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管好熊孩子  责任在家长(金台论道)

肖  言
2017年06月01日09:0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5月19日,江西萍乡一农户种植的9000多斤西瓜,一转眼工夫,都被人为破坏了。据警方调查,破坏西瓜的是当地4个小学生。近年来,各种令人啼笑皆非、匪夷所思乃至气愤不已的“熊孩子”可谓层出不穷,有小学生模仿动画片把同伴烧成重伤,有小朋友趁家长不在将5万元人民币撕成碎片,有4个小孩半夜划花54辆车,有小学生玩手机游戏8天花掉上万元……“熊孩子”这个颇有一点儿无可奈何意味的词,成了行为顽劣、惹人厌恶的孩子们的专有名词。

  品行出问题的是孩子,但病根显然在大人身上,正如古人所说“子不教,父之过”,熊孩子的家长是难辞其咎的。今天有不少中国父母在养育子女方面存在4种错误倾向,即: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其精神需求;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其思想品德;注重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而忽视其知耻心;注重保护孩子的个性,而忽视必要的礼仪教育。结果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惟我独尊、情绪多变、不拘小节的坏毛病,即使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也会因为这些坏毛病而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制造无穷的障碍甚至灾难。

  一位网络作家曾讲过一个故事。某市的少年合唱团应邀赴欧洲参加合唱比赛。在后台候场期间,这些中国的小朋友大声喧哗、追逐嬉闹,扔了一地的零食包装,虽然比赛成绩很好,但合唱节的主办方却表示下次不打算再邀请中国合唱团了。带队老师闻听此言羞愧得无地自容。网络作家独独没有讲到合唱团的孩子们对此是什么感受和反应。我想,这些小孩将来长大了会不会就是那些随地吐痰、插队、大声喧哗、随地坐卧的中国游客?最令人郁闷的就是这样的可能性不可完全排除。

  “孩子还小,懂什么?”这是不少熊孩子家长在受到指责时惯常的说法,但如果在孩子年纪尚小的时候不严加管教,你还能指望他长大了自然变得品行出众?孩子可以不懂事,但大人岂能不懂事?管教好自己的孩子本来就是家长应负的责任,但显然有的家长对此并不理解。

  有一次,我在一家钢琴培训机构采访,一会儿一个小女孩和妈妈走了进来,小女孩嫌在琴房门口等待太无聊,就自顾自玩了起来,办法是用俩手俩脚撑着两边的墙挪动,一会儿工夫,雪白的墙上都是黑乎乎的小脚印。小女孩的妈妈笑盈盈地站在一旁欣赏女儿的表演。我实在看不过去,上去说了一句。孩子的妈妈显然也意识到女儿这样玩不妥,拽着女儿上楼去了。另一次在飞机上,坐在我后面的乘客时不时就踹我座位,我扭头看了一眼,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戴着耳机看动画片,孩子家长见我回头看马上说:“对不起,他看动画一激动就这样,快跟叔叔说对不起!再踢就别看了!”此后一路安静。同样是家长,但对于熊孩子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前者回避,一言不发,后者直面,批评教育,两个孩子因此而得到的教益也就截然不同。

  “管教”是有深刻针对性的,“管”强调的是不可做,“教”强调的是如何做,都是对家长说的。只有家长在熊孩子犯错时及时制止并指出其错误,才能让孩子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这样的管教多了,孩子也就有了教养。否则只有“养”,而没有“教”,熊孩子就会继续层出不穷。


  《 人民日报 》( 2017年06月01日 19 版)

(责编:史雅乔、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