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冷靜器”鼓勵理性捐助

網絡公益,因透明而更可持續

 谷業凱
2018年11月16日08: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家住蘇州市相城區的張群是個網絡公益“達人”,經常會參與一些互聯網公益項目。“動動指尖,隨手捐助”的方式既讓公益項目“接地氣”,也讓捐贈的場景更趨豐富。然而,關注的項目多了,也讓張群有了一些擔憂:我所捐助的項目進行得怎麼樣?款項用在了哪些地方?一些項目遲遲不見反饋,他的熱情和參與度有所下降。

最近,許久沒有參與互聯網公益的張群發現,騰訊公益平台新上線了“冷靜器”的功能:捐贈前,會自動彈出一個“透明度提示”的消息框,點擊確認知情后,才能繼續捐贈。比如,在張群參與的“我有一片胡楊林”環保公益項目中,就能看到:善款接收和項目執行單位均為中國綠化基金會,項目已執行兩年半,項目地種植了1.6萬棵胡楊樹苗,3個月內進展共反饋4次,2017年至今共進行過1次財務披露……立項時間、執行效果、項目進展、財務披露更加透明,讓他看到了互聯網公益事業的進步。

互聯網公益發展迅速,參與門檻降低、捐贈方式多元,給公益事業打開了“另一扇窗”。根據民政部的統計,自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施行以來,已有超過10億人次通過網絡進行捐贈。但如何提升互聯網公益的公信力和透明度,成為社會關注的新焦點。

“冷靜器”的推出,是互聯網公益透明化的一次新嘗試,意在鼓勵用戶捐款前多想一秒,查看項目具體情況、理性捐助。

在一些人看來,“冷靜器”是一個“攔著你不讓捐款”的功能。因為在互聯網行業,交互鏈條每多一個步驟,往往會不可避免地流失用戶,加大公益項目的籌款難度。張群卻表示很喜歡這個功能,“過去參與一些公益項目時,如果能冷靜下來多想一秒,做公益就會更有‘獲得感’。”

“冷靜器”上線,使公益不僅出於感動和沖動,更源於理性,更易讓公益成為公眾的主動性習慣和生活方式。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人兼榮譽理事長陳一丹表示,“理性公益”正是對“指尖公益”的傳承與進化。

事實上,“冷靜器”上線后,公眾的公益參與熱情更高了。在今年9月7日—9日舉行的騰訊“99公益日”期間,共有超過2800萬人次捐出善款8.3億元,捐款人次較去年增加了一倍。

“由情感渲染走向理性持續,是公益行業的一個必經過程。對所有公益道路上的同行者而言,不應簡單地為數字歡呼,而應專注於公益的理性循環。”陳一丹認為,未來公益行業將會實現由關注“公益規模”到關注“公益可持續性”的理性循環。騰訊公益平台將通過持續優化來幫助公益伙伴豐富透明披露維度、個性化展示機構信息,讓愛心用戶因為了解而支持,打造更具社會價值的互聯網公益。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16日 17 版)

(責編:余璐、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