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2018 国际公益慈善峰会在深圳举行

跨界齐聚鹏城,共话扶贫攻坚

2018年09月25日15:00 | 来源:千龙网
小字号

  2018年9月20日,“2018 国际公益慈善峰会”在深圳举行,本次峰会聚焦“大国攻坚,决胜2020”精准扶贫的主题,来自世界各地公益慈善界、政府、商界、学术机构和新闻媒体的倡导者、行动者、研究者齐聚于此。做为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主论坛,大会旨在汇聚全球公益慈善力量,合力推进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创未来美好新生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次峰会由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组委会主办,国际公益学院、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承办,人民日报社合作,华民慈善基金支持。深圳市副市长黄敏主持峰会开场,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经荣、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如桂为大会致辞。

  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发言致辞指出,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17年全社会慈善捐赠总额(不含港澳台)达到1499亿元,截止到2017年底,经民政部门认定登记的慈善组织(不含港澳台)3165个。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慈善事业制度的重要要求。“大国攻坚,决胜2020”给新时代慈善事业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参与脱贫攻坚既是服务国家和社会的使命、职责所在,又是参与国家战略、彰显社会价值观的历史机遇。

  詹成付副部长提出建议,一是要凝心聚力,创新推动新时期慈善扶贫工作;二是要聚焦精准,促进慈善资源与贫困地区的精准对接;三是加强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也衷心希望海内外的慈善力量以此次国际公益峰会为契机,联合起来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不负时代重托,参与脱贫攻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如桂发言指出,一年一度的中国慈展会是国家级、综合性、国际化的年度慈善盛会,是对落实中央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部署,对于推动深圳的公益慈善事业更高水平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深圳借助中国慈善展这个平台先后打造了慈善活动月、鹏城慈善奖、深圳关爱行动等公益慈善品牌,也专门设立了来深建设者的关爱基金,培育了2600多家公益慈善组织,发展了数百万热心公益的志愿者。近5年来,全市共募集到社会的慈善资金130多亿元,累计安排市财政帮扶资金达到270亿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体近千万人次,有力促进了帮扶地区和群众的稳定脱贫。慈善已经成为深圳又一张亮丽的名片。

  深圳将进一步聚焦精准脱贫攻坚战,深化与兄弟省市的合作,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崇德向善、乐善好施的社会风向,撬动更多的爱心企业、公益组织等慈善资源投身到精准扶贫,促进人才、技术、资金、服务等资源与扶贫项目的深度对接,推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生态扶贫等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做出新的贡献。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过去4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5564万人,每年减少1391万人。尽管如此,未来3年,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要实现“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必须要动员更大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为回应国家战略,本次峰会围绕“慈善与脱贫”、“社会组织助力脱贫”、“乡村振兴助力脱贫”、“国际公益助力脱贫”四大主题,由峰会嘉宾分别发表演讲,共同展现跨界慈善力量在推动减贫、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可持续发展重点议题上的创新实践。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徐浩良、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马蔚华、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腾讯公司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郭凯天、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孙利军,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王行最、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孙硕鹏、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王振耀、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邓国胜、第六届中国慈展会议题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等来自各界嘉宾及听众近七百人参加此次大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徐浩良表示,公益对扶贫最重要的贡献有两部分:首先,在组织层面,公益能提高私营领域及其他公民社会领域的参与度。其次,公益事业丰富了新型金融工具。数字慈善新阶段使得公众能够更加广泛地参与慈善活动。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公益事业,成为慈善捐赠的主要力量。去年,中国社会捐赠总额再次突破1500亿人民币,社会会计占总会计的总值超过3200亿人民币。中国网络慈善筹款、慈善信托、企业家大额捐赠、志愿者服务、社会创新、社会影响力投资、组织活力、平台建设、跨界融合等快速发展,为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下精准扶贫提供了资源和动力,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增加了影响力。此外,中国的非政府组织走出国门,为亚太地区其他国家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将自己的经验教训分享给它们。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何发挥慈善组织在其中的作用,需要思考,需要行动。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表示, 我认为影响力投资是解决扶贫等社会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影响力投资从提出至今的短短十年间已迅速发展成为美国公益界的主流价值观和金融界瞩目的新兴投资类别,对全球公益事业发展正在产生深远影响。精准扶贫最重要的不在于投入资金,而是引入市场规则。我认为精准扶贫除了扶贫的对象要精准,更重要的是扶贫的手段也要精准。从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三个方向作积极努力。

  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深圳市中国慈展会中心理事长卢德之在演讲中表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只能走共享发展的道路,以国际慈善扶贫方式推动全球共享文明建设。我认为,21世纪文明新形态很可能是共享文明。所谓共享文明,就是当今人类共同创造、共同认同、共同拥有的现代文明新形态,是人类与自然、社会与人本身所有关系的核心价值总和,是人类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共同遵循和促进全球化生产、生活需要的国际秩序、制度设计、文化教育、生活习性等新文明的集合。

  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王行最表示,脱贫攻坚是三大战役之一,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扶贫公益机构,我们要综合施策,从教育扶贫、卫生扶贫、动员志愿者扶贫、产业扶贫、倡导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参与灾后重建6个方面着手工作,做好补充性、创新性和引领性三方面,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作为公益组织,不仅要做慈善,更要用我们的智慧设计发展类的项目,让贫困人口自身参与经营,发展能力,探索创新出一套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把捐赠的钱变成经营性的资产。

  国际公益学院的黄浩明副院长在演讲中表示,国际NGO在全球对扶贫的贡献主要有五点:一是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响应号召,落实扶贫;二是通过国际引进先进经验与创新扶贫模式;三是分享有效的项目运作;四是培养扶贫专业人才,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五是健全扶贫的专业机构,激励群众自发参与。我国的民间组织在国际的人道主义救援中做得不错,但中国社会组织要想走出去,需要注意五点。一是在海外设立项目办公室;二是有专业的人员;三是有专业的扶贫项目;四是资金的可持续性;第五点也是最难的一点,就是有效性。社会组织自己的能力建设要跟上去,有技巧的说动捐款人,同时还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纵观全球,慈善事业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道德力量、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在改善贫困者生存状态、缓解社会矛盾冲突、促进社会文明和谐、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刘福清 宣读《2018国际公益峰会“凝聚慈善力量、助力脱贫攻坚”社会组织精准扶贫倡议书》称,我们将往四个方面探索精准扶贫行动战略:1.发挥慈善优势,助推精准脱贫。2.慈善助力脱贫,促进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3.破解脱贫难题,探索慈善脱贫新机制。4.倡导国际合作,携手消除和减缓贫困。我们期待各国政府与地区广泛开展合作对话,构建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努力赋予财富以更多的社会价值,以创新思维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同心协力共创美好生活。

  最后,国际公益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邀请部分机构代表上台共同响应刘福清秘书长发出的倡议,会议在代表们的响应与感谢中圆满结束。

(责编:初梓瑞、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