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每個青少年都應是中華文明的傳承者

2019年08月07日08:37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的通知》。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王登峰司長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為什麼要開展“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有什麼意義?

  答: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力量”項目旨在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通知》提出的“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和“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的要求,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全方位、多渠道集中展示學生體育、藝術教育傳承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將文化熏陶和實踐養成相結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為代表的各教育環節。通過展示活動,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增強了學生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和認同感並讓學生在傳承中領悟精髓,進一步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

  “傳承的力量”還是一個面向全社會展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平台,而且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是深入在國民教育體系裡,深入在我國廣大中小學生群體中。孩子們不僅僅在看、在聽、在欣賞,更是通過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的課程、大課間,在不間斷地練習,掌握這些傳統文化、傳統技能。這展示了我們的學校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

  問:目前,2019年“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展示了哪些內容?具體推出了哪些展示成果?

  答:主要有校園傳統體育、體育大課間、校園足球、民樂、戲曲、武術、傳統手工藝、舞蹈等精品成果。

  自啟動以來,活動圍繞節日特色,立足校園體育藝術教育,分別在2019年元旦、春節、清明節、“五四”、端午節推出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大型聯播,每次時長120分鐘,在教育部政府網站、中青在線等多平台播出。推出了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精品紀錄片,其中,2019年2月19日“傳承的力量”春節篇在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播出,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好評如潮。同時,還開展了“傳承的力量”公開課、古體詩、校園足球歌曲征集。

  問:與第一屆相比,2019年“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有哪些展示方式?

  答:為了能讓更多的校園優秀體藝成果得到展示,我們依據節目特性、傳播規律等策劃了更多的展現方式,由單一的精品節目展演拓展到了展、拍、播、演、講、創6個展現方式,不同的展現方式適合不同平台和內容,有效地擴大了活動的傳播效果和社會影響力。

  問:與第一屆相比,2019年“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有哪些鮮明特點?

  答:主要由以下4個特點:

  1.內容上,沾泥土帶露珠,展示真實的校園體育藝術教育情況。節目注重學校體育藝術教育成果原生態展示,即對校園日常的某一個活動或某一次大課間的拍攝錄制,盡可能向大眾反映生活中最真實的校園體藝場景。

  2.形式上,訪師生察實情,廣泛傾聽傳播來自教育一線的心聲。節目創新展示,以採訪、表演、演播室三線聯動的形式進行展播,來自一線的校長、老師、學生和家長,紛紛在鏡頭前表達了學校開展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各自感受。

  3.規模上,參與學校、報送作品數量大大增加。參與活動展示和互動的學校有兩千多所,報送精品成果有5800多個,學校涵蓋大學、職業院校、中學、小學、幼兒園。

  4.傳播上,多形態、多平台聯動,充分利用主流媒體平台多渠道傳播。節目以不同形式在報紙、網站、客戶端、電視台、新媒體平台等進行多樣化傳播。

  問: 2019年“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有哪些讓你感受至深的故事?

  答:分享幾個故事。河北保定市阜平縣台峪小學是一所處在太行山連片特困區深處的鄉村小學,全校擁有不足百余名學生,狹小的校園裡根本沒法踢球,為了圓孩子們的足球夢,教師們在河灘邊自己開墾了一個小足球場,凹凸不平的球場上跑起來塵土飛揚,就是在這樣的練習環境裡,台峪小學的足球隊在保定市中小學足球賽中第一次參賽就進入了八強。

  在校園春晚的表演者中,有一群特別活躍的孩子,他們來自山西省太原市聾人學校,他們用手語表達了對“葫蘆烙畫”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喜愛,記得採訪幾位同學時,他們說葫蘆烙畫為他們打開一扇新的大門,雖然或多或少存在聽力障礙,但他們同樣有著對於美的追求與向往。他們還學習刻瓷、陶藝、結藝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僅實現了藝術追求,更為日后增加了自主創業和生存的選擇。

  為重拾日漸式微的民間藝術“龍舟鼓”,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藝術中心主任朱東黎自1999年初,開始對瀕臨失傳的“龍舟鼓”潛心搜集整理並進行深入細致的採風和創編。她設立舞蹈專業,讓沒有基本功的學生體會到舞蹈的快樂,讓舞蹈不再是普通學生的奢侈品。如今20年過去了,“龍舟鼓”的第一屆學生,如今已經是各行各業的精英骨干,這個舞蹈也被帶到了他們新的工作崗位繼續傳承。把中華文化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融入到藝術教育中,讓我們的孩子腹有詩書氣自華。

