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企協同共治 奇富科技攜手北京市反詐中心發起反詐公益行動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日前,多地反詐中心發布23年一季度電信詐騙警情分析報告。報告指出,網絡貸款,網絡刷單,冒充電商、物流客服等詐騙類型案件較為集中,呈現多發態勢。為了更好地幫助廣大民眾提升反詐意識,識別不法分子的新套路,5月21日,北京市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心聯合互聯網金融及反詐聯盟,以及奇富科技(原360數科)等金融科技和消費金融企業,在北京舉行“全民反詐首都無詐”警企反詐公益行活動。
警企反詐公益宣傳活動現場
在活動現場,公安民警和互聯網及金融反詐聯盟成員單位的工作人員,通過宣傳手冊、海報、電子大屏等媒介進行反詐宣傳,不僅重現了生活中各種常見的電詐套路,同時結合常年在反詐一線工作總結出的經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民眾講解。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宣傳教育效果,活動現場還特別設置了網紅拍照打卡點,以此來提升民眾學習和傳播反詐知識的興趣。
在眾多電信網絡詐騙類型中,網絡刷單詐騙因不斷變換作案手法與身份,並以刷單+其他形式的復合型詐騙形式出現,迷惑性強,現場也不斷有群眾咨詢。兼職、做任務、點贊、加關注,這些雖名字不叫“刷單”,但刷單詐騙的實質並未改變。奇富科技反詐專家指出,新型刷單騙局通過發布兼職廣告、利用網絡色情和免費領取禮品等方式進行引流,詐騙方式從傳統購買商品、點贊返利向做任務式、投資理財刷單演變,甚至引誘當事人借貸刷單,威脅金融消費者的資金安全,更需警惕。
奇富科技工作人員宣傳反詐
盡管電信網絡詐騙案件花樣頻出,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關鍵在於突破消費者的隱私防線,通過“設局”來獲取當事人的個人身份信息和金融敏感信息,並利用當事人的認知誤區,通過捏造事實、偽裝身份、恐嚇夸大等手段實施詐騙。為此,奇富科技反詐專家提醒消費者,一定要高度關注個人金融信息安全,並妥善保管好銀行卡,切勿轉借給他人使用,謹慎對待來歷不明的電話、信息和郵件,不隨意點擊可疑鏈接,防止給不法分子留下可趁之機。
在提升金融消費者反詐意識的同時,金融科技企業也在運用科技力量提升甄別欺詐團伙的能力。奇富科技反詐團隊深入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了由Argus智能風控引擎、反欺詐自動識別模型、山海安全態勢感知系統組成的反詐系統,能追蹤電信詐騙全流程環節,做到了風險篩查、預警、識別、分析、決策、處置。在事前,通過大數據分析感知風險態勢,利用機器學習、AI智能分析做實時的風險智能決策,並及時進行勸阻。截至今年3月末,奇富科技反詐系統已累計報送涉騙阻斷預警31萬次,攔截潛在被騙者2.8萬人,幫助用戶避免損失3.55億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