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扫除脱贫攻坚的语言障碍

2019年04月17日08:50 | 来源:慈善公益报
小字号

  慈善公益报“说不好普通话打工遇到很多沟通障碍”“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走不出村”“没上几天学,听不懂普通话”……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农村青壮年因不会说普通话制约了脱贫奔小康进程,做好普通话推广工作意义重大。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日前,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在云南昆明签署《“推普脱贫攻坚”战略合作框架》,共同开展“推普脱贫攻坚”战略合作,开发普通话学习APP(手机客户端)项目,以助力脱贫攻坚。

  “推普”攻坚刻不容缓

  《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18)》指出,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0%,而很多农村地区只有40%左右,有些民族地区则更低。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多青壮年农民、牧民无法用普通话进行基本的沟通交流,这已经成为阻碍个人脱贫致富、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

  全国政协委员海霞在今年两会上指出,很多青壮年、农牧民只要会一点普通话就可以走出大山,走出山村,学点技术,找到一份工作,就能全家脱贫。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少好的语言老师来教他们。对此,她建议,希望通过推广普通话帮助贫困地区不会普通话的人们实现脱贫。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早在2018年,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三部门就印发《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通知,提出到2020年,贫困家庭新增劳动力人口应全部具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沟通交流和应用能力,现有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具备基本的普通话交流能力,当地普通话普及率明显提升,初步具备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为提升“造血”能力打好语言基础。

  为实现这一目标,此次三部委签署《“推普脱贫攻坚”战略合作框架》,推广普通话学习APP项目,将重点帮扶“三区三州”不具备普通话沟通能力的贫困群众及全国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将推普脱贫攻坚与信息化手段结合,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创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条件,有待解决因语言不通而阻碍脱贫就业的问题。

  以“推普”助百姓脱贫

  为打通语言障碍提升贫困地区百姓“造血”能力,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一系列“推普”活动。甘肃武威市天祝县推广普通话助力脱贫攻坚、四川省简阳市贾家场小学开展推广普通话志愿活动 助力脱贫攻坚等。

  “我在出门打工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没文化,不会说普通话的困难,时常无法与外面的朋友交流。”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龙泉镇的马世龙说,“我决心让我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学校学知识、学普通话,将来比我强百倍。”

  为了帮助更多像马世龙这样的群众学习普通话,开展推普脱贫,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东乡族自治县积极在推普脱贫活动中,通过农民普通话培训、“大手拉小手”等的特色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这项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另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田间地头,群众利用空闲时间就开始学习普通话,这多亏了当地推广“语言扶贫APP”,并启动的“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推普”及素质提升工程。

  “识字课程、日常生活、普通话1000句、自主学习、大数据监控平台……”据了解,语言扶贫APP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认读常用规范汉字、掌握日常生活用语的同时,也依托语言扶贫大数据监控平台,实时了解语言扶贫APP的用户情况和学习情况,助力各民族群众快速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据悉,该项工程目前已覆盖云南省“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15.2万人。

  普通话的普及关系着与贫困群众的沟通,依托“语言扶贫”打响“推普”扶贫攻坚战,充分发挥普通话在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增强就业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扫除语言不通的障碍,这将为脱贫攻坚添一份力。(记者 张迎迎)

(责编:初梓瑞、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