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綠色包裝成就綠色生活

扶青
2019年06月14日08:15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垃圾分類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垃圾減量。然而,有人戲言:垃圾分類不是越分越少,而是越分越“多”,“多”出來很大一部分是包裝垃圾!數據顯示,在城市產生的生活垃圾中,超過1/3是包裝性垃圾,包裝廢棄物的體積更是佔固體廢棄物的50%。讓包裝“綠”起來,是秉承綠色發展理念、踐行綠色發展方式的重要體現,是廣大消費者和企業的共同心聲。

  始於11年前的“限塑令”,曾經對包裝垃圾起到明顯的抑制效果。但今天的情形已經完全不同,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下,快遞、外賣等行業逐漸火爆,成為大多數包裝垃圾的主要來源。有幾組數據可以說明其嚴重性,2017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突破400億件,約消耗塑料快遞袋80億個、快遞包裝箱40億個、箱板紙250萬噸以上﹔各大網絡訂餐平台完成一天訂餐量需要4000萬個餐盒,一年需要146億個餐盒。與消費者需求相比,這裡或多或少存在資源浪費的嫌疑,有的涉嫌過度包裝,有的可以回收利用,但卻被當作廢品一扔了之。小小包裝,是折射綠色生活的一面鏡子。當前環保形勢嚴峻,任務艱巨繁重,而整個包裝行業的發展還略顯粗放,這就需要進行深度反思,發起一場自我革命。

  “綠色包裝”是開展垃圾分類的首要前提。為了保証產品質量,一定的包裝固然有必要,但如果包裝一層層嵌套下來,層數太多、孔隙較大,就有可能是包裝過度了。在現實生活中,大量包裝還有“瘦身”的余地,比如有很多快遞大紙箱裡隻有一個小盒子,外面包著厚厚的泡泡墊,不僅浪費包裝,還浪費運力,實有“大材小用”之嫌。還有的人存在攀比心理,刻意追求包裝“精美”,企業也有意迎合,過度包裝提高“檔次”,以期賣出更高價錢。對這些現象,必須要引導全社會樹立理性、綠色的消費觀念,厲行節約,給包裝劃出剛性標准,強化包裝監管力度。此外,商家也應該優化解決辦法,對不同類型的商品,推薦合適的材料,尤其是商品和包裝體積的匹配,盡量避免包裝浪費。

  讓包裝“綠”起來,還應該在綠色化和可循環上下功夫。所謂綠色化,是指材料本身的節能環保。目前已有企業著手探索,研發了生物基快遞袋、全生物降解快遞袋等,雖然目前技術還不夠成熟,但長遠來看,鼓勵使用可降解、可重復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是不可避免的發展方向。所謂可循環,是指完善垃圾分類標准,讓垃圾回收落在實處。大多數包裝材料分為運單、封套、紙箱、塑料袋、編織袋、膠帶和緩沖物七大類。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拆開包裝后,會把這些廢棄物統統扔進垃圾桶,而絕大部分材料是可以變廢為寶的,因此,我們要通過持續的督促引導,使垃圾分類深入人心。此外,我們也可以推行“綠色快遞箱”,以及取代紙質快遞單的電子面單等,實現資源的重復利用。

  總之,綠色包裝不僅是一個行業問題,而是關系到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應該在綜合治理的視角下,構建起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隻有共同關注,同心協力,我們才能讓包裝“瘦”下來,讓綠色“包裝”我們的新生活。

(責編:初梓瑞、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