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電商扶貧搭起農村致富“橋梁”

2019年11月13日09:04 | 來源:慈善公益報
小字號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普及率不斷提高,電子商務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通過電子商務實現了脫貧致富。各類“淘寶村”“電商村”,既讓在外工作的人隨時感受家鄉的溫暖,同時也給貧困村民提供了創業致富的機會。

  “彭水趕場” 讓農產品走出去

  重慶彭水縣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依托“彭水趕場”平台和網貨中心,多措並舉打通網絡銷售渠道中“最初一公裡”和“最后一公裡”,推動農產品出村上行,為眾多貧困戶“撬開”網上市場。

  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到,“彭水趕場”是一款微信公眾號,集“電商產品、網商店鋪、彭水旅游、電商扶貧”等資源於一體。平台上售賣的彭水糯米粉、渣海椒、酸菜、生態豬肉、烏骨雞等都是彭水特色美食,大多農產品都是在當地的貧困村、貧困戶收集起來的。今年“彭水趕場”平台還進行了改版升級,進一步完善了平台的服務功能。改版升級后的“彭水趕場”有店鋪、有導航、有視頻、有電話,想吃什麼,一鍵下單,快遞到家,為彭水農村電商的發展搭建了更加科學的營銷平台,為“農產品電商上行”、帶領貧困戶增收脫貧夯實了平台基礎。

  彭水縣作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今年,彭水通過建立績效機制,加強電商服務體系運營管理﹔強化農產品電商主體培育,開通消費“直通車”﹔舉辦“3·15”“6·18”等“電商節”,依托“彭水趕場”平台,通過電商扶貧愛心購等活動,推動農產品出村上行﹔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精准扶貧培訓,加強天貓店、淘寶店、微店等運營技巧﹔開展電子商務扶貧行動,結合鄉村振興出台了《彭水自治縣2019年電子商務扶貧工作考核辦法》,完善彭水縣電商精准扶貧工作機制,落實深度貧困鄉的電商精准扶貧政策,充分發揮“彭水趕場”區域公眾號優勢,加大推介力度,創新營銷手段。

  彭水縣利用東西協作扶貧和兩江新區幫扶政策優勢,充分發揮農村電子商務優勢,線上線下結合,發展社區電商,帶動晶絲苕粉、糯玉米、土蜂蜜等農特產品上行,拓展困難群眾增收渠道,讓農村電商走在脫貧攻堅工作的最前線。

  電商扶貧為困難群眾增收

  近年來,安徽省宿鬆縣涼亭鎮依托網絡扶貧行動,多措並舉扎實做好電商網點服務工作,依托“涼亭雪棗”“有田無米”、生條、豆腐干等特色農產品,指導電商企業、有網銷實績的專業合作社、個人電商經營者等承接網點建設,搭建農產品網絡銷售平台。宿鬆縣大力實施“電商企業+基地+合作社(村站)+農戶”模式,探索建立生產、供銷、信用、物流“四位一體”的為農服務新模式,打造出綜合性為農服務平台,同時打造出一批有特色、綠色無公害、能做出品牌的特色產品,推進“一村一品”產業發展﹔該鎮電商辦聯合扶貧站、人社所,多次組織網點從業人員開展業務能力培訓,指導網點通過電商平台、網上小程序、微商等開展農產品網銷,引導網點與電商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之間建立穩定的購銷服務及利益聯系機制。同步實施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產業發展指導員、農村創業致富帶頭等專題培訓,逐步實現農村電商人才培訓全覆蓋。

  農村電商不僅讓更多的農產品走出了鄉村,電商的扶貧點更是讓在外工作的人嘗到了家鄉的味道。涼亭鎮太陽村綜合服務電商網點,一名大媽背來一小袋“東西”,咧開嘴笑著說:“添小曾孫了,給他們寄點家裡的土特產,兒子最喜歡家裡的條子(生條),幫我包裝下,免得弄壞了。”袋子裡都是家鄉味道,有豆腐干、生條、小河魚干、黑芝麻,還有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新鮮小馬棗。隨著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家鄉的味道已不再是記憶的味道,雖遠隔千裡,但卻讓每一名游子、每一位父母徜徉在溫暖的親情裡,體味著新時代的經濟春風。(記者 郭詩錦)

(責編:初梓瑞、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