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尋親73年!他們從甘肅赴新疆祭奠英烈

2023年04月03日10:47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尋親73年!他們從甘肅赴新疆祭奠英烈

“我們找了70多年,今年才找到您。”

“爺,我是您的大孫子。我們來看您了!”

清明節前夕,在新疆哈密烈士陵園哈密剿匪戰斗中犧牲烈士名錄牆前(以下簡稱“英名牆”),竇來強、竇剛強、竇瑞琴、竇調蕊、焦霞霞五位從甘肅天水趕來的年輕人,撫摸著“英名牆”上其中一個名字,放聲痛哭。

這哭聲,有悲傷,有欣慰。

竇來強指著刻上去不久的烈士名字李士宗告訴記者,這是他們一家尋找了73年的爺爺。

烈士証書曾是家人對烈士唯一念想

竇來強的爺爺李士宗原名竇雙滿,29歲那年被國民黨抓了壯丁,自此便杳無音訊。

1949年7月,天水地區陸續解放。許多被抓的壯丁返回家鄉,竇雙滿的妻子侯根地每天會背著背簍站在村口守望。總盼望著,有一天丈夫騎著高頭大馬從外面回家團圓。

最終,希望被無情擊碎。1962年,李士宗的戰友吳彥明復員返鄉。吳彥明專程來家看望,並告知竇雙滿犧牲的消息。

1966年,當地政府確認竇雙滿為烈士,頒發了光榮匾,配偶及家屬享受烈士優撫待遇。1983年,當地民政部隊頒發的烈士証書,是家人對烈士竇雙滿唯一念想。

隨著年齡的增長,侯根地時而糊涂,時而清醒,經常會跑到村口那棵大樹下張望,總覺得她丈夫一定會返回。

村口的那棵大樹越長越茂盛,侯根地的身影越來越小。

“奶奶常年失眠,尤其節日,總會念叨著,‘你在哪裡,一定要找到你。’我們不敢勸慰,怕她更傷心。”孫媳婦焦霞霞告訴記者。

烈士永遠不會被遺忘

日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新星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和哈密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講述了李士宗的過往。

1944年正月,竇雙滿被國民黨抓了壯丁。為避免更多麻煩,更名李士宗。

時年6月,竇雙滿兒子竇六生出生。1949年8月,甘肅秦安縣解放。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給他們發放糧餉,讓他們回家。可李士宗和戰友們看到解放軍后,打心眼裡認為,“這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隊伍。”

就這樣,他決然加入解放軍,並成為六軍十六師四十八團二營四連的一名戰士。1949年底,隨軍進駐新疆,駐守哈密。1950年3月,巴裡坤、伊吾發生叛亂。李士宗和幾名戰友負責向山裡護送物資時,遭到大股土匪襲擊。土匪佔據了有利地形,且人多勢眾。李士宗和戰友們進行堅決反擊,戰斗異常激烈。由於敵我力量懸殊,戰斗到最后隻剩下李士宗和班長兩個人,退守在一個小山頭繼續戰斗。彈盡糧絕的時候,李士宗和班長面對沖上來的土匪,拉響了懸挂在身上僅有的手榴彈,與土匪同歸於盡。

烈士永遠不會被遺忘。一直以來,十三師新星市和哈密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一直著手尋找在哈密剿匪戰斗中犧牲的戰士。“不能遺漏任何一個烈士。”

2023年3月,經專家認証,確認李士宗和竇雙滿是同一人,他們第一時間聯系上竇雙滿的后人。於是便發生了開頭的一幕。

“您當年願望全都實現了……”

在“英名牆”前,他們同爺爺講述當下的好日子。“現在吃得飽,穿得暖,您當年願望全都實現了……”

擺上貢品,點香、燒紙、敬煙、鮮花、敬酒,按照家鄉風俗祭拜完爺爺后,他們在十三師新星市和哈密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安排下,前往東天山深處刺梅泉,這裡是烈士李士宗犧牲的地方,也是親人們魂牽夢繞的地方。

73年前,這裡發生怎樣慘烈的戰斗,今天已無法想象,隻知道李士宗和他的戰友在這裡與叛匪搏斗洒盡了最后一滴血,壯烈犧牲………

每一個名字的背后,都有我們不曾知道的故事﹔每一個名字不單鐫刻在牆上,而是烙印在我們的心裡。(王文川 史玉江)

(責編:魯婧、李楠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