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謝謝你,綠色家園守護者

2019年02月11日08: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謝謝你,綠色家園守護者

徐錫惠(前排左一)在查閱電廠治污設施中控系統。

馬永泉攝

徐景美(右)和團隊成員正在研制新型包裝材料。

人民視覺

王育才在填寫地膜回收台賬。

沈靖鶴攝

周遠宏(前)到污水處理廠開展公益訴訟調查。

玉鈞升攝

魏晉民(右)在企業進行環保檢查。

郝永宏攝

洪鈞在清理水庫邊的垃圾。

人民視覺

編者按:從長江流域到汾渭平原,從水源巡查一線到綠色包裝研發,為了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過去的這一年,很多人都在努力著。

他們中間,有一年出差180天的生態環保督察員,有巡河走得皮鞋底子都掉了的執法隊員,有在田間地頭回收白色地膜的村回收站站長,還有為了一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跑20多次現場的檢察官……正是他們的努力與堅守,推動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領域一點又一點細微的進步,有了一項又一項的具體提升。新春至,讓我們通過他們的故事,來回顧舊歲,展望新年。

生態環境部華東督察局督察人員徐錫惠:

“我們越來越有底氣了”

本報記者 智春麗 季覺蘇

“過去一年來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忙,2018年我有180天在出差。”生態環境部華東督察局督察人員徐錫惠這樣總結自己去年的工作。2016年以來,他參與了第一輪四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兩批督察“回頭看”工作。

“正式進駐一個月,看似時間充裕,但考慮到工作任務,其實很緊張。”徐錫惠介紹,“白天看現場,晚上回駐地查資料、寫材料,基本上都要凌晨1點以后才能休息,三四點才睡都是常有的事,第二天早起接著工作。平均三四天跑一個地市。”

環保督察不僅僅是辛苦,過程中還需要督察員們斗智斗勇,“釣魚竿上面綁瓶子去採水樣,把乒乓球扔水裡根據流向判斷暗管在哪邊。”

正式進駐前,督察組要提前幾個月進行摸底,大多數時候是暗查。徐錫惠和他的同事曾經被尾隨過、被門衛拒絕過,甚至被狗追過。提起這些,徐錫惠顯得很淡定,不過,一次採水樣過程中,一不小心跌進一個臭水溝的經歷讓他印象深刻:“感覺臭了好幾天,整個人都不好了。”

暗查發現了問題,正式進駐后,下沉階段首先是現場取証,取証之后就是和相關負責人做筆錄。“我們堅持問題導向,被查到問題就會動到帽子、動到錢袋子,壓力也挺大的。”當詢問對象不斷打馬虎眼、避談關鍵問題時,徐錫惠會採用倒推的方式,羅列現場獲取的証據,把問題做實。

一次,一名企業主無意中透露出為了應對環保督察,他們有一個微信交流群。“我們就順藤摸瓜,一步步追問,最后發現這個微信群裡,除了多家企業,甚至還有地方干部,在上級檢查時通風報信。”這個案例后來被寫入了通報中。

這幾年,徐錫惠感受到的最大變化是,地方上的配合程度提高了,“原來去督察的時候,我們是督察,他們是被督察。現在去督察,他們也會同步開始督察工作。”在“回頭看”的過程中,仍然通報了不少惡劣典型案例,徐錫惠認為,“地方上存在的環境問題,不是一兩次督察就能立刻解決的。但通過回頭看的情況來看,第一輪的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還是取得了很大成效,推動地方解決了大批長期存在的環境問題。”

面對新年的工作,徐錫惠很樂觀:“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就是要敢於擔當,敢於動真碰硬,我們越來越有底氣了!”

山西河津市環保局監察大隊魏晉民:

“粉塵少了,柿子樹又結果了”

本報記者 喬 棟

“我們鄉鎮的十幾家洗煤廠,以前就是弄個網,防塵效果有限﹔現在都搭起了棚,一個洗煤廠的棚搭下來得500萬,但都按照要求做了。”魏晉民是山西省河津市環保局監察大隊尚樓鎮監察中隊的工作人員,今年52歲。河津地處呂梁山南麓,僅尚樓鎮就有七八十家企業,涉及煤炭、鋼鐵、焦化、建筑、鑄造等12個行業。汾渭平原成為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以來,魏晉民明顯感到工作任務更重了。

前不久的一天,晚上11點多,魏晉民剛躺下,電話就響了起來:市裡轉來信息,有人反映某企業半夜偷排,影響居民休息。

魏晉民和同事趕緊去現場核實,發現該企業正在施工,是噪音影響了居民,而非偷排。

這樣的情況,魏晉民經常要處理。汾渭平原成為重點區域以來,各地制定了“一市一策”的辦法,在推動散煤治理、加強工業大氣污染治理、錯峰生產和施工、加強環境執法檢查等方面做出了詳細規定,“環保、工商、安監、發改委經常聯合檢查,我本人今年也多次參加了突擊檢查。”

