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中民新能

探索企业与地域相结合的扶贫模式

白锐平
2016年09月20日08:2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我国中西部,全境干旱少雨,土地荒漠化严重,耕地面积不到1/4,生态环境相对恶劣。全区共有1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58万贫困人口。由于资源条件先天不足,扶贫少有抓手,脱贫任务艰巨。

  2014年8月,中民投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规划建设总规模超过2000兆瓦的光伏电站,中民新能选择了光伏扶贫作为实践扶贫战略的路径,以国家级贫困县盐池作为落点,两年扶贫攻坚,共投入资金23.66亿元。

  中民新能作为中民投在新能源领域的专业投资平台,在宁夏盐池县一方面建设自己的商业电站,另一方面逐步探索形成企业与地域相结合的特色扶贫模式:

  一是“光伏+投资”。中民新能为1700户农户建设了屋顶光伏电站,每户每年产生2800元电费收入,连续发电20多年,贫困农户收益总计1亿多元。这种模式紧贴农户,可以快速脱贫,但缺陷是分散而工程浩繁,后期维护运营困难,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力,在特点上表现为企业单向给付,农户响应不足。

  二是“光伏+投智”。中民新能为74个贫困村建设村级扶贫电站共234兆瓦,连续20年每年给付每个建档立卡户3000元,贫困户共获收益5亿多元,这些电站并网后将使盐池县8428户共2.5万贫困人口一次性全部脱贫。中民新能实施的“美丽乡村”项目,对868户房屋进行改造搬迁,使这些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并且一次性配套光伏发电和带地暖的羊舍。村级电站和美丽乡村的集聚效应,使得中民新能有条件为当地建设“村民活动中心”,成为对农户进行知识、技能以及各类脱贫致富经验传导培训的基地。这种批量化规模化扶贫和扶智模式,使扶贫有了统筹,产生了一定号召力,但总体上还是企业给付式、牵引式、农户被动接受的扶贫模式。

  三是“光伏+生态”,打造“组织引领、典型示范、产业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造血机制。

  组织引领,就是在前期村民见到实效、得到实惠的基础上,趁热打铁,扩大成果,中民新能基层组织与盐池县地方基层党建双向合拍,形成凝聚人气的思想灵魂。

  典型示范,中民新能打造“光伏低碳小镇”,集工业、农业、科技以及健康养老于一体,浓缩描绘未来生活场景,用现身说法来点燃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产业支撑,中民新能立足当地特色产业,提炼特色品牌,用品牌来统领产业链,进而构建企业与农户、产业与金融互动的良好生态。例如在成立农牧业公司的同时,成立了中民融盐扶贫担保有限公司,建立了专注于扶贫派生产业的产业基金,用金融杠杆联结和打通种养加全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吸收大量农户成为产业工人,部分农户变成股东,农户实现离土不离乡的华丽转身,世世代代受益。仅盐池一期1000兆瓦电站,就可就地安置闲散用工2000多人。正在快速推进的先进的滩羊养殖项目,将使那方水土世代相袭的散养传统以及旱涝不保的脆弱生计,变得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和可持续,盐池县从国贫县直奔小康指日可期。

  光伏加生态的扶贫模式,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使原本可能成为企业“负担”的扶贫工程变成企业积极主动探索的商业模式。其中关键在于树立了农户的自尊自信,农户有了主心骨和底气,自立自强便有了基础。在扶与被扶之间形成默契和互动,构筑一种共生共荣的生态,才是扶贫工程的长效机制。

  中民新能的扶贫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漫长。短暂的实践至少带来以下思考:

  一是民营企业盈利是扶贫可持续的源头活水,优良的商业模式必须是多赢的,必须是各方共舞的。

  二是扶贫必须结合企业的自身定位,不能隔空喊话。中民新能致力于光伏扶贫,把扶贫做成与主体产业相伴的姊妹篇,扶贫的特色才会持久深入,才有鲜活的生命力。

  三是扶贫不能脱离当地的“三农”实际,不能与风车对阵。一定是有指向、有落点、有坚持、有感情的。

  四是要用资源的眼光看待贫困,用积极快乐的心态和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思维,来理解当前遇到的艰难困苦,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做万千努力。我们提出“地下没有地上没有蓝天上有,风不扶我雨不扶我产业扶我”。只要天上有个大太阳,有信念在身,坚定发展不动摇,即便环境恶劣,照样可以脱贫致富奔小康!

  五是民企报国犹如绿叶对根的情意,回报社会就是塑造自身。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和谐社会是片热土,如果大家都想一味地从土地上索取,而不去涵养,干涸的墒情就不会滋养我们的未来。

  (作者为中民新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20日 13 版)
(责编:初梓瑞、蒋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