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手术车 一支医疗队 坚持十五年

为贫困乡亲送光明(扶贫故事)

本报记者  张志锋

2020年08月03日08:3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河北蔚县蔚州镇有位常奶奶,爱人和两个儿子3年中相继因病去世,悲伤加劳累,使她的眼睛近乎失明。当地医院诊断后,认为手术难度太大,建议她到市里大医院,但大额手术费难住了她。2018年夏天,一个流动医疗队来到蔚县,为她成功做了手术。如今回忆当时的情景,她仍旧非常感动。

  这支流动医疗队有12人,15年风雨兼程,行程共约30万公里,累计为张家口等地23605名贫困患者送去光明,减免医疗费共5900多万元。这就是由河北省直机关第一门诊部白内障超声乳化专科医生护士组成的“复明12号”流动医疗队。

  张家口部分地区是深度贫困地区,坝上紫外线强,白内障发病率较高。多数患者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其中许多是贫困群众。在医院做一例白内障手术要花好几千元,一些贫困患者难以负担,病情只能拖着。

  2005年,河北省卫生厅多方考察,让省直机关第一门诊部白内障超声乳化专科组建医疗队,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借助一台“复明12号”眼科手术车,开启医疗扶贫的“长征”。每年6至8月,“复明12号”如期出征,每个县区最多待5天,每天做40多例手术。

  “当地妇联等部门提前联系好了患者,有的没能赶上在本地安排的手术,就一路追着赶到下一站。”护士长王迎炜说,“忙了一天,大家都累得不行,但追来的患者等在手术车旁,眼巴巴看着你。我问领队咋办?领队说,做吧。”

  流动医疗队领队牛士河说:“我们再苦再累不算什么,患者不能及时治疗,就要在‘黑暗’里再多等一年!”

  “最初几年,做手术的都是常年不能视物的人,有的孙子出生以后都没见过。”一位医疗队员说到这里,眼圈红了。

  有老哥俩一起来做手术的,也有母女俩一起来的。揭开纱布,眼前一亮,能看见亲人了,这下都激动得哭了。“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能看见孙子长啥样。”一位老人摘下纱布,看见孩子后,老泪纵横。

  老党员刘哲峰今年72岁,是“复明12号”流动医疗队的老队员。女儿刘晨瑶是他同科室的同事,也加入了“复明12号”,父女接力为更多患者带来光明。

  一晃15年的“长征”,医疗队基本还是原班人马。刘哲峰退休后闲不住,也牵挂那些贫困乡亲,坚持随队下乡:“在贫困家庭里,一个人复明会减轻家庭负担,全家可能脱贫,生活改善。我们能多做就多做几个。”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03日 13 版)

(责编:吴晓琴、初梓瑞)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王守信任广东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丽江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
  3. 诱导性报道损害自身公信力(钟声)
  4. 全国就业人员达7.5亿
  5. 在这里,读懂“伟大的开端”——中共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