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涵(右一)执行小组与刘丽(右二) 摄影 初梓瑞
人民网北京8月30日电(初梓瑞)8月27日,“阳光飞轮”走进哈尔滨,郝涵携爱的接力棒带领两名同学一同奔赴哈尔滨将爱传递给“刘丽小动物救助站”。
下午3时,飞机在哈尔滨太平机场落地,哈市的清爽让人很舒服,机场出口不远处一个瘦瘦小小的女孩子带着鸭舌帽,背着书包,衣着朴实的站在那里,旁边站着两个高高大大、一脸稚气的男生,他们就是执行本次项目的学生,郝涵、陆星君和关正宇。
郝涵一行人与记者一同前往“刘丽小动物救助站”,司机是救助站的一名工作人员,皮肤黝黑,个子不高但格外健硕,朴实、寡语,车座上和座位下都有一些狗毛,司机介绍说这车平时也是救助狗狗的专用车。车行驶40分钟后,我们抵达了救助站。
救助站位于道路两旁 摄影 初梓瑞
资助“刘丽小动物救助站”是郝涵的提意,她认为动物的生命和人一样,同样需要尊重和敬畏。但人们总能在电视上、网络上看到一些虐待、遗弃小动物的视频或新闻,这些消息和图片触目惊心,虽说 “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但是有谁能让这些遭到迫害、无家可归的朋友有个温暖的“巢”?郝涵,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校大二的学生,她在执行项目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在网上查资料,到实地去考察,最终将目标锁定为条件极为艰苦的“刘丽小动物救助站”(以下简称“救助站”)。
救助站在一条并不宽的小路两旁,两辆车并行的宽度,两旁是废弃的3层空楼,放眼看去都是小动物住的地方,而他们的“主人”,也是救助站的创办人刘丽的住处却是这量破旧不堪的面包车。
刘丽平时睡觉的“屋子” 摄影 初梓瑞
这个救助站创办于2006年,8年的时间,这个救助站的小动物已经从起初的几十只扩大到400多只,巨大的压力让这个救助站几乎垮掉。2010年,救助站开始面向社会征集捐助款和物资,目前救助站仅仅只靠着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维持着,但是刘丽的坚持让人们知道,“爱心,动物同样需要,他们没有贪婪的欲望,没有奢华的幻想,只要有地方住,有东西吃,安静的活着,安心的死去,这对于小动物来说就够了。”
救助站救助的患有皮肤病的宠物狗 摄影 初梓瑞
郝涵一行人通过“阳光飞轮”的项目经费为该救助站提供了很多实质性的帮助:买了猫粮和狗粮共1500斤;治疗皮肤病的橘皮素20瓶;治疗犬瘟的球蛋白20支、干扰素10支、单抗20支;捐款2000元。郝涵执行小组还与工作人员一同给小动物们打针,陪它们玩耍,郝涵说,“我喜欢狗,我看到他们生病,看到他们无助,我就会心疼,我就想要为他们做点什么。”朴实无华,但掷地有声。
正在挑选医疗药物的郝涵 摄影 初梓瑞
“阳光飞轮”帮郝涵实现了她这个小小的愿望,她小小的愿望帮助小动物们实现了它们最为平实的想法——活着,一个简单的举措,一颗不简单的爱心。
此次阳光保险重磅推出的“阳光飞轮”千万梦想支持计划,帮助很多大学生园了自己的公益梦想,相信“阳光飞轮”将继续用行动为中国人的“公益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