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慈善總會救助中心工作紀實

梁文龍 紀效專 李濟慈
2019年08月19日08:50 | 來源:慈善公益報
小字號

  江蘇淮安人文積厚,民風淳朴,素有扶弱濟困、守望相助的傳統美德。一代又一代淮安人將慈善接力棒不斷傳遞,秉愛而行,用愛心與行動構筑起淮安區“慈善之鄉”的金色品牌,使慈善事業昂首前進,形成了“全市居前列、全省有位置、全國有影響”的發展格局。

  多年來,淮安區慈善總會不斷開拓創新,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慈善救助工作的新方法、新措施,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以困難群眾的需求為出發點,特別是當慈善救助中心組建成立后,更加全面地體現了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懷,使慈善救助工作更接地氣,更有溫度,深受群眾贊譽。

  自2017年淮安區慈善總會救助中心正式運行以來,已救助困難群眾11000余名,共支出善款3094.01萬元,使他們告別因病返貧、因災返貧、因困返貧的夢魘,步入新的生活。

  除弊立新 應時而變

  2016年底,淮安區慈善總會在對過往工作進行分析研判時發現,慈善救助工作中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困難群眾不知該如何申請救助,或到哪裡能得到救助﹔申請審核周期過長,從申請到得到救助一般情況下需要半年時間,一些困難群眾在漫長的等待中病情加重,以至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因為資金不足,“撒胡椒面”式的救助猶如杯水車薪,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群眾的急難﹔對於零星救助、人情救助,群眾有一定的看法﹔缺乏跟蹤檢查機制,一些善款一發了事,對於救助效果不清不楚、不聞不問等。這些問題集中說明現有慈善救助體系已經不能適應形勢需要,不能滿足群眾對慈善救助工作的深切期盼,不能完全擔起慈善總會的職責。

  在廣泛調研,聽取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淮安區慈善總會提出了改革慈善救助運行體制,讓更多困難群眾得到及時、精准、有效救助的方案。方案從救助組織構建、規范運行管理、登記備案規則、重點救助對象及范圍、調查核實標准、審核審批流程、資金籌措調度准則、發放到賬要求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具體意見。方案得到了淮安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區鄉(鎮、街道辦)機關事業單位引起了積極反響。通過調查,農村干部群眾和城鎮企業車間班組職工對方案給予良好評價,他們一致認為,方案更有針對性、實在感,能夠使更多困難群眾得到切實救助。

  2016年11月,淮安區慈善總會救助中心應運而生。當月便接待群眾救助申請600多件,善款到賬近120萬元。

  流程再造 創新機制

  為了確保善款發揮社會效益,讓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得到真正的幫助,淮安區慈善總會對救助工作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對救助中心的功能、職責、工作流程等實施重新定位,進一步豐富工作內容,規范工作程序,明確工作要求,提出工作標准,完善考評體系。重點解決了五大問題:一是建立數字庫,解決救助對象與救助范圍問題。淮安區慈善總會與衛健委、民政等部門合作,在全區范圍內進行拉網式排查,查清高發性癌症、白血病、嚴重心血管疾病、器官移植等列入國家重特大疾病的人員底數,摸清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建檔立卡貧困戶或有特殊困難的低保邊緣戶等人員情況,以及5年來曾受到救助並在今后仍需繼續救助的人員情況,並逐一登記在冊,為下一步救助提供依據﹔二是明確救助重點,解決突出問題,兼顧一般問題。慈善救助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的必要補充,救助重點應放在重特大疾病、醫療費用較高且家庭經濟困難的患者身上,實行精准救助、兜底救助﹔三是劃定層次,解決救助標准問題。除兒童大病救助按省市相關規定上報救助外,對年醫療費用達4萬元以上符合規定的惡性腫瘤、尿毒症、白血病、心腦血管手術等重大疾病患者,按不同病種及住院總費用分別給予5000元、2000元、1000元三種標准救助﹔四是指定專人負責,解決工作到位,責任到人的問題。救助中心每天都有兩名專職工作人員,負責接待來自全區的申請救助人員,或在外地就醫的淮安籍困難群眾申請救助材料。工作人員首先將申請材料按大病救助、尿毒症透析救助、心腦血管疾病、兒童大病救助等進行分類、登記,並進行材料初審﹔五是集體審議,解決工作公開透明問題。每月底,區慈善總會都會召開會長辦公會議,集體作出救助決定,待公示結束沒有異議后,於次月初將救助款打到申請人指定銀行卡上,整個過程被置於民主決策與社會監督之下。

