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非遗需要亲手触摸的温度

张  鹏
2017年02月16日09:1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人们对非遗项目的了解一直停留在宣传领域里,仿佛阳春白雪,高冷而遥远。哪怕是在纪录片中,这样的距离感也未曾改变。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推出一档国内原创大型文化传承体验类季播节目《非常传奇》。节目联手全国百余位传承人,力图为观众呈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希望传达一个理念——非遗需要的不是“冷眼旁观”,它会在我们亲手触摸的温度里生存绵延。

  《非常传奇》是2015年中央电视台创意大赛的获奖方案,被总编室确定为2016年重点选题。节目组历时一年半的时间策划、研讨、拍摄和制作,历经了英国电视策划、制作专家为期一个半月的专项打磨。

  除了对非遗项目起源地的寻访探索、原汁原味的展示呈现,《非常传奇》更是独具一格地加入了“挑战者”这一体验角色。他们中有奥运冠军、笑星、演员和歌手,历时3个月,跨越了10个具有代表性非遗项目的城市,从新疆喀什的英吉沙到台湾南投信义乡,嘉宾们跟随节目组寻访民间技艺,体验非遗文化,展开了一次传奇之旅。整个拍摄过程也带给我们很多感动。

  11月初的英吉沙,温度已经进入了零下5摄氏度左右,没有暖气。为了真正体验并学习达瓦孜,嘉宾陈一冰到户外露营扎寨,与达瓦孜的学生们一起训练、学习,感受到了这项来自2000多年前的古老技艺的真正魅力。

  达瓦孜在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没有安全绳保护,对于学习者来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失败就意味着失去生命。训练高度从最初的1米逐渐升高,当上升到4米后,阿迪力老师还是用一根安全绳保护了陈一冰的安全。训练时不断经历失败,但陈一冰并没有放弃,他背负起了传承代言人的压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是奥运精神,什么是永不服输。

  拍摄过程中,最令人感动的是达瓦孜的学生们。这项技艺必须从小练习,所以那里最小的孩子只有7岁,每天近10个小时的基本功练习,他们大多都是含着眼泪坚持下来的。

  徐竹初,80岁,木偶头雕刻大师,10岁开始学习雕刻,嘉宾王二妮在漳州学习布袋木偶戏时所用的木偶,就出自徐老之手。这一场拍摄花费了近10个小时,从最初的雕刻到最后上妆成型,全是徐老亲自雕刻而成。拍摄途中,王二妮不禁感慨:“传承不易,坚守更难,您真是用刀在雕刻时光啊!”徐老因为身体的原因没能来北京参加节目录制,但他的精神让我们感受到:匠人虽已老去,匠心永远不死。

  节目中,1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现了十八般武艺,川剧变脸、少林功夫、八部合音、新疆达瓦孜等项目无不以古朴的气息、艺人的温度和高超的技艺惊艳了观众。“故事大王”于丹、“好奇王子”鲁健、“表情帝”寇乃馨、“资料库”甲丁四位观察员妙语连珠,在展演现场进行文化延展和通俗解读,带领观众从多个角度认识非遗项目。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56个民族的同胞共同创造的文化财富,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代表着这个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中国的非遗传承人,更不乏敢于直面生死、对抗时间的勇者。毫厘之间能断生死、寸步之间尽显真功的达瓦孜,就是新疆人克服极端环境、勇于冒险的品格的体现;博大精深、堪称三绝的黄沙狮子,正面临失传的隐忧,老一代传承人与时间赛跑,力图将技艺传授给更多后人。

  传承的不只是技艺,更是盎然的生命力,是做人做事的规矩。曾经风靡全国不分贵贱的体育运动蹴鞠,不仅给军队带来强大的战斗力,更给全民带来勃勃生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少林功夫,除了武功招式,同样注重修心做人……

  节目播出期间,海内外观众反响强烈,专家们也给予了很大的肯定。有网友留言说:“前有纪录片《传承》,现在又有《非常传奇》,传承非遗文化,还得久久为功。”

  是的,让传统文化通过电视屏幕“活”起来、“火”起来,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非遗保护,文化传承,仍需“久久为功”。         

  (作者为《非常传奇》总导演)


  《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16日 24 版)

(责编:史雅乔、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