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椰子树形成产业链  “扶贫牛”贴上二维码

文昌绘出精准扶贫“工笔画”

董  欣  谢文相
2016年12月09日08:1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来自贫困户的员工在文昌春光食品有限公司工作。
  资料图片

  海南文昌市是著名侨乡,全市近60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801户、19044人,致贫原因主要有因病因残、因学、因缺劳动力和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等四类。在脱贫攻坚中,文昌市抓住四类致贫原因,因地制宜,靶向施策,成效明显。

  产业“输血”又“造血”

  产业扶贫中,文昌市坚持把“水土相服”作为首要条件,在发展特色产业中,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贫困户”“能人+贫困户”等形式,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

  椰子是文昌最具优势的传统产业,也是文昌热作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近年来,文昌市借助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把贫困农户带进产业链中,让椰子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在脱贫致富中的“造血”功能不断显现。

  春光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以合同方式与当地农户对接,带动椰子种植户、运销户、初加工户(剥椰衣、硬壳)一同发展,仅今年就带动89人脱贫,为当地农村闲散劳动力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

  海南传味文昌鸡产业有限公司是海南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实行统一种苗、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保价回收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助力农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养殖文昌鸡,目前已带动600多户农民养殖文昌鸡,其中48户通过养殖摆脱贫困。

  富口袋先要富脑袋

  在文昌市,古老的茂园村掩映在一片茂密的林木中,村中古树参天,生态环境极好。

  茂园村是一个贫困村,全村共有22户152人。在贫瘠的土地上,村民主要靠每年冬季种植辣椒和反季节瓜菜增加收入,目前人年均可支配收入仅9205元。今年,文昌市把该村定为整村扶贫示范村,利用这里丰厚的人文环境资源,加强帮扶引导,“婶嫂井”“孝子桥”“连心桥”“齐心坝”……这些积淀深厚的文化标识,成了人们在脱贫致富道路上互帮互助的黏合剂。尤其是设在村头那棵龙眼树下的“乡贤课堂”,石桌石凳、一壶清茶、一群乡贤能人,茂园村许多致富点子都出自这里。

  在脱贫攻坚中,文昌市先从“富脑袋”入手,全市设立17个夜校分校、258个夜校教学班,为贫困户提供扶贫政策、种养技术、产销信息、就业需求、诚信文化等培训内容,提升其脱贫致富的意愿和能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用创新敲开致富大门

  在文昌,有件新鲜事,那就是给牛挂二维码。牛身上为何要挂二维码?2015年,为了帮助文教镇宝典村林尤鉴、陈封善和林明琼3户村民脱贫,文昌市工商联从筹措的扶贫款中拿出21500元,购买3头小黄牛,送给他们饲养。牛送出去了,能不能产生相应的扶贫效益,后期的饲养如何监护?工商联工作人员想出这样一个办法,请来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分别给每头牛挂上有二维码的耳标,记录饲养信息,以便随时监护饲养情况。

  除了给扶贫牛挂二维码,还有微信群扶贫、电商扶贫等等,这些新路子的不断探索,已为文昌贫困群众打开了更多的致富之门。

  在全国特色产业小镇——会文镇,全镇拥有800多家线下佛珠加工网点,并通过互联网销售,全镇30%的农民能够就业,50多户贫困农户因此甩掉了“穷帽子”。

  同时,文昌市还把脱贫事业与残疾人公益事业结合在一起,创办海南省首家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带动上百名残疾人就业创业。文昌金泰椰棕制品有限公司安置18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4000元以上,生产的椰棕床垫远销海内外。

  文昌市把精准扶贫当做“工笔画”,有针对性地出台教育、医疗、住房、资金、生活保障和生产扶持6项政策措施。为确保这些政策措施落地生根,文昌市、镇、村三级干部以“三帮一”的办法进村入户,2900多名公职人员(医、教人员除外)下村,按照“一户一策、一户一法”的思路,帮思想、帮门路、帮资金、帮技术,为每一户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计划,并做好全过程跟踪服务。

  截至2016年11月底,文昌已完成减贫8288人,超出计划中的7619人。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09日 20 版)
(责编:史雅乔、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