  陽光慈善 溫暖人心

  “我是6月21日把申請報告和相關資料送到慈善總會救助中心的,沒想到半個月時間就獲得批准,一個月后就收到了善款。”季橋鎮車路村村民戈大鬆拿著銀行卡說,“有了這8萬元救助款,我們不僅不用到處借錢看病,減輕了經濟壓力,更是減輕了一家人的精神壓力。像戈大鬆這樣得到淮安區善總會救助的困難群眾比比皆是,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救助中心‘三統一’(統一登記備案、統一查驗審核、統一實施救助)的做法將事情辦到了群眾心坎上。”說起慈善救助中心成立后的變化,老百姓的感受最深,最有發言權。用他們的評價就是“公平、快捷、貼心”。

  新的運行機制建立起來,經過幾個月以來的實踐,一掃多年積弊,救助工作煥然一新,具體表現為“四個轉變”——

  變突擊資助為常規救助。以往在扶貧助困項目的實際操作中,基本上是撥點善款就算完成任務。如今,當救助對象確定后,不僅在規定時間將善款匯到受助者賬號,救助中心還幫助救助對象選擇專業醫院就醫、聯系主治醫生、確定治療方案等。漕運鎮大陶村四組陶維平雙腿股骨頭壞死,因家貧無錢治病,癱瘓在床整整5年。2018年,淮安區“元旦一日捐”活動中,妻子背著陶維平來到現場,向社會各界發出求助呼聲。區機關干部、學生及群眾代表紛紛獻出愛心,但這些捐款也只是杯水車薪。淮安區慈善總會領導找到江蘇省慈善總會,匯報了陶家的情況,省慈善總會立即與省電視台聯系,將陶維平的情況確定為《緣定今生》“聚荔愛”錄制選題。節目在江蘇衛視上播放,向社會籌集善款。同時,區慈善總會多方奔走籌款,獲天恆房地產公司定向捐贈10萬元,使陶維平的手術費有了著落。江蘇電視台節目組人員還主動聯系南京鼓樓醫院專家為陶維平會診﹔區慈善總會會長王國權幾次聯系去南京的車輛與志願者,將陶維平專程送到南京鼓樓醫院,並分別於今年4月、6月和8月先后3次對陶維平雙腿壞死的股骨頭進行手術置換。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如今的陶維平已經能夠自主站立走動。看到此情此景,陶維平家人高興的心情匯成一句話:無比感恩社會,感謝淮安慈善人。

  變分散救助為集中救助。區慈善總會救助中心每月接到的救助申請都在數百人上下,經過初審符合救助條件的人員在200名左右。每月底的會長辦公會議一次性集中研究、審批、確定救助人員,然后集中公示、集中將善款一次性打到每個救助對象的銀行卡上,避免了“零星小雨”式救助,使社會影響力加大,公眾對區慈善總會救助中心的贊譽度直線提升。

  變區別救助為公平救助。以往,病災戶會托關系、找熟人,請求區慈善總會給予救助,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自從實行一個大廳接待、一張表格登記、一把尺子度量、一次性集體研究決定、一張公示通知昭告百姓,杜絕了“私藏夾帶”的現象,不僅令救助對象拍手稱快,周邊群眾也都豎起大拇指,稱贊這個辦法好。

  家住漕運鎮太東村董庄組的彭玉祥,兩個哥哥都因尿毒症先后病故。2001年4月,他做了右腎人工置換手術。去年6月,彭玉祥經上海某醫院確診,2017年前人工移植的右腎已經壞死,急需換腎,目前隻能靠血透維持生命。現在,上海某醫院已經在幫彭玉祥聯系腎源,但換腎手術費用高達60萬元,讓彭玉祥一家一籌莫展。去年國慶節期間,區慈善總會會長王國權到彭家慰問時了解情況后,鼓勵他積極配合治療﹔在他入院治療期間,還專程來醫院看望,堅定了他戰勝病魔的信心。王國權還向省、市慈善機構匯報了彭家的情況。去年11月,彭玉祥和家人一起坐客江蘇衛視。不久,電視台將節目在江蘇衛視國際頻道播放,向全社會籌集善款。今年淮安區“元旦一日捐”現場,很多人紛紛獻出愛心。河北秦皇島盛景集團董事長華洪生定向捐贈10萬元,漕運鎮政府動員全鎮力量募集20萬元,江蘇杰翔羽絨公司總經理花建鬆捐贈5萬元,省、市、區慈善總會救助部門也相應組織捐款,加之社會各界的捐贈,至今年5月底,彭玉祥二次換腎的手術費用終於籌齊。目前,彭玉祥本人正在上海某醫院接受檢查,做手術前的各項准備工作,待他身體相關指標達到要求后,便可以實施換腎手術。

