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73岁艺术家沈尧伊

长征:在路上,在画里(故事·百姓影像)

赵婀娜 吕 端
2016年11月14日08:2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沈尧伊在画室。
  吕 端摄

  不久前,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了“《地球的红飘带》连环画原作研究展”,集中展示了73岁老画家沈尧伊为长征创作的926张原稿中的绝大部分。在一张张精致的连环画中,人们可重温那段史诗般的峥嵘岁月。

  这部宏大的作品,仅是沈尧伊创作成果的一部分。40多年的艺术创作生涯,沈尧伊始终坚持以长征为主题,创作出了版画《跟随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油画《而今迈步从头越》《革命理想高于天》、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用一辈子画长征,用一生感悟长征精神,在沈尧伊心中,长征已是一种情结,融入生命、深入骨髓。

  “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

  1975年,在天津美术学院执教的沈尧伊第一次看到了长征路线图,想象着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岁月,他脑海中一下子闪现出斯诺的话。内心的激情无法抑制,沈尧伊决定,画长征!

  那时,有关长征的图像资料寥寥无几。沈尧伊决定用画笔追记那段历史,用图画“复原”史诗。借有出版社要将《跟随毛主席去长征》改编成连环画的契机,沈尧伊第一次重走长征路,正式开启了“一个艺术家的漫漫长征”。

  第一次长征之旅,历时3个月的时间,从江西到陕北,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长途车。不通车的地方,就靠步行,有时候还要骑马。沈尧伊带着工具,走到哪儿就画到哪儿。

  “艺术创作应该脚踏实地地寻找视觉感受和视觉语言。”沈尧伊一路追寻,一路研究。从军事装备到服装鞋帽,从房屋的结构到人物的表情与神态,他要求自己走到每一处能走到的地方,走到原址,与当地的老人聊,在他们的回忆中捕捉细节,复原历史。

  “每一处细节都需要仔细推敲。”沈尧伊介绍,以红军戴的帽子为例,就有大八角和小八角之分。查阅史料,然后根据老乡的口头描述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建筑特征进行复原图的绘制,还要再经过老乡们的多次核实和修改。拿不准的,就回到原址再找感觉、抠细节,精细到一片屋檐、一粒纽扣。如今,沈尧伊已经记不清究竟走过多少回长征路了。

  上世纪90年代,根据魏巍的同名作品创作《地球的红飘带》,沈尧伊用了5年。在很多人看来,完成了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沈尧伊的长征创作之旅已经圆满。

  可在沈尧伊看来,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魏巍的作品只写到1935年,还有1936年没有写,他要把这一年补上。2012年,年近古稀的沈尧伊决定创作《长征·1936》,包括《奠基礼》《大回旋》《大会师》三部。沈尧伊说,“一个人做事,得有始有终。我用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画长征,那我就把它做完整”。

  “何为长征精神?”这个问题,沈尧伊曾反复被问到。在他看来,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永不低头,就是长征精神。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很多事情,曲曲折折,但信念不会变。”沈尧伊说,“于我来说,剩下的时日,只想安安静静画画。”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14日 09 版)
(责编:史雅乔、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