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公益>>公益要闻
人民网>>公益>>正文

“路怒”不只是修养问题

连海平

2015年05月21日08:55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路怒”不只是修养问题

  一旦遇到严重堵,马上变得焦躁不安,不停地抱怨、鸣笛;碰到前车慢腾腾,恨不得一脚踩油门冲过去,超过之后还想以牙还牙,慢慢开;见有人乱变道,恨不得自己开装甲车,上前碾碎对方的车;看到行人违章过马路,忍不住骂人“找死”……一开车就像变了一个人,连自己也不认识,这就是典型的“路怒症”。

  路怒不断上演,仿佛“路怒症”是一种传染病。14日媒体曝光,武汉两司机80秒内相互别车9次;17日,杭州17岁高中生小马因劝诫违章被“路怒”车主暴打;18日下午,济南一正常行驶公交车被一“路怒男”逼停,僵持了20多分钟。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曾对北京、上海、广州3城市随机抽取900名司机做问卷,35%的司机承认属于“路怒族”。

  一提“路怒”,很多人就把它归为个人修养问题,有媒体极度夸张地形容“路怒族”患上“钢铁侠幻觉”、“卧室幻觉”。毋庸讳言,“路怒”是个人情绪表达,当然与个人的修养、素质、性格等有莫大关系,如果个人修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境界,当然不会在意其他司机的行为,不存在“路怒”现象。但是,“路怒”绝不仅仅是个人修养问题,否则很难解释“就像变了一个人”的剧变。科学家通过“汽油味会让老鼠变得更有攻击性”得出结论,汽油味是引发司机“路怒”的原因之一。

  心理学家认为,去个性化导致“路怒症”。意指个人在群体中,抑或当身份是隐匿状态时,出现平时不太会有的不负责任行为,汽车关闭车门和车窗后身份就处于“隐匿状态”。交通研究数据显示,汽车拥堵在7分钟以上,就很容易使车内人员产生心理躁动。“路怒族”普遍体验表明,交通管理跟不上,个别司机违章、危险驾驶行为没人管治(比如随便压实线变道、滥用远光灯等),也容易让人生气,并通过“路怒”方式发泄出来。

  “路怒”治理至少应从三个层面着手:一、针对司机。要进行相关教育和指引,提升文明素质与个人修养,合格司机从自身做起,自己不“路怒”也不给他人制造“怒”的机会。二、针对交通环境。加强交通管理,提高通行效率,降低城市拥堵现象。三、针对交通执法。不妨像治“酒驾”一样,给“路怒”划法律红线。美国有不少州陆续在立法中明令禁止“攻击性驾驶”行为,如特拉华州《机动车与交通法》就规定,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有以下行为的,构成“攻击性驾驶”:违反交通信号,右侧超车,道外驾驶,未保持安全距离驾驶。一旦违法,就可能面临罚款、扣证处罚。

  “路怒”不是病,病起来要命。有病要吃药,吃药就吃“复方药”。多管齐下,治病救人。(连海平)

(责编:史雅乔、蒋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