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办好特殊教育 让“折翼天使”不再特殊

初梓瑞
2017年11月28日14:28 | 来源:人民网-公益频道
小字号

  “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他们善良、可爱、阳光,需要人们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需要教师用特殊的教育方式,倾注更多的心血去教育他们、训练他们,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快乐的成长。”通州培智学校校长王超山对记者说。

  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从党的十七大“关心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大“支持特殊教育”,到党的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办好特殊教育。而“办好特殊教育”则意味着不仅要有特殊教育,更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 迎来春天

  十九大代表、通州培智学校教导主任李银环,1988年进入通州培智学校,特殊教育工作一干就是29年,普教出身的她为何干起了特殊教育?李银环回忆道:“当时学校校长给了我一本书,是关于特殊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怀着疑问和好奇研究了起来,也许特殊教育的萌芽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的吧。”

十九大代表,通州培智学校教导主任李银环(摄影 初梓瑞)

  “18号那天上午,我很激动,也很期盼,期盼特殊教育能够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受到关注。”李银环说,当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办好特殊教育”的时候,她觉得特殊教育的春天来了。

  对于“办好特殊教育”李银环有着深刻的理解,她说:“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特殊教育’,让我们特教人再一次感受到党中央对特殊教育多看一眼、高看一眼的情怀和重视。目标中的一个‘好’字,说明特殊教育发展必将是全方面、全方位的推进,一个‘好’字也说明我们的发展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这给我们特教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给我们注入了工作的动力。”

  2013年,为进一步加快首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尊重并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拥有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权利,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中小学融合教育行动计划》。

  2014年1月,教育部、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旨在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

  2017年7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特殊教育有了新的升华,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是巩固一期成果、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增进残疾人家庭福祉、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重要举措。

  “政策的层层出台告诉我们,特殊教育无论是从政府,从财政,从学校各个方面,到底应该发展到什么样子,发展到什么程度,明确了特殊教育的根本目标。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奔着这个目标大步前进,所以我认为特殊教育的春天真的已经来了。”李银环说。

  特殊教育 重在融合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新形势下做好教育工作指明了奋斗目标和正确方向,也是从教育维度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途径之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特殊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些特殊的孩子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不让他们封闭在学校里。如何让他们更好的融合在普通学校当中亦是当下特殊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

  “我们通州培智学校的大门是敞开的,普通学校的大门对我们也是敞开的,我们与区里的几所重点学校都有定期的互动和融合,比如六一儿童节、运动会,很多活动包括听课我们都互通。所以我们的孩子是有双学籍的。”李银环介绍说。

  据了解,通州培智学校与区重点学校每学期有5次以上的融合交流机会,还开设了融合教育课。校长王超山告诉记者,学校之所以开设融合教育课,是希望全社会都了解这所学校,了解这所学校里的孩子们,让普通学校的学生感受特殊学校的课堂,让他们知道这些特殊孩子的日常表现是什么样的,懂得如何与这些特殊的孩子沟通,理解他们为何行动反常,以后见到这些特殊的孩子如何帮助他们、不排斥他们。

  除了融合课堂以外,为让这些特殊的孩子能更好、更早的融入社会,通州培智学校还开设了很多培养生活技能的小课堂,烹饪、烘焙就是其中之一。

烘焙厨房(摄影 初梓瑞)

孩子们制作的糖葫芦(摄影 初梓瑞)

  李银环给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学校曾有一个女孩子,在烹饪、烘焙方面表现很优秀,也能独立完成很多烘焙作业,所以学校尝试让她走出课堂,让她感受真正的厨房劳动状态是怎样的。最开始,孩子精力无法做到全部集中,只能在老师的呵护下劳动。老师的鼓励和赞许、家长的协助和叮嘱让孩子从一天工作1小时,慢慢的变成一天工作4小时,再后来可以在厨房能坚持一整天。在学校的建议下,家长决定让孩子走出封闭的厨房,真正走到社会中去。女孩子在学校的推荐下,去到附近的麦当劳做起了帮工。没想到的是,麦当劳反馈:“这孩子干活特别的认真,吃苦耐劳。基本上已经看不出与普通人有差别。”故事讲完,李银环泫然欲泣。

  特殊教育 任重道远

  在特殊教育飞速发展的同时,同样存在着一些短板需要补足。

  李银环希望,大学对于特殊教育的专业更加到位,培养更多的特教专业人才,培智学校缺特教便是现在面临的一个难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邓猛教授认为,特殊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特殊教育是指针对残障儿童以及天才儿童的特别设计的针对性的教育。

  狭义的特殊教育是指对各类残障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社会有用的人。

  “基础教育发展已经特别好了,特殊教育也不能落后。”李银环希望,有企事业单位跟培智学校校企联合,企业可以跟学校说明想要什么样的孩子,我们根据需要去培养。这样可以真的帮助这些孩子更好融入到社会中,做社会有用的人。特殊的孩子,是社会上的最弱势群体,希望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参与到帮扶中来。

  邓猛认为,在特殊教育的安置形式上总体呈现出多元安置朝向融合的趋势。当前我国特殊教育的安置形式主要包括普通班、特殊班、特殊学校、各类康复机构、托养机构以及送教上门等形式,形成了以特殊学校为骨干、以特殊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安置格局。近年来我国在30万人口、残疾人口较多的县(区)设立至少一所特殊学校,但如此数量的特殊学校仍然无法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同时也与国内外特殊教育的融合趋势不相符。所以,下一阶段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要以普通学校的融合教育为主流趋势,同时不排斥其他安置形式,使各级、各类、各障碍程度的儿童都能获得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教育。

(责编:初梓瑞、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