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慈善救助為藏族包虫病患者帶來福音

2020年01月20日10:13 | 來源:中國西藏網
小字號

  “中華慈善總會,尕正切,尕正切(謝謝,謝謝)!”這是青海省藏區第二批包虫病患者才文多杰、巴丁卓瑪、西卓、久拉、伊西卓瑪、羅鬆巴德、才仁措毛等10多位藏族患者,向來病房裡慰問他們的中華慈善總會人員所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1月10日,中華慈善總會新聞界志願者慈善促進工作委員會一行七人,從北京來到新疆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石大一附院”),看望慰問了在這裡進行救治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樹藏族自治州的包虫病患者,並給每名患兒送來水果與慰問金,使藏族患者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

  慈善救助惠及高原貧困家庭

  2019年10月,中華慈善總會與石大一附院簽訂合作協議書,聯合開展了“藏區千名貧困家庭包虫病患者救助行動”,以使藏族包虫病患者在未來五年裡得以更好地免費治療。

  石大一附院是一所從軍旅診所發展起來的三甲醫院,在當地治療包虫病方面有著70余年臨床經驗,其醫療技術居於世界領先水平。

  包虫病是由棘球蚴屬絛虫寄生於人體或宿主動物體內而引起的人獸共患寄生虫病,是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在我國有囊性和泡性包虫病兩種。其中,泡性包虫病由於病死率較高,被稱為“虫癌”。在我國新疆、青海、西藏等部分牧區,發病率高達10%以上。

  據了解,牧民群眾常以宰殺的牛羊內臟來喂食牧犬,這就使牧犬有了吞食幼虫的機會,幼虫在牧犬腸內發育為成虫,成虫的虫卵會隨它們的排泄物排出污染土地、草地、水源、皮毛等﹔牧人如果與牧犬接觸或者誤食被污染的水和食品,牛羊在吃草時食入被污染的草或水,就有可能被感染。此周而復始,造成了包虫病的擴大蔓延。

  包虫病虫卵一旦進入人體,就會附著在肝臟上,人體免疫機制將虫卵包裹起來,需要通過手術方可治愈。由於該病潛伏期長,人們發現病變時,病情已經非常嚴重。 

  去年盛夏,中華慈善總會組織的醫療隊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篩查包虫病時看到,班瑪縣在2017年至2018年,開展“縣不漏鄉、鄉不漏戶、村不漏戶、戶不漏人”的“地毯式”包虫病防治工作,全縣2萬余人口中初步查出包虫病患者800余名,其中200余名已通過各方努力成功實施手術。但是由於班瑪縣經濟基礎薄弱,醫療水平有限,仍有很多患者不能得到准確的篩查和及時有效的治療。

  由於包虫病治療費用高昂,當地很多牧民群眾因病致貧返貧,成為制約青藏高原經濟發展、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為讓西藏和四省藏區包虫病患者早日解除病痛的折磨和實施精准脫貧,中華慈善總會於2015年11月啟動了“藏區千名貧困家庭包虫病患者救助行動”,幫助西藏和四省藏區牧民群眾擺脫包虫病的困擾。

  從去年10月起,石大一附院作為中華慈善總會新的收治重症包虫病患者的合作醫院,現已接待中華慈善總會紅星基金所救助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樹藏族自治州包虫病患者34人,其中14名重症患者經手術治療后,已重返草原放牧牛羊或步入課堂,開始了全新生活。

  祖國大家庭處處有溫暖

  為確保來新疆治療包虫病的患者順利完成手術,石大一附院為青海藏區包虫病患者開通綠色通道,派專車赴烏魯木齊火車站接患者入院,並根據藏民族的風俗習慣為患者定制了葷素不同的“營養餐”。同時,醫院還專門為患者和陪護親屬購買了毛巾和臉盆,為患者和家屬購買了洗衣機。

  去年11月7日,首批來自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的20名患者從青海省出發,來到新疆石大一附院接受包虫病的免費救治。石大一附院專門組建專家委員會,對每一個病人進行仔細檢查,並制定合理的個性化治療方案。

