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公益捐存”——這個籌款“套路”不一般

文梅
2019年06月20日15:52 | 來源:公益時報
小字號

  不久前,澎湃新聞報道了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涉嫌非法集資,多地辦事處被立案調查一事。據報道,這家省級公募基金會在過去兩年時間,因涉嫌非法公眾存款且無法兌付,正在面臨多重質疑,目前河南南陽市多個縣已經對該基金會的相關辦事處進行立案調查。

  無獨有偶,近日,《公益時報》記者收到一位微信網友“簡出橋”先生的反饋,稱其發現了一個與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運作形態頗為形似的公益項目,名曰“公益捐存”,項目隸屬深圳市遼建友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遼建友基金會”)。

  簡出橋告訴《公益時報》記者,該基金會在微信公眾號對其運作的“財智投資基金”公益捐存項目描述如下——基金會按照章程使用籌款項及其增值收益,並向捐贈人支付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人民幣存款基准利率計算的存款利息,在投資周期結束后,捐贈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全額收回捐贈存款(捐存)的本金和存款利息。對照了之前媒體報道的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項目運作模式之后,簡出橋認為遼建友基金會的“公益捐存”項目實質與其相同,已經涉嫌違法。

  據公開資料顯示,遼建友基金會由沈陽建筑大學校友陳志列倡議發起,屬非公募基金會,成立已三年有余。這位簡出橋先生反映的問題是否屬實?遼建友基金會對此事又是何回應?《公益時報》記者對此事進行了調查。

  線索源自偶然

  簡出橋告訴《公益時報》記者,最初發現此事,要從他參與一次專業的公益網課討論說起。

  6月初,北京致誠社會組織矛盾調處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公益律師何國科專門針對公益行業人士發起了“基金會合規建設課程”系列公益網課,因為工作需要,簡出橋也加入了該網課的學習,並成為相關微信群的成員之一。

  某日,何國科在微信群與學員們探討基金會公益項目合規問題,特別引用了不久前被媒體爆出的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非法吸儲事件作為案例分享。沒過兩天,簡出橋就在一次慣常的工作信息搜索中偶然發現了遼建友基金會及其大力宣傳的“公益捐存”項目,且搜索結果令他頗為吃驚。

  “我搜‘校友’、‘捐贈’等一些關鍵詞,這個被稱作‘公益捐存’項目的基金會頁面就跳出來了,宣傳語是‘存款做公益,有收益,多捐助,共發展’。我忽然就想起前幾天何律師剛剛跟我們講過的那個黃河文化基金會的運作模式,遼建友基金會現在搞的這個跟它實在是很相似啊!”簡出橋告訴《公益時報》記者。

  簡出橋說,發現遼建友基金會“公益捐存”項目的可疑之處后,他隨即嘗試多種網絡工具對該基金會所有的相關線索進行了整體梳理,對其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以及相關聯機構和渠道都進行了深入了解,結果讓他頗為吃驚。

  “我在中國社會組織動態找到了這家基金會的基礎登記信息,但在其官網、微信公眾號以及慈善中國等渠道都沒有找到其年檢年報等方面的任何信息。但在深圳市民政主管部門披露的獲得2018年度稅前扣除資格的社會組織名單裡,遼建友基金會的名字赫然在目。”

  簡出橋告訴記者,通過大量的信息匯總和整理,他對這家基金會的情況有了基本的判斷。

  “一家正常運作的基金會,勢必要有常規的年檢、年報信息。遼建友基金會從2015年11月拿到登記証書到現在快四年了,任何一個年度的年檢年報都查不到,那至少說明一個問題:這家基金會的運營是極其不公開、不透明的。”簡出橋說。

  簡出橋告訴記者,他之所以願意向《公益時報》記者反映此事,就是出於一個公益從業者的責任和義務。近年來國內公益慈善行業發展迅猛的同時,社會公眾對公益組織運營的公開透明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他和所有的公益同仁都抱著相同的期待,就是讓公益行業更加專業透明、合法合規地運行,將那些雖冠以“公益”之名、卻不行純粹公益之事的陰霾驅散殆盡,還公益慈善以應有的純淨。

  專業人士解讀

  按照簡出橋的理解,遼建友基金會的“公益捐存”項目已超出規范內的公益項目操作,值得質疑。那麼作為行業專業人士,當初“無心插柳”促成自己的學員簡出橋發現此問題的北京致誠社會組織矛盾調處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公益律師何國科對此又持何種看法呢?

