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冬闲经济”增收助脱贫

张迎迎
2018年11月26日14:17 | 来源:慈善公益报
小字号

  立冬后,很多农民忙完了秋收,就闲着“宅”在了家中,这其中有很多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为了让农民钱袋子真正鼓起来,近年来,全国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始倡导“冬闲经济”,为贫困户谋脱贫出路。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他们有的利用自家的“闲地”增收,有的在“扶贫车间”打工,有的在保洁员等公益岗位上忙碌,还有的正在接受政府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等等。

  “闲地”利用增收脱贫

  冬闲地不闲,挣钱忙脱贫。农村群众到了冬天有“猫冬”的习惯,如今,在各项惠民政策的扶持下,纷纷投入到特色农业种植以及养殖业等生产经营活动中,“冬闲经济”开展得有声有色。

  “今年种了两亩青菜头,种子没花钱,再过一个月就能收获变成钱,比种玉米、红薯、洋芋强多了。”重庆市黔江区黄溪镇新民村村民张碧连高兴地说,以往这个时候是农闲时节,土地都是荒着的。

  据了解,这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引导,把张碧连家的“闲地”利用了起来,预计张碧连家种植青菜头将增收5000多元。这是黄溪镇引导村民“闲地”脱贫的一个缩影,黄溪镇有1200多户农户像张碧连一样利用冬闲地栽种青菜头,预计今年产量10000余吨,实现产值600余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

  无独有偶,在贵州黎平县九潮镇的“订单蔬菜”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以往村里秋收后田地大部分闲着,但如今处处是群众忙碌劳作的身影。据了解,该地的村干部积极对接蔬菜种植基地,与榕江县崇义乡盈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400亩包心芥菜种植订单,产业覆盖290户(贫困户220户),预计保守产值108万元,户均增收3700多元。

  冬闲田摇身一变成为群众的“增收地”,如今,在各地政策的支持下,“冬闲经济”让农民种地有了增收的希望。

  “闲时”利用技能创收

  让百姓“冬闲”变“冬忙”,帮助其增收脱贫。不少地方开始引导自主创业和实施就业援助等多途径,利用“闲时”推动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不断增强扶贫户的自身造血功能。

  不久前,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平川镇妇联为40多名妇女搭建了冬闲技能“充电”平台,通过专业知识授课和现场示范操作,帮助她们掌握就业的一技之长。

  家住平川镇平川村的29岁妇女张燕梅,一直想做月嫂,就是没有钱参加专业的培训,此次听说镇妇联举办的家政服务培训班要开课了,立即向村妇联报了名。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该平台主要是利用“冬闲”时节培训农村妇女,邀请经验丰富的家政培训师和育婴师举办免费育婴、保育、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班,充分发挥了农村妇女在脱贫攻坚中的“半边天”作用。

  不只是在甘肃,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大姚县,则紧紧抓住秋冬农闲的有利时机,利用“闲时”开展就业扶贫“百日行动”助推精准脱贫,进村入户加大务工宣传力度,截至10月,大姚县共开展技能培训2179人,创业培训428人,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346人。成批次往厦门、浙江、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组织劳务输出12批683人,其中建档立卡432人,对成批次输出人员进行电话回访256人次,帮助务工人员解决困难47件次。

  冬闲人不闲,贫困群众脱贫正当时。目前,“冬闲经济”正在全国悄然蔓延,改变了过去一到冬天就“地荒人闲”的局面,成为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的有效渠道。

(责编:初梓瑞、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