除了聯合執法,他們也要加強“過程中監管”,這就要求他們要常跑企業,驗收生產、及時監管,甚至半夜也得處在待崗狀態。

“我們監管企業環保,說外行話肯定不行。有些化工企業,不給你說透,你得通過看環評、研究他們的工藝流程,才知道哪裡可能出現問題。”魏晉民說,“比如,去企業看,光沉澱池一項,就得知道水池的大小、深淺、蓄水量等是否符合規范。還有就是得不斷學習規章制度,依法執法,首先要求懂法,出現什麼問題、怎麼處罰、採取什麼措施,自己心裡得有譜。”

雖然工作辛苦,但魏晉民還是挺有成就感,“環保是一項長期工作,隻要努力,肯定能看到效果。就說我們鎮上的柿子樹吧,以前粉塵污染嚴重的時候把花都罩住了,結不了果子,現在粉塵少了,柿子樹又結果了!”

廣西藤縣檢察院檢察官周遠宏:

“不是沒事找事,是替百姓辦事”

李 縱 鄧鐵軍

“案子總算辦結了,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非法建設碼頭,這些人膽子太大了,要知道這可關系到全縣不少人的飲水安全啊!”雖然藤縣水源地非法建設碼頭污染一案已經圓滿辦結,提到這件事,周遠宏仍氣憤不已。

周遠宏是廣西藤縣檢察院一名有著30多年工作經驗的檢察官。去年,他的很多精力都花在環境公益訴訟上,其中不少還是行政公益訴訟,“可以說,去年是我的‘公益訴訟年’。這類案件一般都是牽涉公眾利益。”

去年以來,周遠宏主辦了6起公益訴訟案件,其中多數已經辦結。就藤縣水源地非法建設碼頭污染一案,調查期間周遠宏跑現場20多次,有時為了取証還必須暗訪,半夜偷偷去摸排情況。同時還要調閱許多相關資料,經常熬到深夜。

在這個案件中,他在調查中發現,藤縣工信、水利、住建和國土等部門對案件都負有責任。他記得特別清楚:“去年8月10日,我們對藤縣工信、水利、住建、國土四個行政機關作出了行政公益訴訟立案決定。9月7日,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職。”

周遠宏坦言,同時向四個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他工作30多年了也是第一次,還有點擔心犯了“眾怒”,“我剛開始辦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時,有的行政部門領導可是指著鼻子罵我。但問題總要解決,公益訴訟就是要能當這個‘惡人’。”

出乎周遠宏意料的是,四個部門在收到訴前檢察建議后卻十分配合,立刻開展調查處理,並對檢察建議作出了書面回復,“甚至還有局領導打電話感謝我替他們及時發現了問題”。

“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大家對環境公益訴訟的理解和對我們工作的認同。”周遠宏說,這背后是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我們不是沒事找事,是替百姓辦事,現在有更多人理解我們了。”

順豐科技包裝實驗室負責人徐景美:

“綠色包裝是一件值得做的事”

本報記者 李心萍

徐景美是順豐科技包裝實驗室負責人,今年是她進入綠色包裝領域的第十八年。這幾年,她帶領團隊申請了100多項國家專利,研發出了泡棉配方、專用珍珠棉護套、新型環保紙箱等多種包材。

徐景美說,“在這個行業待得越久,我越有信心堅持下來,深深感到綠色包裝是一件值得做的事。”

談到過去一年的工作,她頗為感慨地說,“去年是綠色快遞大爆發的一年,綠色包裝方面涌現出了許多新產品、新解決方案,社會的環保意識也有顯著提升。”她告訴記者,2016年順豐開始推廣循環保溫箱時,不少用戶想將循環箱佔為己有,為此收派員常與用戶發生沖突,而現在很多用戶主動配合回收工作,收派員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行業對於綠色的理解在改變。“以前,大家認為環保就意味著成本高,可隨著行業對綠色的認識不斷深入,大家發現環保也可以節省成本。”徐景美說。

徐景美說,綠色包裝從技術角度可分為3個方向——減量化、可降解、可循環,“順豐每年要使用10億個文件封,如果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每個文件封減重5克,10億個文件封就節約了幾千噸的原材料使用”。

“我們現在更推崇可循環的模式。如果每一個紙箱可以循環使用5次,破損后返廠回爐再造,那就可實現很多次的重生。” 徐景美說。

提到未來的挑戰,徐景美坦言,對於可循環,如何探索出一個低成本的管理模式是對行業的大挑戰。隻有找到高效的管理模式,讓採用循環模式的管理成本低至與採用一次性物料持平的程度,可循環模式才可真正推廣。

