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乡村儿童进城过夏令营

任珊
2016年08月16日08:51 | 来源:京华时报
小字号

  老师指导小营员学习水彩绘画。协作者供图

  志愿者与当地儿童“团队大挑战”。中国扶贫基金会供图

  夏令营,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也许是最普通不过的寓教于乐活动,对于乡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儿童来说,却是非常难得的一种体验和机会。为了让他们过上有意义的暑假,许多公益组织和企业针对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孩子安排了缤纷多彩的活动,让他们的暑假不孤单、不寂寞。

  □“最走心”夏令营

  发起人: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服务对象:城市流动儿童

  志愿者变身活动主持人

  9岁的吴芬来自山东,当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协作者”)的社会工作者发现她时,她正坐在自家装修店铺门口的台子上望着来往的行人。谈起对这个夏天的期待,吴芬希望过得“漂亮、美好”。吴芬的妈妈说,“我们忙,没时间看她,出去干活,剩她自己在家也不安全”。每到暑假,许多儿童家长都为双职工,孩子一放假,因为无人照料,孩子的安全成了问题。

  为了让与吴芬一样的社区儿童度过一个多彩、安全的暑假,自2008年开始协作者举办“我爱社区我爱家”公益夏令营,为流动儿童、残障儿童等安排一个缤纷暑假,至今已举办九届。因为贴心的安排和形式多样的活动,有些家长赞其为“最走心”的公益夏令营。

  在本次夏令营启动仪式上,主持人武信哲高大帅气,声音浑厚,他是一名今年刚刚考入中国传媒大学的大一学生。当时,还在上小学的武信哲在服务中成长为志愿者,参与各项志愿活动,从最开始的协助儿童读书、参与老人照顾,到后来成为活动主持人,在大家的见证下成长为优秀志愿者。

  多年前,武信哲的妈妈在夏令营里这样叮嘱武信哲:“希望你与小朋友手拉手,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妈妈相信你会做得最好,你是最棒的。”如今,当年的小学生已变身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再次主持活动,并激励更多流动儿童参与公益。

  多样实践活动让孩子见世面

  协作者在夏令营需求调查中发现,孩子们的需求很多,似乎希望在这个暑假里,把所有的快乐都体验一遍。为此,社会工作者在常规活动之外,根据不同社区特点打造了不同主题,如“创意美工”“一分钟数学”“太空漫步”小组,“安全小组”“宝贝故事会”活动,以及“成长议事厅”系列活动。

  同时,在需求调研中,家长既表示“希望孩子假期能放松,压力别太大”,也希望“培养孩子表达能力,多见见世面”,为此本届夏令营特别邀请了包括美术顾问、市级数学骨干教师、心理咨询师、天文爱好者等开展相关活动陪伴孩子。

  “这个夏天,孩子在这里学得挺多的,我们要求孩子比较严,把孩子的自信心都管没了。到这里,孩子现在自立了,也有胆量了,现在在家里,也主动扫地擦地。上次她做三明治,回去我忙完,桌子上给我做了一份,给她爸也留了一份,觉得比以前懂事多了。”来自河南的马红梅在北京做装修,今年她的两个女儿参加公益夏令营,在分享会上她觉得孩子经过一个暑期的锻炼成长了很多。

  据介绍,目前,北京协作者公益夏令营已为包括困境儿童在内的社区儿童提供超过5200人次的公益服务。

  □“最红色”夏令营

  发起人:中国扶贫基金会服务对象:偏远山区乡村儿童

  乡村夏令营融入红军精神

  今年暑期,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第七届“加油!乡村夏令营”项目走进了四川、贵州、云南等偏远山区,为两千多名乡村儿童带来了无限欢乐。与往年相比,今年夏令营活动的最大特色是,主办方将红军精神融入其中。

  项目合作部项目处米志敬介绍,由于今年正值长征胜利80周年,而绵阳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在江油、平武、北川等多地还有红军桥、红军碑林。夏令营活动重在提升儿童的自尊力、创造力、耐挫力、团队力和沟通力五大品质,与长征精神不谋而合。他希望这种珍贵的精神能在儿童身上得到传承。

  活动现场,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成立了四大“军团”,孩子们模仿红军“负重行军”;江油市大康镇的学生们小心翼翼地走过“沼泽地”;北川羌族自治县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在彩旗上写下对红军的寄语……多彩的夏令营活动,让这些大山深处的村庄充满了活力。

  每天的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会认真地写下一天的感想。“红军你们真辛苦,你们的精神让我学到了,做一件事,不管结果是什么,只要坚持下去,永不放弃,才是最大的成功!”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平武县的朱鹏飞小朋友在“成长树”上写下了他对红军精神的理解:“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宁死不屈。”

  大学生教孩子团队合作

  七天的夏令营活动,让一些原本内向、害羞的孩子开始活泼起来,在快乐学习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对于孩子们的这些变化,大学生志愿者们感到非常欣慰。

  来自南京财经大学的志愿者申坤说:“与城市的孩子相比,乡村儿童的表现力稍弱一些,甚至有很多儿童来自单亲家庭,但是他们很淳朴,非常尊重老师,渴望学习新知识。而将红军精神融入夏令营活动,有了这样现成的榜样,孩子们更容易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据介绍,自今年3月起,乡村夏令营进入准备筹备阶段,就吸引了来自全国45所高校共计147支大学生志愿者团队报名参与,经过层层筛选,共计34支团队获得本届夏令营的执行权。最终,主办方在四川绵阳针对志愿者团队进行了集中培训,以体验参与式作为培训的主线,不仅让培训内容变得丰富有趣,志愿者们更是深层次地感受理解到了“加油”核心和内涵,同时志愿们也更好地掌握了执行的技巧及方法。

  江油铜星乡小学校长贺绍兵介绍,当地乡村儿童的教育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一方面,贫困地区的师资力量不足,很难留住年轻教师;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占到60%左右,隔代教育问题突出,学生缺少监管,思念父母,成绩也因此受影响。“乡村夏令营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思路,对孩子的能力提升有极大的帮助。”贺绍兵说。

  □“最炫酷”夏令营

  发起人: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高通公司服务对象:偏远地区女中学生

  玩转科技培育“她”力量

  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女孩们仍被认为天生不善于学习理工科,“女生=理科差”的刻板印象似乎由来已久。为了打破这一偏见,今年,美国高通公司在中国开启玩转科技之旅,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少年科技中心合作,选拔出40名来自贵州、云南、青海、甘肃和河南的12到15岁的中学女生,8月1日至8日齐聚北京,参加了第一届Qcamp“她·未来”科技夏令营。

  据介绍,该夏令营最先在美国开展,中国是全球第二个开展此项目的国家。主办方希望通过举办“她·未来”科技夏令营,激发这些来自中国较偏远地区的女学生对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兴趣,鼓励她们拓宽视野,认识到女性在以往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科技领域同样能有所建树,并把从事科学技术相关工作纳入未来的求学和职业考量当中。

  与其他夏令营相比,此次活动的课程设置比较“炫酷”,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包含了电子、机械、美工三个方面的内容。考虑到参加的都是女生,课程设计中还融入了艺术设计元素,将科技与艺术结合起来。孩子们在这一系列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的课程学习中,不仅了解了基本电路知识,学会了搭建完整模型,也增强了动手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为了激发女学生们对STEM领域的兴趣,夏令营也邀请到了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刘红教授、高通公司女工程师以及清华大学工程专业优秀女大学生与营员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分享选择理工科作为学习专业或职业的心路历程。

  京华时报记者 任珊

(责编:史雅乔、蒋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