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综治工作创新结“网”“织”出平安江苏

唐娟 杨颜慈
2016年10月01日14:47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中新网南京10月1日电 (唐娟 杨颜慈)在苏州,“大数据人工智能警察”覆盖全市,精准预防犯罪发生;在南通,每一个快递员手中都有一个“掌上警务室”,有效遏制了隐匿于寄递业务中的违法犯罪;在徐州,一万平米的县级综治中心,成为全市矛盾的“消火站”……不断创新综治工作手段,提升科技信息水平,江苏省自2004年以来,先后8次在综治工作绩效中排名全国第一,群众安全感位居全国前列。

  连日来,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江苏,探访该省综治工作的特色与亮点。

  体制创新之网——三级综治中心

  “一个门进来、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这说的是江苏体制创新建立的“三级综治中心”。2013年以来,江苏省财政每年拨付“以奖代补”资金5000万元,用于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综治信息化建设。在江苏织起了一张平安稳定的“消火网”。

  在南通海门市,11大机构联合进驻办公的综治中心,2015年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9203起,成功调处19039起,调处成功率达99%;在苏州相城区的综治中心,平均每天有110位群众走进其中,寻求解决矛盾纠纷的途径。

  江苏省综治办副主任李三顺介绍,三级综治中心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融合、资源的整合、功能的聚合,构建了大稳定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大平安的工作格局。

  他表示,江苏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县镇村三级中心。目前,全省所有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部建成规范化的综治中心。

  通过三级综治中心,江苏实现全省综治信息系统和网格化管理全覆盖,95%以上的基层单位达到平安建设标准。

  机制创新之网——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

  在江苏省司法厅,会议室的大屏幕闪现着全省矛盾纠纷发生的实时状况。通过分析研判,工作人员可以预判矛盾纠纷,先行介入调解。

  江苏省司法厅基层工作处副处长刘明凤介绍,江苏率先建立起全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的工作机制,建设调解网络全覆盖的格局,重点在于提升覆盖的质效。

  为提高调解工作专业度,江苏设立医患、劳动人事、交通事故、消费、物业等专业性、行业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2011年以来,该省调解组织每年调处矛盾纠纷50多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95%以上的矛盾纠纷在乡镇以下得到化解。

  数据显示,通过矛盾纠纷的预先排查处理,近三年来,江苏刑事发案稳中有降,民转刑案件逐年下降,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下降,91%的社区实现了未成年人零犯罪。

  技术创新之网——大数据与“技防城”

  1984年,苏州公安建立了1万名重点人员的信息档案,帮助破获了一起入室盗窃案。该案作为中国信息化破案的“第一案”入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案例教材。如今30多年过去了,苏州公安的信息化数据容量已达到3P,其中800T存储3270亿结构数据,为大数据应用打好了数据基础。在苏州市公安局,上百幅高清监控画面汇集在指挥中心大屏,不断更新跳动。从城区到乡镇小路,一个个“小部件”将实时状况传输到“中枢”。“犯罪预测系统”实时分析研判各类警情,分派全市各辖区派出所警力,以达到精准出警巡防,压降各类违法犯罪警情。数据显示,运用犯罪预测系统,违法犯罪类警情同比下降7.7%。苏州渭塘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原来每天早上上班平均需要针对前一晚的警情出警四、五次,运用“犯罪预测系统”后,出警次数明显降低,经常还能“0”出警。“这就是‘大数据警察’研判犯罪概率,指挥警力分布的功劳。”

  目前,江苏省73个110接警区有59个达到“技防城”建设标准,创建达标率达80.82%。2015年以来,江苏通过技防系统预防各类案(事)件9.8万起,协助查破刑事案件8.6万起,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10.7万名。

  随着江苏综治工作不断深入,无数基层人员扎根一线,织密江苏“平安大网”,为构建平安中国示范区谱写出江苏样本。(完)

(责编:初梓瑞、史雅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