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张婉婷:以村民脱贫致富为己任

张洪波
2016年08月02日09:26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我与定西的缘分始于2008年,延续于2015年,将永不终结。”张婉婷在“驻村第一书记”日记本上写下这句话。

  2008年,刚走上国务院扶贫办工作岗位的张婉婷来到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扶贫办挂职一年;2015年,张婉婷再次回到这片土地,担任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第一书记。

  元古堆村位于渭源县西南部,海拔2440米,属于黄土高原向甘南高原过渡地带,气候高寒阴湿。这个80后姑娘暗下决心:作为元古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要以村民的脱贫致富为己任,把扶贫脱贫措施落实好。

  “全村有447户,耕地5500亩,主要农作物是小麦、马铃薯、当归、百合等。”张婉婷对村里的情况一清二楚。她倾力参与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积极实践定西干部群众几十年来坚持的“三苦”精神。在她心里,村里怎么发展、群众怎么脱贫是一件大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走访,她意识到要先组建扶贫班子,让元古堆村脱贫攻坚有主心骨。在乡党委指导下,元古堆村调整充实驻村帮扶工作队,张婉婷担任队长。市、县、乡帮扶干部分别担任副队长和队员,元古堆村的脱贫攻坚班子搭建了起来。

  面对驻村帮扶这一新课题,张婉婷埋头学习各级各部门关于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的政策文件,虚心向乡村干部、老同志和群众求教农业基本常识。多少个夜晚,她宿舍的灯光总是最后一个熄灭。

  她认为,要说农话、办农事,成为群众的知心人。她把驻村工作的办公场地搬到田间地头和村民炕头,了解每家每户特别是贫困农户的意愿与需求。在与老百姓的不断接触中,她说话和做事的风格渐渐带上了“乡土味”,融入了乡村生活。

  经过调研,张婉婷带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确定了元古堆村脱贫“四大工程”,建立规划,制定方案,落实措施。

  团队进一步摸清家底、找准贫困对象。经过几个月的细致核查,为100户贫困农户采集了信息,并举行村组群众会予以评议公布,确保每户贫困户的评定程序公平透明。

  张婉婷把编制脱贫规划作为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围绕贫困户个性化需求,找准致贫原因,规划脱贫途径。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元古堆村形成了脱贫攻坚“三本台账”,实现了省委提出的要求,得到群众支持。

  元古堆村日照时间长,她提出建设村级光伏电站的计划,并积极与甘肃省扶贫办对接,争取到16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由于光伏项目在渭源县是首次开展,大家都摸不着门道,张婉婷就带着乡村干部到安徽金寨学习经验,大胆实践。

  目前,光伏电站已建成,光伏项目年收益将在18万元以上,全部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和村内公益事业。张婉婷重视建立扶贫与生产相结合的机制,争取40万元资金,以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方式,探索开展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每年可增收3万到4万元。

  2015年年底,元古堆村作为年度计划脱贫村,接受脱贫验收。经过入户核查,她手里的脱贫明细账清晰起来: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制度基本完善,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26元,其中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93元。有了这些账目,张婉婷心里踏实了。

  2016年3月,元古堆村通过脱贫验收,贫穷成为历史。

  因表现出色,张婉婷被表彰为定西市“十大优秀驻村工作队队长”,元古堆村驻村帮扶工作队被授予全省“优秀驻村帮扶工作队”荣誉称号。

  对自己的工作,张婉婷谦逊地打了“及格分”。她总结说:“我工作虽然踏实,但偏保守,创新意识不足。”村干部的评价则是:“张婉婷现在很像一个农村干部,工作起来很带劲儿。”

  “只要这里还需要我,我就继续坚守下去,当好这个第一书记。”张婉婷笑着说。

(责编:史雅乔、蒋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