  福建晉江安海民俗“嗦啰嗹”源遠流長,“嗦啰嗹”作為一項獨具特色的端午民間藝術活動,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作為“嗦啰嗹”第三代傳承人,沈詩羨從2013年開始走進養正中心小學,教授孩子們學習“嗦啰嗹”。從開始的選角色、教內容、到最后上台表演這一過程,沈老師都親力親為,六年如一日地付出,克服一切困難,得到家長支持,悉心教學生演繹。從養正中心小學與“嗦啰嗹”結緣至今,“嗦啰嗹”對於吳老師來說,不僅僅是一種愛好,更是一種責任,能夠把這一傳統的民間藝術傳承下去,這才是傳承的力量。

  問: 2019年“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教育戰線和社會反響如何?

  答: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認為,“傳承的力量”的意義遠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對藝術課、體育課的改革。它是我們學習、領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的一次重要舉措。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學校長王歡說,在“傳承的力量”的活動中,感受到了所做工作的使命。如何把中華文化價值內涵通過適應時代要求、符合成長規律的發展與轉化,深深根植於每個孩子心靈中,伴其一生。特別是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如何由神入形、由外而內,深刻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要義,實現文化創新與教育的同頻共振?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教育、根植孩子的家國基因,助夢孩子成長?在“傳承的力量”這個項目的引領下,我們打好基礎,讓學生真的去熟悉、理解和自覺踐行優秀傳統文化。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鄧雲鋒認為,“‘傳承的力量’春節篇匯集紅紅火火的春節萬象,述說熱鬧喜慶的九州故事,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傳統琴棋書畫以及民間戲曲、音樂、舞蹈和傳統體育獨有的智慧、氣度和神韻,觀看春節篇后,增添了內心的自信和自豪!”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徐貞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遞著力量,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能讓孩子的心靈與其蘊含的力量有機結合。孩子在傳承過程中許多堅持的點滴都是成長過程中盛開的花朵,我深深為之欣喜,為之感動。孩子們繼承的不僅僅是優秀傳統文化,更是對優秀傳統文化中那種堅毅精神的傳承與發揚。”新疆阿圖什市鬆他克鄉黨委委員陳冠宇2016年大學畢業后響應國家號召來到了南疆地區,在看過“傳承的力量”節目后,他寫下了這樣一段感悟:“看到中小學已將太極、京劇、圍棋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學校體育藝術教育中,一股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油然而生,這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具體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爭做傳承者。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有著近5000年的積澱,隻要從娃娃抓起,全社會都積極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好。”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學校長李永江表示,“傳承的力量”活動開展得正當其時,我們今天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需要堅定文化自信。六安是革命老區,這裡有青山綠水紅土地,我們必須守住這片土地上的綠色希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渴求的同時,文化軟實力的增強必須落到實處。下學期,學校將圍繞“傳承的力量”這一主題開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舉辦校園主題演唱會,推出課間武術操等。

  問: 2019年“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中,今年還有哪些成果展示?

  答:目前,“傳承的力量”公開課、古體詩、校園足球歌曲3項剛結束征集,正在進行初評中,終評工作預計在10月前結束。“傳承的力量”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特別節目也都在有條不紊的攝制中。

  問: 請談談如何開展好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在展示對象和內容上有什麼變化?

  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在校中小學生是主要力量和生力軍,可以說傳統文化隻有在數以千萬計的中小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們才能真正將民族文化發揚光大,迎來全民族的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為傳播傳承學校、傳承基地、工作坊各具特色的創建經驗,面向廣大中小學生更有效地開展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教育,第三屆“傳承的力量”活動將繼續走進數百所全國傳承學校,走進異彩紛呈的中華優秀文化藝術百花園,拍攝精彩生動的傳承項目,也採擷各傳承學校、傳承基地、工作坊的教師、學生在傳承中華文化藝術過程中發展的真實、感人的故事。反映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時反映傳統節日文化經典和民間習俗,體現時代特征、校園特色和學生特點,進一步推動“傳承的力量”融入學生生活、融入學科與課堂、融入時代。

  我們還將在每個節日圍繞節日特點,側重一個主題精心策劃,依據不同平台的傳播規律,制作成系列精品節目,多平台、全方位、立體傳播展示,樹立典型文化代表,發揮引領作用,在全社會擴大校園的體育、藝術教育成果影響力,依托《中國青年報》的公信力、影響力、傳播力,引領媒體多渠道、多平台加轉載傳播,進一步擴大活動影響力。

  第三屆“傳承的力量”,還新增加了“大課間主題音樂”作品征集,旨在通過活動征集一批適合大課間主題的音樂。

  本報北京8月6日電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初梓瑞、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