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呼吁救救传统名特小吃(委员信箱)

2017年06月07日09: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编辑同志:

  出自《汉书·郦食其传》的“民以食为天”,指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说明了自古以来民食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在“食”这个方面,人们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解决温饱问题了。怎样“食得健康”“食之有味”,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中国地大物博,全国各地的传统名特小吃可谓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每到一个城市,作为城市历史、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名特小吃,比如北京的烤鸭、天津的麻花、陕西的泡馍、重庆的酸辣粉、武汉的热干面等,都称得上是妇孺皆知,让老百姓耳熟能详。名特小吃因其独一无二的地域色彩和承载的民俗文化,与当地著名旅游景点一样,不自觉地成为城市特色文化的重要元素和地方名片的组成部分,引起了越来越多外来游客的关注、喜爱和追随。

  可是,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入和各地争先恐后的旧城改造行动,一些小地方的传统名特小吃店铺,有的拆后就没有了,有的迁址后因少了老顾客的光顾而逐渐不为人知;因为工序多、耗时长、收益少,有的手艺人转行“下海捞金”,有的老前辈不希望下一代继续从事这个行当……这样一来,许多地方名特小吃手艺相继失传了,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局面。当然,现在各地也不乏貌似经营得红红火火的名特小吃店面,可“正儿八经”的百年老店却凤毛麟角,店里“根正苗红”的技艺传人更是寥寥无几。为此建议:

  各地政府将抢救、保护、发展传统名特小吃工作高度重视起来,做到有目标、有规划、有方案、有监督、有落实。做好各地传统名特小吃的普查工作,建立名特小吃档案。加大对名特小吃“老字号”认定工作力度,为名特小吃行业协会的发展提供便利,对名特小吃企业、店铺给予房租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简化其办事程序,为其发展开辟绿色通道。

  政府和行业协会制定传统名特小吃技师的培养计划和行业技术标准,寻找、挖掘、保护传统名特小吃传承人和行业大师,在职业学校加开相关课程,组织培训,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利用好人才资源,做好技术推广工作,达到“一位大师带出一批大师”的目的。相关餐饮企业应在内部深挖潜力,积极主动发现、培养人才,让企业中的高手出去授艺,变“家宝”为“国宝”,让新员工、学徒多参加培训学艺,让“生手”先成“熟手”再成“高手”。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合理布局,给包括名特小吃在内的传统美食、手工制品、特色商品留出空间,让这些店面汇集在一起,组建美食文化街、特色产品街,让相关行业抱团取暖、共同发展。

  这样一来,在人们充分认识各地传统名特小吃的基础上,还达到了传承民俗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城市形象名片、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多重目的。

  重庆市渝中区政协常委  王  普


  《 人民日报 》( 2017年06月07日 20 版)

(责编:史雅乔、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