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王秀和:一片丹心献慈善

2019年05月20日08:26 | 来源:慈善公益报
小字号

  王秀和自从2010年担任江苏海安市慈善总会会长以来,勤奋工作,不懈努力,海安慈善事业在他的带领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他刚来到慈善会时,一年募集到的善款只有几百万元。上任的第一年,他策划组织了“慈善大募捐”活动,两万多人参与,一次性就募捐到善款3480万元。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市慈善基金会。2016年年底,市慈善总会拥有基金1.1亿元,当年救助支出2118万元。市慈善总会先后3次获得省“福彩杯”宣传先进集体奖,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组织)奖,被省民政厅评为4A级基金会,先后在省、市慈善经验交流会上4次介绍经验,有关文章多次刊于《江苏慈善》杂志。

  王秀和十分重视慈善宣传工作,按照打造全民“知善、积善、行善”的工作要求,着力抓好两支队伍和五个平台的建设。两支队伍即慈善宣传报道员队伍和慈善文艺演出队伍。2015年,慈善总会在每个区镇聘请了1至2名兼职报道员,在市级机关聘请了5名兼职报道员,每年组织1至2次业务交流与培训,两年多来,报道员撰写宣传文稿800多篇,被市以上新闻媒体刊用500多篇,其中国家级媒体36篇。同时,以市老年体协艺术团为主体建立了一支20多人的慈善文艺演出队伍,编排了《暖流》《小站大爱》《四个老汉话慈善》等10多个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慈善节目,到社区、村组和企业、学校宣传演出,先后演出50多个场次。去年,配合村慈善工作站建设试点,制作了文艺宣传光盘下发至各个村居。五个平台就是《海安日报》、海安电视台、海安人民广播电台、海安慈善网和《海安慈善》内刊。与两台一刊合作,开辟“慈善之光”专栏;与《海安日报》合作,开展“慈善之光”征文活动,先后编辑“海洲杯”“蓝岳杯”“德荣杯”“福彩杯”慈善之光征文集,共刊发文章400多篇,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序编辑出版。《海安慈善》内刊已经刊出16期,用稿200多篇。海安慈善网创建以来,采用信息文章800多篇,点击量超过10万人次以上。多次与政府沟通联络,由市政府出资兴建“海安慈善文化广场”,建有“海安慈善历史文化”百米长廊、慈善明星榜、慈善功德碑等重要文化景点,每年游客达2万人,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慈善熏陶。

  王秀和深知慈善资金募集的重要作用,2010年上任伊始,王秀和就组织全市大募捐,募集善款3480万元,1066家企业签订了一日捐协议,形成了自觉捐赠的长效机制。设立海安慈善日,2013年初,他在调研的基础上,经过一班人的讨论研究,向市人大提出设立“海安慈善日”的建议,每年5月12日这一天为“海安慈善日”,全市开展“一日捐”活动,企业捐赠一天的利润,个人捐赠一天的工资收入。2016年“一日捐”收入3270万元。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成立了“5.12海安慈善日”组委会,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兼任,各党政部门、局直单位,各区镇主要领导与市慈善总会领导共同组成,主导协调“一日捐”慈善工作;各区镇明确一名主要干部担任慈善分会会长,村居慈善工作站站长由支部书记兼任。全市232个行政村居成立慈善工作站,形成“市慈善总会--区镇慈善分会--村居慈善工作站”组织网络。截至2017年底,海安村(居)慈善基金4800万元,当年救助支出760万元。2018年村居慈善工作站“慈善一日捐”,募得善款1255万元,真正成了海安慈善事业的“半壁江山”。他提出了扎口募捐管理的思路,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全市建立了以慈善总会统一扎口募捐的工作机制。强化慈善组织建设。市慈善总会在他的带领下,加强自身建设,定出规章制度,坚持每周领导成员活动日,坚持集体研究讨论制度;引导基层慈善组织制定规章制度,加强绩效考核制度。

  在项目方面,王秀和力争打造海安市慈善救助品牌,他注重发挥慈善组织的作用,近两年来,先后与市红十字会、总工会、市妇联、残联、公安局、邮政局、教育局、机关工委、计生协会、老区扶贫促进会、癌友协会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博爱送万家”“职工解困”“贫困母亲”“爱心助行”“正义之光”“爱心包裹”“生育关怀”“老区扶贫”“造血脱贫”“癌友之光”等16个慈善救助项目,拓宽了救助的领域和规模,提升了救助的精准度。从2013年开始,实施“百户爱心助困”项目,每年救助100多户特别困难群众,每户10000元,2017年全市救助219户;“阳光之肾”项目,每年资助尿毒症患者特别困难家庭,每人5000元,已连续实施4年,去年救助400多人。“情暖学子”助学项目,2018年资助415名贫困学子,共计153.9万元。“百户爱心助困”慈善救助项目荣获南通市政府授予“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

  王秀和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但他始终率先垂范,主动作为,忘我工作。虽然年近七十,但从没有休息一天。曾有一天,王秀和正与同志们商量救助项目时,突然心跳加速,头昏脑涨,大家立即将它送到市人民医院,后来又转北京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他仍然不放心慈善工作,经常电话联系,询问情况,谈自己的意见看法。同事们劝他多休息,他说,社会上还有许多困难群众,只有把慈善工作做好,我才能心安。王秀和同志不顾身体疾病和家庭不幸,执着于慈善事业的事迹,受到海安人民的广泛点赞,党员干部称他为楷模,困难群众视他为恩人。(记者 王 杰)

(责编:初梓瑞、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