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拾荒老人与舞勺少年的慈善故事

李济慈  通讯员 秦敏惠 刘永伦
2018年12月30日21:44 | 来源:慈善公益报
小字号

  一位是日暮老人,一位是舞勺少年;一个在河南林州市姚村镇龙泉庄村,一个在辽宁瓦房店市。他们人生的境况不同、轨迹不同,但他们的心是相同的,他们的路是同向的,就是以自己的一份光热,去照亮与温暖别人。

  “天气越来越冷,看着孩子们的小手小脸冻得通红,我就想给他们每人买副手套、耳暖,让他们暖暖和和上学。”12月17日,在林州市姚村镇龙泉庄村小学,“慈善老人”李秋贵用自己积攒下的1500元钱购买了手套、耳暖、文具等,为学校里79名学生送来了“爱心礼包”。看着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李秋贵的心里也感到了暖暖的幸福。

  李秋贵今年65岁,是龙泉村的一位拾荒老人。不过他卖废品挣到的钱大都捐给了林州市慈善总会,从2011年到2018年,李秋贵连续8年向林州市慈善总会捐款7989.5元,用于救助比他更需要救助的人。他的慈行善举感动了社会,2014年,被林州市慈善总会授予“慈善老人”称号。

  李秋贵身体消瘦,少言寡语,布满风霜的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微笑。李秋贵也是个坚韧执着的人,为了多卖点钱,他骑着三轮车跑遍了林州市几个大型的废品回收站,打听好废铁、废纸、塑料瓶哪个地方卖的价钱高,他就分好类送到哪个地方。有时候,为了1公斤废品多卖1角钱,他要多跑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

  为了尽量多地积攒善款,李秋贵在生活上对自己格外严苛,饥一顿饱一顿,有时素菜馒头就抵一餐。他说:“以后,只要我的身体还行,还能挣钱,就要一直做慈善、献爱心!”

  龙泉村村民李保成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李秋贵是俺们村出了名的大好人,为人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夏天时他把电视机放到院子里请大家一起观看,重阳节还拿出1000块钱请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吃‘敬老餐’,冬天给学校的孩子们买学习用品、服装手套。他虽然是个拾废品的,但心好,觉悟高。”

  李芳同学对记者说:“我知道李爷爷,他是个慈善爷爷,经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今后我一定要向他老人家学习,也去帮助别人。”

  姚村镇龙泉庄村小学张艳芳老师说:“李秋贵老人的事迹十分令人感动,他这种乐善好施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我会好好教育我的学生们学习李爷爷身上这种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的精神,让这种精神在孩子们心里生根。”

  与慈善老人李秋贵有着迥然不同的生活境遇与人生经历,于丰源是个连年捐出自己压岁钱的爱心少年。

  于丰源今年刚满14周岁,虽稚气未消,却是辽宁省瓦房店市慈善界“老资格”的捐赠人。

  2011年的一天,于丰源在爷爷的带领下来到瓦房店市慈善总会,用稚嫩的小手捐出了5000元压岁钱。那年他6岁,刚上小学二年级。当时人们只是感到很新奇、很可爱,但也都以为只是小孩子的一时心血来潮。没想到于丰源一发不收,他先与慈善总会签订了一份5年捐赠协议,每年捐赠5000元压岁钱,专门用于慈善助学。2016年,原协议到期,他又与慈善总会续签了5年期限、捐赠25000元的协议。至今他已连续捐赠8年,捐款4万元。瓦房店市慈善总会用他的这笔善款每年资助一名贫困大学生,如今已经资助了8名,助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

  与所有幸福的孩子一样,于丰源从呱呱落地便成了家里家外的“宝贝疙瘩”。每逢过年过节,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姑姨叔舅给的压岁钱就有四五千元。但于丰源的家长们对他并非肆意娇惯,而是启蒙养正,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引导他萌生慈善意识,走上慈善之路。作村支书的爷爷时常领着他走访贫困户,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人。良好的家教和长辈们行为的熏陶,在他幼小的心灵早早就种下了善良的根苗。

  从小学开始,学校老师就常组织同学们开展“大手拉小手,帮助小朋友”活动,不断向他们灌输尊老爱幼、团结互助思想。进入初中,“学雷锋树新风”已成为他们班级常态化活动。2014年,瓦房店市慈善总会和市教育局共同发起“慈善读本进校园”活动,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雷锋、郭明义的时代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当中。于丰源的慈善意识更加自觉,他踊跃参加学校发起的各种公益慈善活动,帮助困难同学,救助邻里乡亲,在付出爱心的同时,他的思想境界也不断升华。今年8月17日,瓦房店市慈善总会举行金秋助学金发放仪式,于丰源作为爱心助学代表畅谈了自己的感受,赢得了与会者的掌声和赞许。

(责编:初梓瑞、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