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楊春敏:社區居民的貼心人

2019年03月21日08:39 | 來源:慈善公益報
小字號

  “有困難,找楊姐。”這是重慶市沙坪壩區石井坡街道團結壩社區居民中廣為流傳的一句話。“楊姐”本名楊春敏,是現任團結壩社區黨委書記、居民委員會主任。2005年,重慶特殊鋼集團(簡稱特鋼廠)破產,成為全市最大的整體性破產案,5.4萬名下崗失業職工大部分住在團結壩社區,團結壩社區成為各種矛盾驟增的“問題社區”。楊春敏作為原特鋼廠的女職工干部和優秀共產黨員,在關鍵時刻她以對事業強烈的責任心,主動請纓接手這個“爛攤子”,從社區社保員做起,並於2007年當選為團結壩社區黨委書記、居民委員會主任。

  在楊春敏任社區黨委書記、居民委員會主任的10余年裡,她一心扑在社區工作上,把社區當家,把居民當親人,把居民的事當自己的事來做,社區居民交口稱贊她為“好當家”。她結合社區實際創新性地實行網格化管理,先后開展“巷內無生人”“三個居務”等人性化服務。通過十余年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讓原先一個以破產企業職工為主的老舊、臟亂差社區重新煥發了生機,把一個人心散落、貧困落后、矛盾叢生的“問題社區”打造成全市聞名的“明星社區”。

  把服務居民放心裡,做實在

  “趁大家下班的時間,我喜歡去居民家裡坐一坐,聽聽他們想什麼、急什麼、能否幫上忙”,就這樣“上班忙”“下班忙”成為楊春敏的工作常態。

  “小楊是真的對我們好。”這是曾經抵觸情緒最強烈的居民之一梁大哥現在總喜歡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梁大哥說,特鋼廠破產對他的打擊很大,抵觸情緒相當強烈。楊春敏偶然得知他家背后有一個垃圾轉運站,環衛工人每天大清早焚燒樹葉,嗆得一家人難受,便主動與環衛部門交涉,連續幾天清晨守在垃圾轉運站,督促環衛工人把所有垃圾運走。這件小事觸動了梁大哥,令他漸漸化解了自己的心結。

  梁大哥的事讓楊春敏意識到,社區無小事,為居民服務,不僅要做還要做好。她創新性地將社區居民每50戶設置為一個網格進行網格化管理,建立社區工作者“出門一把抓、回來再分家”的民情走訪工作機制,並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了靈敏高效的群眾訴求快速反應機制。她每年都堅持帶領班子成員遍訪轄區2369戶居民和社會單位,廣泛收集社情民意,採集錄入居民家庭信息和居民需求,將社區服務管理觸角延伸到每個居民樓棟。

  10余年裡,楊春敏和她的團隊,開展“走進群眾”活動300多場次,上門入戶5萬余人次,處置解決居民群眾問題數千件,社區多年“零上訪”。在她的努力下,社區居民的惠民政策知曉率100%、社區建設支持率100%、服務工作滿意率100%。在一次沙坪壩區社區治理電話隨機民調中,社區居民對團結壩社區工作的滿意度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百。

  把人性溫暖帶進去,傳出來

  今年16歲的嬌嬌是團結壩社區的小居民,在她上一年級的時候,父親失蹤,母親服刑,不滿8歲就失去了生活依靠。這時“媽媽”楊春敏來到了她的身邊。多年來,學校家長會、過年團聚……陪在嬌嬌身邊的,總是“媽媽”楊春敏。“我剛見到她的時候,她個頭剛好到我胸口那麼高,現在長大了,比我還高出一頭。”楊春敏摸著嬌嬌的頭,滿臉都是愛。

  除了“女兒”嬌嬌,楊春敏還有一個“媽媽”——年近90歲的吳婆婆。吳婆婆有一個女兒,但是長久以來都在外省工作。隻要有空,楊春敏就會帶上些日常用品到吳婆婆家裡去,幫老人打掃打掃屋子,陪老人聊聊天。日子久了,吳婆婆甚至有時候都會忘了遠在外省女兒的地址,但楊春敏的電話,她卻隨口都能背出來。

  在社區,像嬌嬌、吳婆婆這樣的“親人”,楊春敏還有很多。但社區需要“親人”的居民還有很多,如何讓他們能感受到來自社區的溫暖?

  帶頭建立幫扶機制,這是楊春敏想出的辦法。她帶領社區“兩委”一班人發起和建立了“三個居務”幫扶機制——“陽光居務”驅陰霾,讓黨員、志願者成為服刑人員子女的“媽媽”﹔“溫暖居務”顯真情,她組織紅岩黨員、社區志願者,給轄區百余名高齡空巢老人當“子女”﹔“牽手居務”促幫扶,組織志願者收集用工信息幫助1000余名大齡困難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

  針對社區流動人口多的問題,楊春敏實施了社區巷內無生人“345”工作模式,把流動人口定義為“新鄰居”,通過“開設新鄰居服務窗口”“建立新鄰居民情檔案”“接納新鄰居生活方式”及“四位一體聯動”“五個到位”規范管理,與288戶流動人口、642人取得了聯系,實現了社區“新老居民不陌生、你我都是團結人”的和諧氛圍。

  “把窮家底盤活成富資源”,是楊春敏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話。針對居民利益訴求不斷增多的現實情況,社區建立了“三張清單”提高服務針對性。依托街道、社區黨建聯席會了解駐社區單位各方的優勢資源和合作意向,並將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兩委”提供的服務制定《資源清單》﹔通過征求轄區單位、居民群眾的需求制定《需求清單》﹔將《需求清單》和《資源清單》進行配對,借助“黨建聯席會議”等服務群眾平台,採取社會組織認領和黨員群眾個人認領相結合的方式,對接“需求”與“資源”形成民生實事《項目清單》,有效整合了各類資源力量,使社區由“單打獨斗”走向“抱團合作”。截至2018年10月中旬,通過“三張清單”共解決各類訴求300余件。

  把畢生精力投進去,樂堅守

  “為社區群眾服務,不是一陣子,更不是做樣子,而是一輩子。”楊春敏說,“我生活在這裡,社區是什麼樣子,我的家就是什麼樣子。社區的居民是我的家人。如果我的家人需要我,我理所當然的要沖在最前頭。”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頭銜加在了楊春敏的頭上:重慶市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重慶市優秀黨務工作者、2013年度感動沙坪壩區十大人物、黨的十九大代表……但她的生活並沒有改變。下班后,她會在社區某戶人家裡,聊著家長裡短,記下群眾喜憂﹔手裡牽著已高過自己一頭的“女兒”,心裡總想著社區裡近90歲的“媽媽”,是不是該去給老人做做家務、陪她聊聊天……楊春敏說,社區是家,怎能沒有家的樣子。居民是親人,怎能不用真心去服務?她不敢保証自己能一直當著社區書記。但,隻要群眾遇到困難,需要有誰幫忙。她一定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來到他身邊。

  楊春敏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通過十余年辛勤付出,贏得了全體團結壩人的口碑,也成了全體團結壩人的貼心人。(記者 鐘 偉)

(責編:初梓瑞、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