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产业扶贫出实招 脱贫攻坚收实效

2018年10月16日14:49 | 来源:海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产业扶贫出实招 脱贫攻坚收实效

 

  七月二十日,在白沙五里路茶园,采茶工人正忙着采茶。 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海南省“短中长”结合发展产业助力产业扶贫。图为琼海市长势喜人的水稻。

  跺跺水靴上的泥巴、放下卷起的裤腿,摘下草帽收拾好箩筐,上衣被汗水浸湿的采茶工王玉兰骑着电动车准备回家割胶。7月24日上午10时,繁忙热闹的白沙五里路茶园渐渐恢复宁静。

  “我刚学会骑电动车,在茶园打工这一年,我学会了采茶,我觉得很多东西只要想学都不难。”今年60岁的王玉兰,原是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南顺村的贫困村民,如今在茶园打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已于去年底成功脱贫。

  如今,像王玉兰这样受益于产业扶贫成功脱贫,且掌握一门技能,实现稳定就业的贫困户,在海南省越来越多了。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农业产业扶贫是海南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也是从“输血扶贫”转向“造血扶贫”的重要体现。今年以来,省农业厅通过不断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实行“短中长”结合发展产业、大力推行“五带动全覆盖”模式等多种举措,做到产业扶贫出实招,脱贫攻坚收实效。

  帮扶实 克服贫困户“怕”心理 提升参与度获得感

  近日,在白沙牙叉镇方平村,面积达70亩、果型饱满浑圆的黄金百香果挂满枝头。这些黄金百香果自去年12月种植以来已收获两批,以每斤8元的市场价卖出,由企业统一收购销售再给农户进行分红。

  70亩的种植面积来之不易,最初村里并没人愿意种这种“陌生的果子”。方平村党支部书记符永辉告诉记者,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贫困户的心理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怕。

  怕什么?怕种不出果子,怕种出来了卖不掉。

  为了克服贫困户“怕”的心理,符永辉带着村里的老党员符金文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我们只是出点力,出点地,地不种也是荒着。老板出苗出挖掘机出肥料帮收购,还有省里派下来的农业专家出技术,我们有什么好怕的?”

  在符金文带头种植12亩黄金百香果后,不少贫困户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也开始种植黄金百香果。

  “看到别人收成都不错,今年我也种了两亩,能增加一些收入。”今年50岁的符建华去年底刚脱贫,他告诉记者,“老婆平时去镇上打零工,5岁的孩子放暑假在家需人照顾。每天一大早我就去除草打理百香果,还有时间照顾孩子。现在的愿望就是多挣钱装修新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产业扶贫的过程中,最难的是激活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一些贫困户宁愿在家喝茶也不愿意出去晒太阳干工,存在“等、靠、要”思想。对于有劳动能力、无脱贫志气的贫困户,做好思想引导、克服思想惰性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前提。

  牙叉镇人大主席吴海英表示,牙叉镇扶智扶志,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党员作用,从贫困户自身实际发展出发,切实做到“扶实”。“贫困户要看到实效才会主动投入生产。比如在五里路茶园的带动下,周边不少贫困村民看到别人种茶叶挣钱了,也主动向镇政府要茶苗,甚至自掏腰包买苗来种。”

  除了发展种植产业扶贫外,省农业厅今年将继续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贫困户发展畜牧产业扶贫,确保平均每人每年收益1800元,计划带动贫困人口5万人;整合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生态循环农业专项资金、“菜篮子”等,向畜牧产业扶贫倾斜,安排5个国家贫困县各400万元支持实施畜牧产业扶贫;安排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中央财政资金1730万元,在琼海、保亭、白沙、琼中、五指山等市县开展畜牧产业发展和扶贫项目。

  举措实 因地制宜设“套餐” “短中长”产业相结合

  激活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的背后,需要有实实在在、因地制宜的扶贫产业支撑。

  今年以来,海南省各市县积极谋划“短中长”相结合的产业扶贫项目。据初步统计,全省“短、中、长”项目分别覆盖带动贫困户8.3万户、1.8万户、1.7万户。在方平村百香果园不远处,成片青绿色的咖啡苗正冒出尖芽。

  “之前方平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村民基本靠种植木薯、甘蔗、香蕉这‘老三样’,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但是腰包却没鼓。” 符永辉说,甘蔗属低效农作物,售价低成本高;橡胶价格近年低迷,木薯也卖不出好价钱。

  如今的方平村,“老三样”已被“新三样”代替——黄金百香果、咖啡、槟榔。

  “百香果的种植特点是‘短平快’,半年可以挂果;咖啡3年收获,属于中长期作物;对于槟榔,我们原来种植面积就有1000多亩,价钱也不错。” 符永辉介绍,通过种植黄金百香果,调整村里的产业结构,“短中长”产业结合,让贫困户和村民在每个阶段都有收入。

  在万宁北大镇北大村,驻村第一书记文彤明告诉记者,北大村原有产业为槟榔和橡胶,在此基础上今年新增养殖黑山羊项目,做到“短中长”相结合。“目前黑山羊羊圈已经在建,贫困户将多一个收入来源。”

  据了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实施以黄秋葵等冬季瓜菜为代表的产业扶贫短期项目,以益智等为代表的中期项目,以红毛丹为代表的长期项目。乐东黎族自治县不但发展金菠萝、火龙果、哈密瓜等瓜果产业,而且成立县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三产融合发展带动贫困户发展订单农业,助力脱贫攻坚。

  模式实 以问题为导向 开扶贫“药方”

  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黄正恩表示,当前产业扶贫工作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精准问题,要摸清贫困户能做什么,适合发展什么产业,做到精准扶贫。二是存在给贫困户发了种苗,技术指导不到位的现象。因此省农业厅今年5月成立科技服务队并分成6个工作组,每月将进村入户做技术指导。三是产销不对接。为帮助贫困户农产品销售“请进来”“走出去”,今年5月举行的屯昌农博会专门开设扶贫展馆,省农业厅还联合相关部门举办“电商扶贫 振兴乡村”海南省兴农扶贫项目启动仪式,推动海口、三亚等10个市县区入驻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兴农扶贫频道官方服务站。下一步全省各农业部门将持续开展海南农产品宣传促销活动,包括10月“海南绿橙福橙”、11月“海南冬季瓜菜”等专场展销活动。

  据了解,海南省各市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的种苗、散种散养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发现全省散种散养情况依然存在。对此,省农业厅、省扶贫办着力推行“五带动全覆盖”模式,把企业、共享农庄、合作社、家庭农场、致富能人分别带动贫困户不少于100户、80户、60户、40户、20户,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享农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致富能人评定和享受优惠政策的前置条件,形成“一镇一业多主体”“一村一品一主体”的发展格局。

  组织化帮扶方面,五指山市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按照“五统一”要求,建设6个五指山鸡、7个五指山猪产业扶贫基地,覆盖带动散种散养的贫困户。琼海市帮扶贫困户发展槟榔、橡胶、土鸡、生猪等产业,通过扶贫资金委托帮扶模式,发展食用菌等产业,实现组织化帮扶100%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临高县创建产业扶贫基地45个,带动10738位贫困人口从散种散养转向组织化帮扶。昌江支持9个龙头企业,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金融机构+贫困户”模式,通过政府扶贫资金、贫困户流转土地、金融机构贷款等入股企业,大幅度提高组织化产业帮扶程度。

  据介绍,目前全省已有5823个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7.38万户23.87万人。其中企业228个(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9家)带动2.22万户9.44万人,合作社5087个(国家级、省级示范社34家)带动4.7万户12.53万人。

(责编:王绍绍、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