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政務服務從“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路”

2019年05月22日08:58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在上海,“一網通辦”政務服務正在不斷升級。除了“一網受理,隻跑一次,一次辦成”,今年3月以來,上海企業和群眾還可以在線開具、打印戶籍,出入境,清稅等12類高頻証明,並能通過“隨申辦市民雲”App“電子亮証”使用。按計劃,10月底前還將有50類高頻証明材料接入。

  支撐和不斷優化“一網通辦”的是揭牌剛滿1年的上海市大數據中心。作為“智慧政府”的基礎設施,大數據中心不斷打破部門“數據孤島”,推動政務服務從“群眾跑腿”向“數據跑路”轉變。

  零材料 零跑動 零人工

  電子証明怎麼開?4月22日,上海大數據中心的工作人員進行現場演示:以“戶籍証明”為例,登錄“一網通辦”總門戶后,選擇對應戶籍的區和派出所,通過人臉和聲音識別進行身份認証后,會發現申請人的姓名、身份証號碼等基本信息已由系統預填,需要手動輸入的是聯系地址與申報事由。上傳相關信息后,由公安民警在后台審核發放電子証明。

  “首批選取的都是高頻証明,如戶籍証明,2018年上海全市開具了約50萬件,出入境記錄查詢達到日均100多次。”上海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員表示。電子証明開具后,會實時同步至上海“一網通辦”移動客戶端——“隨申辦市民雲”App。申請人既可直接打印電子証明,也可通過“隨申辦市民雲”App“電子亮証”使用。如有需要,市民隻需點擊電子証照上的二維碼,辦事人員掃碼即可錄入証照信息。

  目前,“一網通辦”總門戶已開通公安、教委、人社、衛健、稅務、檔案等6家單位共計12類可在線開具証明功能。“在線開具証明”服務專欄依托市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和電子証照庫,對於已共享的用戶信息實現預填,已歸集的用戶証照材料實現免交,基本實現了“零材料”。群眾通過服務專欄進行電子証明在線申請、在線開具,基本做到“零跑動”。服務還在探索“零人工”——在首批上線的12類証明中,出入境記錄、社保繳費証明等9類証明可在網上通過系統比對自動完成,無需政府工作人員人工審核便可生成電子証明文件。

  試點1個多月以來,“一網通辦”系統已在線開具各類証明近1.7萬張。下一步,上海將梳理証明類材料目錄清單,拓展証明類材料在線開具接入范圍,按照“成熟一批、接入一批”的原則,計劃於10月底前完成50類証明材料的接入,並在確保應用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推進電子証明在企業招投標、社會化認証等領域的社會化應用。

  幕前維護“店小二”

  上海“一網通辦”總門戶的建設管理單位上海市大數據中心2018年4月揭牌成立。在這裡,8個部門、70多名工作人員承擔了政務服務與互聯網融合、問題反饋處理、數據歸集優化、安全測試等多個事項。

  打開上海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一網通辦”的各項入口處在最顯眼位置。負責維護這個“門面”的是大數據中心應用開發部門。

  “整個‘一網通辦’工作離不開幕前、幕后各個部門,我們部門負責數據建庫、應用和體驗優化,就是在幕前。”大數據中心應用開發部徐智蘊說。

  徐智蘊告訴記者,建設“一網通辦”服務過程中,最復雜的是幫助即將接入“一網通辦”總門戶的各個部門制定對接模式。

  徐智蘊解釋,由於每個部門的職責不同,信息化程度也不一樣,“信息化程度較弱的我們就‘以建代接’,採取直接給予標准化平台的方式﹔而工商、人保、稅務等部門原本信息化程度較高、獨立性較強,對接時就要多做些工作。”

  網站“能用”的下一步是“好用”。為了不斷優化用戶體驗,應用開發部與上海市民熱線“12345”深度融合,在咨詢電話轉入后負責解決問題。部門沿用了“12345”的“工單”機制,一個由10人組成的團隊專門負責對各問題進行判斷、派發和跟蹤處理。“問題各種各樣,有問‘隨申辦市民雲’App的,有申辦過程中無法繼續的,也有問政策的,對此我們規定了嚴格的問題處置工作機制。”徐智蘊說。

  在網站功能優化過程中,出現的Bug各式各樣,離不開網絡工程師們的測試工作。大數據中心技術發展部的唐若培告訴記者,測試團隊的每位網絡工程師平均每天要發現和處理20個左右的問題,對此他們有一套嚴格有序的處理程序。

  目前,應用開發部門正在處理的是5月即將上線的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我們正在與浙江、江蘇、安徽省的政務服務平台對接,原來隻能在本地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今后逐步會實現‘一地認証、全網通辦、異地可辦、就近辦理’,大大方便群眾。”徐智蘊說。

  幕后支撐“技術牛”

  如果說中心的應用開發部門是維護“門面”幕前人員,那麼數據資源部則隱藏在幕后,負責海量數據的“上雲”和優化工作。

  該部門的工作人員朱翔宇告訴記者,截至2018年年底,數據資源部已完成了全市48個委辦局共362個信息系統的數據歸集,這個數字今年將達到1000個左右,做到全市各部門信息系統全覆蓋。

  這樣海量的數據如何處理?朱翔宇說, 從2018年7月開始,數據資源部通過建立“三清單、一目錄”的數據管理制度,推進全市各個委辦局梳理需求清單2627條、責任清單2709條和負面清單若干條,編制部門數據資源目錄,同時根據目錄開展了公共數據的歸集工作。

  朱翔宇解釋,數據的全生命周期包括採集、歸集、整合、共享和應用等,其中涉及到的數據治理需要工作人員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數據質量管理是數據治理的核心內容之一,通過相關技術手段,及時發現各類實時性、准確性、完整性數據質量問題,制定和完善數據標准,提高各類數據的質量。

  同時,還推進了人口庫、法人庫、電子証照庫和空間地理信息庫等數據歸集,開展數據整合應用,為“一網通辦”提供了數據支撐。

  目前,數據資源部已完成了國家、市、區三級數據共享交換平台的級聯,不但可以實現市、區各部門的數據共享交換,還可以支持國家部委的數據共享應用。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魏其濛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初梓瑞、連品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