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在農民需求迫切的環節上“深耕”

王 浩
2019年02月15日08:0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在農民需求迫切的環節上“深耕”(話說新農村)

農業社會化服務供給應精准對接農民需求,覆蓋更多的生產環節和作物品種,提供更全面、更周到的呵護

前不久,在安徽巢湖採訪稻農,一位種糧大戶惋惜地說:“今年新稻賣早了,就差兩天沒趕上價格回升,200多畝地少賺了1萬多元,真讓人心疼!”

問他為啥不等等再賣,這位大戶道出了原委:按照收購標准,新糧水分含量超標,要扣除相應斤數。南方空氣潮濕,稻子在地裡多放幾天,水分含量就會增加不少。也就是說,稻子多捂在手裡一天,就會多帶來一筆損失。無奈,水稻種植戶大多不敢“等后市”,隻能匆匆出手。

“要是多有些提供烘干的社會化服務就好了。”稻農紛紛表達心聲。可烘干機置辦成本高,一台小型烘干機就要花費幾十萬元,小門小戶負擔不起。此外,烘干機使用集中在收獲季節,用上幾十天,閑上小一年,普通種植戶覺得不劃算。

烘干機不足,表明當前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存在短板。由於短板,辛辛苦苦的增產,最終變成了不能增收的遺憾!

農產品從地頭走上餐桌,是一場歷盡艱辛的跋涉。這中間,須臾離不開“幫扶”。你瞧,無論是產前農資購置、產中耕種收,還是產后的烘干倉儲、運輸加工和產銷對接等,都需要專業化服務。

實事求是地說,當前,農業社會化服務在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也有不足。譬如,在服務鏈條上,存在著產前、產后服務的不足﹔在服務結構上,存在著為大宗農產品服務多、為經濟作物服務少的不足——馬鈴薯、棉花、油菜等作物的機械化率僅有30%左右。

由此可見,要想穩定提升綜合生產能力,要想保証農民穩定增收,必須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有人把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比作“保姆”,一個好的保姆,除了會抱孩子,在營養餐食、日常護理、智力培育上恐怕也得有幾把刷子。同理,農業的“保姆”當然也不能隻管耕種收,應該把服務延伸到生產環節的各個方面。

從當前的農業生產實踐看,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重點要在壯大社會化服務主體上下功夫,讓一批龍頭企業、專業化服務公司迅速成長起來,同時,還要提升其服務功能,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有序流動。

專業化服務公司的能力大了,服務功能強了,才能真正解決農民迫切需求的問題。

《人民日報》( 2019年02月15日 18 版)

(責編:王紹紹、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