  盡管彭玉祥從慈善救助中心得到的善款比其他重大疾病人員要多,但大家沒有攀比,沒有意見,而是一致認為公道。

  變傳統服務為互聯網服務。區慈善總會在本會慈善網站上增設了“救助中心”欄目,並利用區慈善總會微信公眾號和中國電信短信發布平台,及時將救助中心的工作動態發布出去,讓救助中心的工作既快捷高效便利,又能接受社會監督。

  加強籌募 保障救助

  讓重特大病患家庭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說說容易,落實到行動真的很難。其中最大的難點還是資金。資金問題不解決,救助中心乃至區慈善總會的工作就會停擺。

  淮安區慈善總會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堅持做到區級機關企事業單位、鄉鎮街道、新經濟組織等家家到人,處處落地,宣傳慈善工作的意義,動員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到慈善活動中來。“元旦一日捐”活動自2008年以來已經連續舉辦了12屆,累計募集善款1.34億元,現場募集的善款從當年的隻有100多萬元增加到如今的近2000萬元。僅2018年,便募集慈善款物1976萬元,其中善款1723萬元,實物捐贈價值250多萬元,參與捐贈單位1236家,捐贈人數3萬余人。2019年元旦當天,現場認捐的善款超過2600萬元。充裕的資金為慈善救助提供了雄厚基礎,“元旦一日捐”活動也已成為淮安慈善的一塊“金字招牌”。

  區慈善總會採用外引內聯的方式,會長親自登門拜訪,多方工作,吸納愛心企業成為區慈善總會分支機構。2018年4月,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慈善總會秦皇島盛景集團慈善分會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正式挂牌。盛景集團董事長華洪生在挂牌儀式上現場捐贈500萬元設立“助學基金”,連續5年每年拿出利息,用來資助淮安區品學兼優、家庭困難的大學新生每人5000元。這是淮安市在外省市挂牌成立的第一家慈善分會,也為慈善資金募集、實行精准救助拓寬了渠道。秦皇島盛景集團經過十多年發展,涉足地產開發、旅游開發、酒店管理、游艇產業、物業服務、工程裝飾、商品貿易等行業,已成長為多元化集團公司。生長於淮安的集團董事長華洪生在企業創辦之初便開始了慈善事業,先后在助教助學、關愛孤寡老人、扶助傷殘兒童、慰問一線武警官兵、賑災救援等方面捐款捐物累計達到3000萬元。8月15日,盛景集團慈善助學金發放儀式在淮安賓館舉行。區政府副區長談效艷,區慈善總會會長王國權,區慈善總會監事會主席、區審計局原局長胡光輝等出席。

  華洪生董事長和夫人王愛紅總經理因公司有重要工作安排,未能出席活動,他們特意給同學們寫來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書信,表示“關注關心慈善事業,幫助資助困難家庭,既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是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謝家鄉領導,感謝家鄉慈善總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為同學們奉獻愛心的機會。”

  王國權會長在講話中對華洪生夫婦的冠名資助表示衷心感謝,同時對同學們提出殷切希望:要信念堅定,志存高遠﹔要砥礪意志,努力成才﹔要心懷感恩,回報社會。今天是受助者,明天是助人者。談效艷在講話中希望受助學生迎風前行、冒雨奮進,堅信風雨過后就是彩虹。待學成歸來,為加快家鄉的建設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因為這些愛心企業的加入,為救助中心幫助更多困難群眾解難紓急提供了堅實保障。

  此外,區慈善總會救助中心還聯手愛心團體、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救助活動,為困難群眾送去社會的關愛。淮安杰翔羽絨有限公司慈善分會今年上半年便有4筆45萬元慈善款進入區慈善總會賬戶,已救助40多名病災戶。

  溪河鎮朱周村村民劉玉香今年才37歲,3月份被確診為癌症,她公公因腦梗至今還處於昏迷狀態,仍在鎮衛生院住院治療,丈夫在外打工,兒子在學校讀書,她在南京腫瘤醫院接受治療,家裡實在拿不出醫療費用。杰翔羽絨公司慈善分會了解情況后,於7月份向劉玉香家發放定向救助款3萬元,為她解了燃眉之急。

  在淮安區慈善總會,90%以上的工作人員都是熱愛慈善事業的老同志,他們把做慈善作為不拿薪水、不計報酬的“第二職業”。有些工作人員逢災遇病不但沒有“近水樓台先得月”,而是在自己克服困難,治愈渡難后重返慈善事業崗位。“不圖名不圖利,不怕苦不怕累,就是熱愛慈善這份事業。”他們這樣說。

(責編:初梓瑞、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