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未来公益发展空间巨大是青年人创业选择好方向

2017年05月24日15:12 | 来源:东方网
小字号

  参与公益是人生重要方向

  有一种公开的说法:在西方国家,公益慈善是“第三次分配”,但在中国,公益正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而我们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想要达到能与第二经济体相匹配的公益事业,公益事业会有大大的发展。

  从事公益事业长达十四年之久的肖兴萍认同这种说法。她认为:未来,公益发展有巨大的空间,现实的公益行为普遍存在缺乏公益战略部署,缺少系统、固定的公益计划、人才匮乏等问题,如果有人试着去改善这些问题,把它当成课题,当成创业方向,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图片1.png

  肖兴萍在重要会议上发表讲话

  肖兴萍,深圳市不动产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卓越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行政总监。事业有成的她说到事业,却对公益情有独钟。她说:现在这个时代,与二十年前资源匮乏的年代不一样,年青人拥有或可参考很多有专业的知识体系、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的执行经验等,是个好时代。

  处事低调做事高调 学习中获得成长

  虽然肖兴萍是位老公益人,但其实她在事业上也有较好的建树。2003年,她进入融资担保行业,十三年后,2016年1月份,她带领深圳市不动产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但低调是肖兴萍一贯的风格,所以她本人在媒体上的曝光率并不多,更没有多少人知道她早年的学习经历:她曾经是国家恢复高考后第一届考入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后留任大学教数学,后又考取了研究生。

  后来顺应着改革开放大潮,她到深圳寻求发展,最初是深圳市二轻局,因为其学习能力与勤恳工作,仅用了四年时间就从一名基层员工升为管理几十家企业企业的集团副总。

  “可能因为我是学数学出身的,做事很严谨,有计划性,且是集团里唯一一位有硕士学位的人,因此企业给了我非常多的成长空间。”肖兴萍轻描淡写地说她取得的成绩。

  正因为她做事严谨有计划性,以她为首的深圳不动产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创造了13年连续盈利的良好业绩,于2016年1月12日正式挂牌新三板,是广东省第一家挂牌上市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也成为深圳担保行业民营与国有资本结合的公司法人规范治理运作的典范。

  这些处事原则,在她从事社会机构的工作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肖兴萍2003年加入了深圳狮子会,2年后的2005年初,她牵头创立了深圳狮子会中心区服务队,在管理上引入了很多制度,包括财务、会务、新会员发展、决策等。这一整套东西,都带着她鲜明的个人特色:把所有东西都弄清楚,坚守原则,做事严谨,财务透明,包括筹款决策民主。

  如今12年的时间过去了,中心区服务队的表现非常突出,从服务经费到服务成果,在深圳狮子会都是名列前茅。

  妥善经营公益事业 坚守原则生存有道

  对于肖兴萍来说,在从事公益的这十几年,里程牌式的转折点之一发生在2008年的“512地震”之后。

  地震后,深圳对口援建地点是甘肃,2008年7月,肖兴萍与深圳狮子会的成员一起去了甘肃进行灾后校园重建,两天内横跨三个县勘察了11所学校,最后选定了三所。08年到09年,她六次进入灾区亲自跟进规划与建设,每次从机场需要7个小时车程才能到学校,而三个学校考察一遍需要30多小时的山路。

  三所学校的建设,从开始筹款、选址设计,到合同谈判、资金配套、后期工程监理、桌椅板凳的配套、图书校服支提供,各个细节她都全程参与,保证了三个学校都按期完成。

  说到公益给肖兴萍带来了改变,她觉得:大家因相同目的走到了一起,没有谁比谁更高明,谁比谁更有能力,所以这个团队更应该变得美好,她愿为此努力。

  在2012年前中国狮子联会的财务没有统一制度和管理规则,当她担任中国狮子联会的财务长后,开始着手为团队建立一套新的财务管理体系与制度。她引入企业的管理理念与方法,首先就是统一规范。

  这可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首先她任职时对狮子会财务管理不了解,其次她不是学财务专业的。但在肖兴萍眼里,管理及财务均无小事,必须要在制度上有保障和推进。

  “我是一个比较执着的人,只要是我认定的事情,我会花百分之百的精力去推动它。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守原则,一切都要按照制度去办事,如果狮子会的财务管理上没有制度,我们就要去建设制度,没有系统就要建设系统,财务上的事不能随心所欲。”

  最终,肖兴萍完成了三年工作计划:建立专业基础体系、制度管理体系和人员结构体系,然后再把和财务有关的相关配套制度建立起来。如今,中国狮子联会仍在肖兴萍建设的财务五大体系“组织架构、财务专业、财务管理、财务制度、财务培训”的支持下健康运转。

  做公益是回馈社会最好的方式

  肖兴萍原来是大学老师,加入狮子会十几年,也没有离开课堂,在狮子会的联会讲师团里,她是第一批至尊讲师。如今,她在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成为一位认真聆听的“学生”,去学习EMP课程,颇耐人寻味。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从小到大,读书、获得知识为社会做事都如此。”肖兴萍跟记者说道。

  而对于公益事业,肖兴萍说他们那一代的人,没有机会学习公益的系统知识,只能靠经验,零散、琐碎地获取一些知识点去回馈社会。而现在的青年人获取教育的机会则会好很多。比如在国际公益学院的ELP学习中,诸多70后,80后甚至90后中,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在国外有工作与学习经历,视野与敏锐度优势明显,有时她感觉对行业的宽度和深度会跟不上这些年青人。

  “青年成长中最重要经历之一就是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会活动也是最好做公益的方式之一,是回馈社会最好的形式之一。”也许是成长时代的差异,肖兴萍谈到现在的年轻公益人,认为他们很多是优秀的社会资源整合者,非常善于借助庞大的社会资源推进公益慈善。“有了如深圳国际公益学院EMP、ELP这样的课程,年轻人将如虎添翼,”肖兴萍说:“将来,公益领域肯定会有更多的年青有为的人出现,也会有更多创新型事业来促进公益及社会的发展。”

  “站在巨人肩膀上,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扩大自己的慈善版图和眼界,学习EMP这样的系统知识,从中吸取经验与前沿知识,能使人少走弯路,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肖兴萍笑谈。

  在她看来,青年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是其应有的社会责任,也是良好的道德行为,更是他们对人类,对社会做奉献的体现。目前,中国的公益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后必定会越来越规范,有机会青年人应学习了解EMP之类的课程,用新知识武装头脑,去改善公益慈善事业的社会环境和成果,把参与公益事业作为人生方向之一。

(责编:初梓瑞、史雅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