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宁夏决胜全面小康

2020年08月05日09:33 | 来源:慈善公益报
小字号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宁夏决胜全面小康

  近年来,宁夏加大对扶贫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全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夯实脱贫攻坚产业基础,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保证贫困人口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2019年,宁夏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2.3亿元,贷款覆盖率为80%;新增产业扶贫示范村41个,扶贫龙头企业42家、扶贫产业合作社146家、致富带头人2777名;新建扶贫车间133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6674人。

  如今的宁夏,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冲锋号在养殖棚圈、扶贫车间、农业基地间回响,百姓从乡村搬到城市,从田间到车间,用勤劳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小康生活。

  做工精细的动物玩偶、柔软舒适的靠垫、形式多样的精美挂件……在宁夏银川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扶贫车间的非遗产品展示厅里,一个个精美的手工编织物件,让人爱不释手。而这些麻编作品出自当地村民的“巧手”。

  早上8时许,吃过早餐后,建档立卡户李世雄和老伴雷秀梅便出门去上班了,步行不到10分钟,两人到达了村里的扶贫车间——月牙湖手工工坊。2014年,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李世雄老两口凭借着会手工编织的一技之长,成为了月牙湖手工工坊的“上班族”。

  坐在放满麻编材料的桌子前,老两口开始工作起来,只见麻条在他们手中左右翻飞,不一会儿,一根6股麻条便完成了。“我们俩来这工作挣点钱补贴家用,编麻条比较简单,好上手,每月能挣几百块钱,可乐意来这干了。”即便与人交流,李世雄手中的活也不曾停下来。

  为了让村民增加收入,2015年,村里把闲置的60多平方米的房屋打造成手工工坊,号召村民制作刺绣手工。可是,加工出的布鞋、刺绣产品销路不畅,给了大家当头一棒。2017年,对口帮扶的驻村第一书记柳普军看到宁夏非遗项目麻编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张璟的麻编工艺品,一下打开了思路,便请来张璟讲起了麻编课。随后,村“两委”落实资金15万元,持续推动扶贫车间手工工坊非遗麻编产业,并联系工作室,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让掌握技能的村民进行基础材料加工,按出货数量给村民工资,目前,已帮助百名村民解决就业问题。

  走进洪广镇欣荣村的扶贫产业园果蔬大棚,鲜绿的藤蔓上挂着一个个番茄,空气中弥漫着番茄特有的清香。大棚种植户乐细娥正给前来采摘的游客挑选优质的水果番茄。

  乐细娥是宁夏乐乐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2019年8月,她在园区种植了20栋水果番茄。“宁夏的土壤和气候打造出的水果番茄口感香甜,含糖量比普通西红柿多10%。现在有20栋暖棚、185栋拱棚和160亩地,将全部打造成水果番茄基地。”乐细娥介绍,目前除了供本地游客采摘外,水果番茄多以订单形式远销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

  村民周彩萍2月开始在大棚干活,“咱手脚勤快干起活儿来没问题,一天能挣100元,还不耽误回家做家务。”周彩萍跟记者说话的工夫,已经摘了半桶番茄,去年光采摘一项她就挣了近3万元。

  欣荣村的水果番茄通过“企业+合作社+建档立卡户+合作种植+兜底分红”的模式,改良了土壤和传统西红柿种植栽培技术,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同时,种植水果番茄还解决了欣荣村部分移民就近务工问题,企业与20户建档立卡户签订合作带动种植保底分红协议,每年每户保底分红不少于4000元,真正实现脱贫增收,同时解决了村里300户建档立卡户长期务工难的问题。

  “通过项目带动,欣荣村特色果蔬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带动移民群众增收致富作用明显。”欣荣村党支部书记顾玮介绍。(记者 白雪 通讯员 张碧迁 闫文丽)

(责编:初梓瑞、孙红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