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盡心做“外援” 仁心傳醫術

陳理
2019年08月06日08:59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我可以去。”雖一開始受到家人反對,但因國家需要,懷揣“走出去”夢想的蔡演歆主動請纓做“外援”。

  2016年6月,時任廣東省梅州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副調研員、已年過半百的蔡演歆,帶領由27人組成的中國第28批援助醫療隊奔赴赤道幾內亞,他在那度過生命中最難忘的500多個日夜。但他沒料到的是,在那的援助工作遠比他想象的艱難。

  當地條件讓“老兵”犯了難

  赤道幾內亞位於非洲中西部,國土面積2.8萬平方公裡,人口約100萬。“我是衛生健康系統的一名‘老兵’,但當地的醫療條件依然讓我頭疼。”蔡演歆說。

  蔡演歆深深記得,2016年8月21日10時許,兩名病人因車禍入院,他聞訊趕往急診科察看情況。兩人受傷情況並不嚴重,隻需進行簡單的清創縫合即可,但即便是這樣的小手術,也讓在場的醫生犯難了:這裡沒有棉簽、沒有生理鹽水、沒有手術刀柄……“這就是我們以后的工作環境啊!”蔡演歆暗下決心,將來醫療隊做捐贈計劃時,應該重點考慮最基本的手術器械。

  說改就改!經過細心觀察,蔡演歆發現當地很多醫護人員還穿著破舊的白大衣、醫院的病床就是一個簡單的床板、鏽跡斑斑的手術鉗依然“堅守崗位”……

  於是,蔡演歆不再按傳統的藥械捐贈品進行捐贈,改捐白大褂、病床單和常用的醫療器械,這樣做既滿足了醫院臨床需要,又避免了醫療資源的浪費。他的做法得到了赤道幾內亞衛生部的贊揚。

  水泥塊下僥幸死裡逃生

  當地醫院醫療條件改善后,蔡演歆又遇到了一個新的難題。“現在想起,我還心有余悸。”蔡演歆說,當時,他和他的團隊住在一間使用了近40年的危舊房裡。

  2017年6月的一個午后,蔡演歆半倚在床上看書。突然,一陣異常的撕裂聲響起,他循聲抬頭卻發現,頭頂天花板出現了幾道裂縫。他反應過來剛跑離原位,一塊兩平方米大的水泥塊便砸在了自己的辦公桌上。

  這次意外更加堅定了蔡演歆加快修復駐地的決心。當時很多隊員都勸他要搬到安全的地方住,但為了穩定軍心,他並沒有走。蔡演歆說,在那之后,他有一段時間睡眠困難,經常盯著天花板看,害怕同樣的事故再次發生。

  不久后,蔡演歆對駐地開展了為期2個多月的修繕工作,期間歷經艱辛。比如,為了整改其中1處漏水,一個晚上蔡演歆就要起床4次觀察補漏效果。“對我來說,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因為我做了一件讓人記得住的事。”蔡演歆說。

  “早已把中國醫生當做家人”

  為改善當地的醫療環境,蔡演歆決定對馬拉博、巴塔駐地的門診實行“隻服務、不收費”的改革。同時,他還積極協調赤道幾內亞衛生部、馬拉博醫院上新項目提高醫療水平,推動馬拉博醫院開展腹腔鏡對口廣東省珠海市人民醫院合作項目。

  面對極度缺醫少藥的情況,蔡演歆要求隊員千方百計克服困難,主動適應、主動融入。“我要求隊員除了做好臨床工作、救死扶傷之余,還要做好傳幫帶,培養本地化人才,提高當地醫療水平。”蔡演歆說。

  讓蔡演歆和他的團隊自豪的是,中國醫生在日常工作中看到最多的情景就是當地民眾對他們豎起大拇指說:“中國醫生真棒!”在蔡演歆援外期間,醫院共接待住院病人11634人次,進行手術2012人次,搶救危重病人104人。

  2018年1月,在他及團隊即將回國之際,該國總統奧比昂和他們一一擁抱送別,表達感謝。奧比昂深情地說:“我早已把中國醫生當作家裡人。”

  南方日報記者 陳理

(責編:初梓瑞、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