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斌在出诊途中(屏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是一位特殊的共产党员,这里的人都叫他“成麻风”,附近七里八乡的人都熟悉他,他像“村长”一样守护着麻风病患者,从早到晚背着药箱奔波在各个山坡之间,从未误过对病人的治疗。这是一位基层医务工作者,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将全部精力和时间,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山区群众和自己热爱的岗位。
这是一位“抗麻医生”,他一生最大的目标,就是在退休之前,屏山彻底消灭麻风病;最大的梦想,那就是在有生之年,我国彻底消灭麻风病。
他叫成斌,宜宾市屏山县康福村医务室主任兼夏溪乡卫生院院长,一位在“麻风村”坚守了31年的共产党员。
无悔选择 心系麻风病人
康福村是一座地图上没有标识的“麻风村”,位于屏山县西部边缘的夏溪乡境内,三面环山, 地势陡峭, 交通十分闭塞。悬空跨越西宁河的 50 米铁索桥,至今都是康福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
麻风病曾经被人们看作是高度传染的不治绝症。成斌的家就住在康福村对面的建设村,他经常去康福村,从小亲眼目睹了被病魔折磨得苦不堪言的麻风病人。1982年从卫校毕业后, 他自愿放弃了在县人民医院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去康福村工作。
成斌怕女方家人反对,在去康福村之前他就和妻子朱林平结婚了,为这事,他还曾受到处罚。“结婚时差7个月才到结婚年龄,单位晓得后,降了我一级工资。”成斌说。但渐渐的,家人从反对到默许,从默许到用实际行动支持他。1990年,妻子也从建筑行业里的会计改为学医,后来到乡镇卫生院当了一名护士。
历经艰险 成就抗麻事业
曾经,康福村的病人多达86人,分散居住在四个病区。从办公点到病区,必须坐船渡过西宁河,然后爬近两个小时的山路。1987年端午节前晚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成斌印象深刻,凌晨两点,患者彭某病愈回家,发现土地已全部分包到户,觉得生活无着落,回到病区后想不开要自杀。成斌与同事赶去抢救,由于通往病区的铁索桥被洪水冲毁,只好在黑夜中摸索着拗绳过桥,一不小心双脚踏空,险些掉进河中,幸亏被绳索卡住了双脚。被同事们救起后,发现双膝有十厘米长的伤口,但他强忍着疼痛继续跑往病区,后来伤口感染留下了一道永远的疤痕。
成斌和他的同事们坚持每天为每个患者检查一遍,送药到手、看服下肚;每周去一次村组给在家治疗的麻风病人发放药品,了解病情,填好记录;对屏山县138个少菌型和多菌性麻风病患者疫情点分别进行5-10年、2公里半径内的流行病学调查,足迹踏遍了屏山范围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在以成斌为代表的一大批“麻防战士”的不懈努力下,屏山县的麻风病防治工作于 2000 年通过国家验收,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目前,该县连续7年未发现麻风病新增疫情。
全力发展 建设幸福新村
成斌前往康福村报到的第一天,前任领导曾玉文没有安排他到病区查房,而是与他谈了一天的心,叫他要有吃苦、克服恐惧心理以及大家对麻风病医务工作者歧视的心理准备。
成斌说,当时的康福村名字虽然好听,其实是一个集中收治麻风病人的特殊村落。在麻风村工作也使他成了人们避让的对象。1989年,成斌坐船,船上十分拥挤,一个熟人给他打招呼:“‘成麻风’你到哪里去?”众人一听便散开了;在宜宾去旅馆登记住宿时,服务员得知他是给麻风病人治病的医生,吓得连他的工作证也不敢检查……
成斌逢人就宣传麻风病的防治知识,利用每个机会告诉大家麻风病人并不可怕,他深入各个乡镇,利用各种形式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道理。康福村的工作慢慢得到周边群众的认可、理解和支持。
如今的康福村,只居住着6个麻风病治愈留院观察者,他们大多和家人生活在一起,附近的村民也不再用歧视的眼光对待他们。今年,在麻风村长大的小炜(化名)参加高考,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成斌说,康福村从一个与世隔绝的“恐怖村”变成了“幸福村”,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默默奉献 情暖山区群众
领导几次找成斌谈话:“调你到县里或其他医院工作。”成斌都回绝了,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信念:只要屏山境内还有一名麻风病人,就不离开康福村!
31年间,成斌免费为当地群众诊治上万人次,不管什么疑难杂症,他基本上是药到病除。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一些患者从外地赶来找他看病。好几家民营医疗机构还想高薪聘请他:“你名气大,咱们合伙干,一年轻轻松松几十万。”但都被他婉言谢绝,成斌说:“我家就在夏溪乡建设村,和这里的乡亲有感情,我愿意在这里当一辈子医生。”
张忠银 曹鹏 张忆霞 记者 李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