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公益>>公益滚动>>观察评论

李本公:慈善不应成一个什么都往里装的筐【2】

2014年04月22日08:57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李本公赴黑龙江省慰问受灾群众(资料图)

   中华慈善总会2013年接受社会捐赠款物总额超过100亿元

   新华公益: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成立,有媒体将之视为中国现当代慈善事业复兴的起点。走过20年,中华慈善总会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发生哪些标志性的重大事件?

   李本公:中华慈善总会1994年成立前,虽已有若干家基金会先后成立,但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打出“慈善”旗号的公益组织,中华慈善总会还是第一家。从这一角度来看,有媒体将之视为中国现当代慈善事业复兴的起点有一定道理。特别要指出的是,总会创始人崔乃夫部长等老领导不但顶住压力、多方努力实现以“慈善”命名注册登记,而且从创建之初就坚持与国际接轨,走社会组织民间化的发展道路,不要国家财政一分钱、不要一个行政事业编制,不要一个在职公务员。这样一个现代公益组织机制,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中华慈善总会去行政化、独立自主、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特质。

   20年来,中华慈善总会紧紧围绕“救灾、扶贫、安老、助孤、支教、助学、扶残、助医”等领域广泛向境内外募集款物,实施慈善项目,并积极参与了历次重大的国内救灾和海外救灾援助行动。回顾20年的历程,我认为最有标志性的事件,一是1995年11月召开的中华慈善总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崔乃夫会长在会上提出中国的慈善事业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向正规化、组织化、社会化目标发展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慈善总会全国性民间慈善团体的地位;二是1998年阎明复会长发起总会主办的央视“8.16赈灾晚会”,确立了总会在全国性救灾捐赠活动的主体地位;三是1999年总会引进美国“微笑列车”慈善项目以及之后范宝俊会长引入的“格列卫”慈善项目,开辟了总会大型助医行动的慈善项目大格局;四是2005年开展的印度洋海啸援助行动,开创了全国性民间组织对外救援活动的先例。从筹募情况上看,总会的募集款物由当初几千万、一两个亿,到 2007年达到12.54亿;2008年汶川地震引发的全国性救灾捐赠活动,总会接收捐赠款物总额猛增至40多亿; 2009年虽无重大灾害却遇国际经济危机,总会接收捐赠款物总额仍持续增长至46亿;特别是2011年公益组织遭遇多次舆论风波,社会公信力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总会接收捐赠款物总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到59亿;2012年在全社会捐赠额下滑的大背景下,总会又比上年增长30%,达到74亿;刚刚过去的2013年再次增长33%,首次突破100亿(其中捐款3.97亿)。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慈善总会良好的机制和社会各界对总会的信任,借此机会,我向信任和支持中华慈善总会的社会各界表示由衷的感谢。

   慈善事业的公开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新华公益:据媒体报道,2013年中华慈善总会募捐款物过百亿元,同比增长33%,您怎样看待这种增长?在募捐款物规模增长的同时,怎样才能让爱心款物发挥最大作用?2014年,中华慈善总会又有哪些工作规划?

   李本公:中华慈善总会能够在社会舆论对慈善公益机构质疑不断的情况下,实现社会募捐总额持续增长,归功于社会的信任、长期合作伙伴的深刻了解、各地慈善会的密切配合和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管。我们认识到,募捐总额越大,需要投入的劳动就越多,工作就要越细。因此我们在各项目的具体环节上陆续制定和完善工作细则,规范项目实施全过程,以保证实现社会捐赠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对社会比较关注的大病救助项目,为实现安全、快捷、有效地使大病患者及时用上捐赠的顶级药品,我们简化了申报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间、适度减少了复查次数;在各发药点配备了监控摄像,严格禁止审批人员与申请人直接接触以杜绝不正之风;设定一系列具体措施保证捐赠药品实实在在地用在患者身上而不流失等等。

   再如为进一步加大公开透明的力度,我们专门研究和改善公开方式,以使公众能看清看懂。如在对玉树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的公示中,除将自身和各地慈善会汇缴共计26亿多元捐赠款安排使用的整体情况公示外,还以3个附件详细列出细目,一个附件可以具体查每笔捐款到什么项目里去了,一个附件可以具体查每个项目来源于哪笔捐款,一个附件可以具体查各省汇缴的捐款去向,可以说是一种立体全方位的公示方式。

   当然,慈善事业的规范化、公开化和开拓创新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华慈善总会这些年做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远远不够。因此今后的任务仍然是以规范运作为基础,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以公开透明为保障。在巩固原有成绩的基础上,永不自满,特别是在探索网上募捐、微公益、开拓合作空间上下工夫,使中华慈善总会的工作不断发展。

   国际慈善事业许多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新华公益:自成立以来,中华慈善总会同国外慈善组织在多领域进行了广泛交流与合作。在同国外慈善机构打交道时有哪些事情让您印象深刻?与之比较,我们有哪些优势?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李本公: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厚的慈善文化和优良传统,但作为现代慈善事业,我们还刚起步不久,国际上有许多开展慈善事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例如我们与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从1999年开始的15年的合作中,引进了13亿多元人民币的资金,无偿为30万名唇颚裂儿童成功实施修补手术。在合作中我们深感到他们做慈善很专一,就是始终扭住一个目标不放,而且注重实效、不事张扬,甚至为达到在中国实现唇颚裂儿童为零的目标而想尽办法去寻找患儿,而不是坐等求助。再如韩国依恋集团出资3700多万元与我们合作开展的助学项目中,感到他们在确定资助对象时充分体现了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的精细。他们考虑到中国已实行 9年义务教育,贫困大学生也已引起社会重视并有多渠道的助学、奖学资助,因此确定资助贫困高中生,以使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因接受完义务教育后而弃学等等。

   当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还很多。我想我们有很好的优良传统,经济社会发展也很快,只要我们大力弘扬优良传统、积极引进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我国的现代慈善事业一定会有快速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美好。(郭士玉)

上一页
(责编:初梓瑞、蒋琪)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