展望新一年的工作,徐景美滿懷期待:“綠色快遞並不僅是快遞行業的事情,還包括包裝產業、使用廠商等,希望大家以后多使用環保包裝。”

湖北黃柏河綜合執法支隊隊長洪鈞:

“不僅管水裡,還要管岸上”

本報記者 范昊天

每次走在黃柏河岸邊,洪鈞都有新的感受。“眼瞅著黃柏河水一天比一天清。”洪鈞指著不遠處冬泳的人群說,“河裡已經20多年沒人游泳了。現在水質改善了,黃柏河裡又有人游泳了。”

黃柏河是長江支流,位於湖北宜昌市境內,自東北向西南穿城而過,承擔著為宜昌全市近一半人口供水、為宜東地區100萬畝農田灌溉的重任。

然而,前些年,沿岸礦山企業廢水及礦井涌水的大量排放,導致水體總磷超標,出現富營養化。2016年底,湖北省成立黃柏河流域水資源保護綜合執法局,洪鈞擔任執法局專職副局長兼執法支隊隊長。

洪鈞說,“綜合執法就是‘管得寬’,不僅管水裡,還要管岸上﹔不僅要管河道和水庫,還要管磷礦廠區和養殖場﹔不僅管排污、生態流量等環境行為,還要管河道採砂、亂堆亂建等工程行為。”

鑽礦洞、蹚溪溝,對執法隊員來說是家常便飯。“一次,有個隊員走得皮鞋底子都掉了。”洪鈞笑著說,“2018年5月組織的一次庫區抬網清理行動中,我們乘坐沖鋒舟到峽谷裡面作業,下午兩點多突遇暴雨,大家邊淋雨邊清理,晚上才上岸,濕透的衣服都干了。”

令洪鈞欣慰的是,沿岸企業在發生轉變。“過去企業對我們的監督基本是口服心不服,現在企業經常邀請我們上門,一起就污染治理提方案、想辦法。”洪鈞說,目前流域內已有40余家磷礦企業投入資金6000多萬元,改造升級礦井廢水處理、渣場雨污分流、生活污水處理等設施。

“讓黃柏河水清河暢,進而保護好長江宜昌段水質,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看到黃柏河水質一年比一年有好轉,我們對抓好長江大保護更有信心了。”洪鈞說。

甘肅臨澤縣古寨村地膜回收站站長王育才:

“地裡不再白茫茫一片”

本報記者 付 文

“去年我回收了大約44噸廢舊地膜,換新膜4.4噸。地裡不再白茫茫一片,鄉親們越來越認識到地膜回收的好處了。”在甘肅臨澤縣古寨村地膜回收站,站長王育才哼著小曲兒,把回收來的舊地膜打包。

王育才年近六旬,2017年被推選為地膜回收站站長。“過去,地膜留在地裡,嚴重影響來年庄稼發芽﹔到了冬天,還被風刮得房前屋后滿天飛。”王育才說,現在政府有償回收地膜,給老百姓帶來了切切實實的好處:一是土地地力回升,二是村容整潔。

古寨村位於臨澤縣鴨暖鎮西南部,主要產業為玉米制種、蔬菜制種、高原夏菜,地膜使用量很大。2018年,臨澤縣委一號文件提出,農戶上交廢舊地膜,每公斤給予1元補貼或按比例繼續以舊換新。同時,臨澤縣在各鎮建立規模化廢舊農膜回收站,在居民分散區安排個體流動回收員,上門進行收購。

有了政策,王育才明顯感覺到,“群眾撿拾、回收廢舊地膜的積極性提高了,秋收后,田間地頭經常看到有人在撿舊地膜。”2018年,村裡開了11次村社干部會和群眾會,鼓勵村民撿拾廢舊地膜,每10公斤舊膜能兌換1公斤新膜。當年,臨澤縣7個鎮新建立回收站10個,累計達24個,71個村全部建立廢舊農膜回收網點。全縣回收廢舊地膜2095.27噸,回收率達83.2%,回收棚膜1811.32噸,回收率為98%。

“每一筆收購記錄,姓名、重量、金額、時間都不能落下,還要寫清楚人員手機號碼,以備檢查、防止糾紛。”王育才還要仔細檢查地膜中有沒有樹枝、泥沙。工作越來越忙,但他覺得挺有奔頭。王育才說,村民們普遍認為這是件好事,更重要的是,大家的生態環保意識有了明顯提高,田間地頭再也看不到隨風吹散的白色垃圾。

版式設計:蔡華偉

《人民日報》( 2019年02月11日 14 版)

(責編:王紹紹、楊虞波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