  “這一批患者中,復發病人多,病灶普遍較大,手術時間長,難度大。” 石大一附院著名肝膽外科專家彭心宇教授說。

  今年36歲的邊巴是第一批包虫病患者中病情較重的患者。他患包虫病多年,但由於家庭困難一直未能進行治療。 這次在中華慈善總會紅星基金的幫助下得以免費治療。

  為邊巴進行主刀手術治療的彭心宇教授說,邊巴的包虫病治療當時非常棘手。我們原計劃先用穿刺的方式,將一部分包虫打碎吸出來,等邊巴的身體恢復一些后,再開刀切除。

  為了徹底清除邊巴體內的包虫,在手術開始前,我還是改變了治療方案,決定直接直接開刀,一點一點的將包虫切除。

  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經過近十個小時的手術,我從邊巴體內取出了大大小小的10公斤左右的包虫,邊巴體內的包虫被全部切除,使原本鼓起的腹部恢復了正常。

  在石大一附院,陪同患者來治病的翻譯更尕加措講述了這裡書寫“人民生命高於天”的兩個小故事。

  去年11月5日,患者羅鬆消化道出血需要輸血,可醫院庫存A型血液不足,醫院普外科總支書記孫紅和兩名醫生便自發為患者獻血,及時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今年1月4日,一位包虫病女患者由丈夫陪著帶著未滿周歲的孩子來治病,因手術不能繼續給孩子喂奶,石大一附院科室醫護人員便主動為孩子送來奶粉、衣物和玩具等物品,並幫助其丈夫一同照料孩子……

  更嘎加措動情地說:“從青海到新疆一路走來,細心周到的服務、無微不至的關懷,使我們處處感受到了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架起民族團結的堅固橋梁

  “又可以回到校園和同學們一起上學了!”去年11月21日,10歲的包虫病患兒扎西旦周康復出院,踏上了返鄉的路。 在進站前,他掩飾不住內心激動的心情,說出了心裡話。

  截止1月12日,在石大一附院治病的第二批青海患者,14人中已有10人陸續康復出院,返回家鄉。

  中華慈善總會新聞界志願者慈善促進工作委員會執行會長徐鐿軒介紹說,中華慈善總會從2015年11月啟動“藏區千名貧困家庭包虫病患者救助行動”以來,先后15次組織專家醫療隊前往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篩查,行程10.7萬多公裡,篩查24188人,確診1317人。現已免費為西藏、青海、四川的330名藏族包虫病患者實施了手術治療,使他們重獲新生。這些救治的包虫病患者最大的六七十歲,最小的僅有六七歲。

  石大一附院黨委書記劉鋒說,青藏高原是海拔最高、感染率最高、病情最為嚴重、防治最為復雜的包虫病流行地區,是當地牧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主要原因之一,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經濟負擔,已成為牧區脫貧攻堅戰的最大障礙之一。

  他表示,未來五年石大一附院將利用自身的醫療資源優勢,集結院內肝膽外科、影像、檢驗、麻醉、重症、護理等專業資源,共同致力於西藏和四省藏區千名貧困家庭包虫病患者的醫療救助行動。

  “物質扶貧隻能扶一時,健康扶貧才能扶一世。我們將繼續救治藏區更多的包虫病患者,架起藏漢民族團結的堅固橋梁。” 中華慈善總會紅星基金辦公室副主任王曉蕾說。

  據紅星基金辦公室主任宋大偉介紹,該基金辦公室人員都是由愛心的退休退役軍人和老帥后代參加組成,旨在為退役老兵增光、為民族團結添彩、為扶貧攻堅盡力。

  從2018年以來,紅星基金救助了上百名貧困家庭先心病患兒。從2019年起,紅星基金又開始救助青海藏區大量的包虫病患者。

  1月10日,徐鐿軒代表中華慈善總會還向石大一附院授予愛心醫院牌匾,並向彭心宇醫療團隊授予“中華慈善總會絲路心宇醫療團隊”大旗。

  接過大旗的彭心宇教授介紹說,不僅中國面臨包虫病困擾,蒙古、中亞等國家和地區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中國在包虫病防治方面,無論是流行病學還是病原學,包括臨床經驗,都走到了世界前列。”

  在石大一附院教授彭心宇看來,如果能把西藏和四省藏區的包虫病控制住,就有信心將全國的包虫病控制住,未來還可以將中國在包虫病防治方面的先進經驗向“一帶一路”沿線和周邊國家輸出。

  彭心宇表示,未來他要把該團隊打造成最好的肝包虫診療團隊,以救治更多的藏族同胞患者和做好“一帶一路”的學術交流活動。他還表示,除了幫助控制傳染源,還要教育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勤洗手、吃熟食、講衛生的習慣,以助力青藏高原脫貧攻堅,以及讓“一帶一路”沿線和周邊國家,共享中國發展所帶來的成果。(中國西藏網 文/唐召明)

(責編:初梓瑞、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