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沖鋒在科技戰疫最前沿(一線抗疫群英譜)

——記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專家組

本報記者  倪光輝
2020年09月24日09: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3月2日,習近平主席視察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時指出,充分發揮突擊隊和主力軍作用,盡快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藥物、檢測試劑,全力滿足抗擊疫情需要。

  聽令而行,勇於擔當。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專家組的一系列閃光時刻,應當被歷史銘記——

  3月16日,團隊研發的疫苗通過臨床研究評審,並於當日20時18分完成了第一針免疫接種,成為全球首個開展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疫苗﹔

  4月12日,該疫苗啟動Ⅱ期臨床試驗。世界衛生組織官網公布,這是全球當時唯一進入Ⅱ期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疫苗﹔

  7月20日,團隊向世界首次公布了Ⅱ期臨床的數據。Ⅰ期和Ⅱ期臨床試驗証明了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8月11日,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

  疫苗研發世界領先,背后凝聚了軍事醫學專家組的大量心血和付出。在陳薇院士的帶領下,軍事醫學專家組不畏艱險、敢打敢拼,第一批出征,最后一批撤離。他們,不畏病魔檢測樣本,不舍晝夜研發疫苗,立起了“科研拳頭”標杆,打出了“科研鐵軍”品牌,出色完成了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充分發揮了科技戰疫突擊隊作用。

  救人!核酸檢測、抗體篩查爭分奪秒

  “軍事醫學專家組集結完畢,請指示!”“出發!”

  1月26日晚,軍事醫學專家組首批13名同志在陳薇院士率領下登上飛機,向武漢進發。

  為加強武漢一線防控力量,軍事科學院奉命抽調軍事醫學研究領域的專家,組成軍事醫學專家組,擔負對武漢疫情的應急科研攻關等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擔任組長,我國知名的流行病學專家、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曹務春擔任副組長。

  這一專家團隊,都是長期從事病原學研究、疫苗抗體研發、衛勤裝備研發攻關的骨干力量,從面對非典暴發,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再到2014年西非埃博拉大流行,這些常年與病原體頑強戰斗、身經百戰的科研戰士再一次臨危受命。

  抵達武漢后,如何高標准迅速展開防控,是擺在專家組面前最急迫的現實問題。

  此時,疫情正處於上升期,形勢非常嚴峻。整個城市的病毒核酸檢測需求非常大,迫切需要提升日檢測量。

  首要的任務是救人!在陳薇院士指揮下,短短24小時內,一座負壓帳篷式移動實驗室,在位於半山腰上的中部戰區總醫院藥劑樓旁建立起來。從那天起,大量核酸樣本不定時地送到這裡。

  為了盡早讓醫院獲知結果迅速救治患者,他們第一時間搭建了全自動核酸提取平台,利用軍事醫學研究院自主研制的試劑盒,早期單日標本檢測能力最高達到1000份以上。

  沖鋒!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

  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摸清病毒的傳播規律和致病機理非常關鍵。病毒是否通過氣溶膠傳播,成為當時普遍關注的問題。

  金銀潭醫院是湖北省與武漢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定點醫院,是當時武漢疫情防控的主戰場之一。專家組第一時間展開研究,曹誠研究員帶隊進入金銀潭醫院進行全方位氣溶膠採樣。隊員們冒著被感染的風險,零距離現場實時採集空氣樣本,得到了一手的准確數據。

  為使數據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專家組擴大採樣范圍。除金銀潭醫院外,曹務春、曹誠研究員分別率隊多次深入方艙醫院、中部戰區總醫院等醫院,從病人床頭到廁所,開展流行病學調查以及多點位、全方位的氣溶膠監測和傳播採樣調研,每進去一次時間長達6小時以上。

  “那些潛在的、看不見的病毒,就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核酸檢測組組長姜濤告訴記者。

  既參加核酸檢測,又參與疫苗、抗體研究等科研攻關,超負荷工作是專家組成員的常態。

  沉到一線研究,提出真知灼見。專家組積極參加中央指導組組織的各類疫情研判,先后提交了20余份有分量的研究報告。“抵達武漢后,專家組與軍地有關單位迅速建立起聯防、聯控、聯治、聯研工作機制。”負責軍事醫學專家組科研統籌和組織管理的張珂副研究員介紹,為加快推進科研進度,專家組建立“一組兩鏈三模塊六組”的指揮管理架構,劃分疫情防控和科研攻關兩個鏈條,責任到人、高效運轉,同時在醫院感染科病區設置檢測室,與臨床治療零距離,實時評估治療效果。

  疫苗!這場戰疫,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疫苗,必須首先由中國自主研發!”陳薇院士牢記領袖囑托,言語中充滿自信。

  1月下旬,團隊已經展開腺病毒載體疫苗的生物信息學深度分析、疫苗設計、目標基因合成等工作。隨后,研究項目迅速獲得國家科技部應急專項支持。

  針對重組腺病毒包裝的技術難點,陳薇院士帶領團隊,採取三條技術路線並行推進的方式,實行“三班倒”“白加黑”攻關,接連兩個月保持實驗不停歇、研產不斷線,依靠成功研發埃博拉疫苗的豐富經驗,分秒必爭推進疫苗藥學、藥效學等研究,快速完成疫苗設計、重組疫苗株構建和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條件下生產制備。在武漢一線,陳薇院士對疫苗研發負總責,后方由侯利華研究員牽頭,聯合地方單位協同攻關。

  瞄准疫苗研發目標,“油門”踩到底,一路往前沖,一項項硬核成果接連呈現。

  如今,陳薇院士和戰友們抗擊疫情的“戰斗”仍未結束:加速推進新冠疫苗的Ⅲ期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加緊研制特異性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單抗藥物和改善新冠肺炎康復者肺纖維化程度的生物新藥,創新研發新型生物防護裝備……

  “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疫苗成功進入臨床試驗,既體現我們國家科技的進步,也體現我們的大國形象、大國擔當,更是對人類的貢獻。”陳薇院士的話鏗鏘有力,這場戰疫,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邵龍飛、庄穎娜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4日 10 版)
(責編:邢鄭、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