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公益人物

陈越光:立足长远目标做百年基金会

初梓瑞
2017年05月25日16:29 | 来源:人民网-公益频道
小字号

  5月7日,敦和基金会于成立五周年之际在杭州主办了以“倾听与未来”为主题的交流会,来自慈善、文化等领域的50多名专家、学者、公益机构负责人围绕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敦和基金会执行理事长、秘书长陈越光指出,基金会的发展要按长远的目标来规划,敦和基金会要做“百年基金会”。

敦和基金会执行理事长、秘书长陈越光

  夯实根基助推公益发展

  事实上,在今年初敦和基金会秘书长的任职演讲上,陈越光就首次提出敦和基金会要做“百年基金会”的理念。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进一步对“百年基金会”做了解读,他认为,弘善资本、被文化和信念凝聚的参与团队以及一套科学的工作机制是成为百年基金会的必备因素。

  据了解,成立于2012年5月11日的敦和基金会是一家资助型基金会,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人类和谐”为使命,成立以来,一直深耕于国学传承、慈善文化、公益支持等领域。五年来,敦和基金会发起支持了中国资助者圆桌论坛、中国公益筹款人联盟、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银杏基金会等重要行业平台、机构的成立和发展,策划实施了“种子基金”、“活水计划”、“优才计划”、“竹林计划”、“敦和雅集”、“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共建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等品牌项目。

  截至2017年4月30日,敦和基金会共资助项目370个,资助金额达3.472亿元。其中国学传承项目71个,慈善文化项目27个,公益支持项目272个。这些项目既支持了中国文化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也形成了敦和基金会在业界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对于敦和成立五年以来的历程,敦和基金会执行理事长、秘书长陈越光表示,在中国公益界漫长的道路上,敦和基金会是一个支持者和陪伴者,五年来在业界的温情注目和合作伙伴的倾力相助下,敦和基金会逐渐成长、壮实,在资助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无论是基金会的管理水平还是其项目运营,都还欠火候,存在着诸多不足,这也是敦和在五周年之际,不以庆典而以倾听为主题举办这次交流会的初衷。他们希冀听到更多针对敦和项目的批评与建议,从而助力敦和今后的资助工作更聚焦、更深入、更高效。

  传承国学培育文化生态

  2015年,敦和基金会在确定了发展战略,以弘扬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业务方向后,在行业内缺乏相关成熟经验可以学习、借鉴的背景下,不断开拓创新,聚焦于国学传承领域开展资助工作,致力于加强对中华文化源头及本质的传承与探索,以现代创新方法解读、传播国学经典,深度挖掘前沿科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以各种生动活泼的应用体验来切实推动国学传承。

  2016年,遵循“探源性挖掘、传播性弘扬、原创性研究、体悟性实践”这四个方向性战略部署,敦和基金会持续、深入资助国学领域,通过与凤凰网、岳麓书院联合主办“致敬国学: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以“互联网+国学”的传播方式,推动国学研究与传播的健康发展;通过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创建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以中国文化为母体,与国际学术界合作,与东西方其他一流高校的汉学机构合作,共同推动世界跨文化对话系统的建立。

  值得一提的是,敦和基金会在弘扬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观察当前的公益慈善领域,思考怎样用传统文化来更好地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2016年初,敦和基金会开拓了慈善文化领域的资助项目,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促进本土话语体系、理论研究乃至应用工具开发。通过论坛、研究、课程等项目形式,支持公益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智库和学术新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证深入研究,倡导公益伦理、规则和文化,提升公益价值自信和专业能力,为公益行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为此,敦和基金会与合作伙伴精诚合作,相继推出了“中国传统公益探索与发现”项目、资助公益慈善青年学人的“竹林计划”、“中国传统文化与公益理念的发展趋势研究”等精品项目,希冀通过努力,让传统文化为现代慈善插上隐形的翅膀。

  同时,针对公益机构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敦和基金会实施了“公益优才计划”,通过资助设立专才专岗等形式,帮助成长期公益组织吸引并留住专业人才,提高机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针对很多初创期的社区公益组织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推出“活水计划”,旨在助其解决机构发展费用不足的难题,促进其关注并实现机构收入来源多元化,助力初社区公益组织健康发展。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认为:“敦和基金会有一种比较长远的情怀和视野,懂得从未来看今天。”

(责编:初梓瑞、史雅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