  “從目前看到的材料來說,遼建友基金會推出的‘公益捐存’及其運作模式屬於典型的‘銀行吸儲’模式,而非一種單純的慈善公益活動。投入人,即是捐贈人,又是投資人,基金會給‘捐贈人’承諾返本付息,又開具捐贈票據,這樣的操作,跟《慈善法》關於慈善捐贈無償的規定直接相違背。此外,基金會也不能違反國家金融監管的規定,這樣的操作涉嫌非法集資了。”何國科說。

  就簡出橋提出的“查不到該基金會年檢年報等公開信息”等質疑,何國科表示,僅就表象而言,該基金會的運行在透明公開等社會公示方面做得顯然很欠缺,可謂肉眼看得到的“硬傷”,至於是否通過年檢年報,相信有關管理部門應該是心中有數的,否則也不可能拿到2018年度稅前扣除資格,而且還進行了公示。

  “作為一家成立已經三年多的基金會,難道不知道自己這種行為已經涉嫌違法嗎?而且還將整個模式和內容宣傳毫不避諱地予以公開?”《公益時報》記者問道。

  何國科說:“如果是具備基本公益慈善法律常識的機構和專業人員,應該知道這樣做已經涉嫌違法,但不知何故,該基金會竟然這樣明目張膽的在自己的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上發布和宣傳,的確令人費解。”

  何國科強調,遼建友基金會對其“財智投資基金”的項目介紹已經印証了該模式涉嫌違法——即:“基金會按照章程使用籌款項及其增值收益,並向捐贈人支付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人民幣存款基准利率計算的存款利息,在投資周期結束后,捐贈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全額收回捐贈存款(捐存)的本金和存款利息。”

  “如果了解一下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的運作模式你就會發現,該基金會的操作手法與遼建友基金會的情況本質上是一致的,唯一不同的是黃河文化基金會承諾給予捐贈人高額的收益,遼建友基金會承諾給予銀行同等利息。但這也不能說明遼建友基金會在其中就沒有獲得高收益。假如銀行利息是三到五個點,一些基金、信托等理財類收益則遠遠高於這個基數,有可能達到九到十個點。即便按照承諾給予捐贈人返點,依然有不小的利潤空間,那這家基金會在裡面可能得到的回報就顯而易見了,當然基金會是不是如其宣傳那樣將收益用於慈善目的,這個就要看更多項目執行的材料了。”何國科說。

  何國科希望通過《公益時報》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當這種所謂“公益捐存”發展到一定規模和程度,一旦投資的資金鏈發生斷裂,將給基金會帶來巨大的風險,甚至涉嫌犯罪,即便該基金會與金融機構達成了某種尚未公開的項目合作。

  作為一家公益組織,從事慈善公益是其第一宗旨,進行投資理財是基於保值增值目的。基金會做項目,做理財也不能違背國家法律法規底線的要求。

  涉事機構回應

  為了進一步了解遼建友基金會“公益捐存”項目的運作現狀和背景信息,《公益時報》記者撥通了該基金會公開發布的相關文件中顯示的匯款查詢電話。接電話的是一位男士,在向這位工作人員表明身份后,《公益時報》記者向其了解該機構的“公益捐存”項目運行情況,對話實錄如下:

  “我們基金會屬於內部機構,捐贈人的公益捐存也只是從校友內部吸納,不對外開展工作。你要是校友的話就走校友的渠道來捐贈。”這位工作人員如是說。

  “你們對外發布的信息顯示基金會已經完成了2019年的‘公益捐存’任務,募集金額達到了1600多萬,是這樣嗎?”《公益時報》記者問道。

  “說是這樣說,那只是我們對外的一種宣傳而已。”

  “那目前這個項目的運行情況怎麼樣?”

  “我們這個項目目前已經終止了。”

  “您剛才不是說隻要是校友就可以捐贈嗎?”

  “你不要問那麼多,就是已經終止了。”

  “從哪裡可以看到這個項目已經終止的文件或者函件呢?”

  “這個我們都不會發布的,因為我們本身屬於內部的基金會嘛。”

  《公益時報》記者提出希望跟該基金會秘書長聞冰做進一步交流,該工作人員表示“問誰都是一樣的答案”。記者希望對方留下身份和姓名以便溝通,該工作人員說自己只是路過,順手接個電話,始終沒有透露自己的身份和姓名。

  然而,截至記者發稿前,在遼建友基金會的微信公眾號上,該項目的“認籌登記表”依然可以打開並正常填寫和提交。其公號內發布的一個項目排行榜顯示,截止到2019年1月25日24時,該項目已募集資金共計1615萬元有余。

  實際上,根據今年初遼建友教育基金會發布於沈陽建筑大學校友總會官網的一篇文章,財智基金2019年度認存到賬1650萬元。在去年12月25日,在財智三期開放認存前一天,發布於遼建友教育基金會微信公號的文章說,財智三期開始調整了投資收益分配比例,將存款人利息分配從之前的1.5%大幅度提高到4.5%,“已超過目前2376款銀行理財產品4.31%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

  來自同一網站的信息顯示,2019年3月13日,遼建友教育基金會2019第二屆常務理事會第一次擴大會議上,制定了“保三爭五”的年度目標,即今年基金募集規模確保3000萬元、力爭5000萬元。消息稱,“為達到這一目標,常務理事會議定了若干具體措施,包括:提高投資人收益比例、在擴大基金募集規模前提下增加向母校捐贈額度、增加基金運作透明度、擴大基金會宣傳規模和力度等”。

(責編:初梓瑞、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