如何保証穩定、強度,怎樣提高不同結構的力學均衡性、線路的高平順、高穩定性等做了大量試驗和理論研究工作。

2008年,全長超過1300公裡的京滬高鐵開工建設。這條長長的鐵路設計有不少長大橋梁,長大橋梁與路基連接處要使用一種無砟軌道梁端錨固裝置,這是一項國外鐵路專有技術。但是在京滬高鐵建造時,專家們卻發現這種結構與當時的施工狀況存在嚴重偏差,不僅會造成嚴重的工程浪費,工期還會受到影響。

情況緊急,臨危受命,在京滬高鐵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高亮團隊經過深入研究后,為京滬高鐵設計出國內首創的雙柱型端刺結構系統,這一成果被証明更為合理、更為實用,可以更好地適應高速鐵路長大橋無砟軌道無縫線路結構。最終,這項研究成果從試驗段推廣到了京滬、滬昆等高鐵線上,不僅保証了高鐵建設的質量與工期,還為國家節約了經費,僅京滬線就節約了至少2億元。

高亮和團隊成員在一起。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宣傳部供圖

猶記得在京滬高鐵上不斷研究試驗的日子,高亮帶著團隊頂著炎炎夏日,光著膀子干活。高鐵工地常在荒郊野嶺,毫無遮擋,地面溫度超過40度,鐵架上的溫度則高達60多度,高亮卻隻管顧著帶領團隊埋頭苦干。那時,他對團隊成員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的工作必須腳踏實地,來不得半點疏忽。”

仰望星空 當好青年團隊帶頭人

如今,高亮已經和鐵路打了近30年交道,早就與鐵路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高亮看來,要想讓中國的鐵路技術更好地發展下去,必須加快人才培養,給年輕人更多發展機會和平台,為中國鐵路事業培養好后備人才。

高亮的團隊很年輕,大部分成員是“80后”、“90后”。團隊有一個名叫“高老庄”的200余人的微信群,其中,僅高亮培養的研究生人就有130多人。許多學生畢業后成為了各自單位的主力軍,在中國軌道交通的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正是帶領著這樣一支隊伍,在高亮牽頭下,2007年,北京交通大學成功申報道路與鐵道工程國家級重點學科。十余年過去,北交大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始終在國內名列前茅,尤其在鐵道工程方向更有獨到的優勢。這樣一支精英團隊也是首批進入“2011計劃”“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的核心團隊,“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團隊,並成功入選國家創新推進計劃——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高亮獲得“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年初,高亮和他的團隊憑借《復雜環境下高速鐵路無縫線路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該項目採用產學研聯合攻關,形成《鐵路無縫線路設計規范》等國家及行業標准7項,出版著作6部,論文20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29項,獲得實用新型、軟件著作權25項。成果依托設計規范、智能軟件等應用於國內幾乎所有高鐵中,並在多條國外鐵路得到廣泛應用,有力支撐了我國高鐵的快速發展及“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青年人是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生力軍。”高亮說道,“我們要給青年人一個能夠靜下心來做研究的環境,給他們更多激勵機制、鼓勵政策,引導青年們在最有沖勁兒的時候,為國家科技發展做出貢獻。”

堅守著心中的夢想,仰望著頭頂的星空,腳踏著堅實的鐵軌,高亮和他的團隊仍在不斷探索,不斷攀登……

(責編:余璐、董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