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人民微博
人民网>>公益>>公益滚动>>公益要闻

农村婚变进入高峰期:不以感情为基础 结婚就像做生意【2】

刘巍巍 王菲菲

2014年09月15日10:37    来源:半月谈    手机看新闻

  独立意识的增强

  以前在农村,离婚被认为是件不光彩的事情,人们会因为害怕别人的眼光、为了自己的孩子而选择继续生活在一起。但现在人们不愿凑合,把离婚看得也很淡。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离婚诉求都是女性先提出来的。在临县法院受理的农村家庭婚姻纠纷案中,由女方提起诉讼的占90%。

  刘宁分析认为,一方面与农村的人口结构有关,男女比例失衡,女性离婚后较容易找到再婚对象;另一方面也与女性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有关系,她们不再恪守“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观念,追求自身幸福的欲望甚至超越了家庭亲情。

  乡土文明的失落

  在乡村狭小的社会空间中,婚姻的裂变对于一个农民家庭的冲击不可低估。

  武广明说,在一些诉讼离婚案件中,当事双方的纠纷常常转化为两个家庭乃至家族之间的矛盾,子女赡养和财产分割等问题容易导致恶性案件发生。尤其男方娶妻时花销巨大,离婚后造成人财两空,彩礼追不回来后不惜动用武力。

  更为深远的影响还在于孩子。父母离异为本就是留守儿童的他们蒙上了又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张宇飞(化名)是山西临县黄白塔寄宿制小学四年级学生。他的父亲长年在外打工,父母感情不和,今年离婚了。“他本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成绩在班里是中上等,从不和同学打架。但自从知道父母离婚后,情绪变得很不稳定。”张宇飞的班主任苗娟告诉记者,他曾两次离校出走,有一次甚至试图自杀。

  苗娟说,他们学校离异家庭的孩子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心理极其脆弱,父母离异对孩子更是沉重打击,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刘宁说,在一些离婚事件中,人们不是为了追求真爱而离婚,对物质、金钱的追求占了上风,质朴、真挚的感情荡然无存。传统乡土文明中重家庭、重责任、重感情的美好品质被自私自利、不负责任所取代,社会风气和公序良俗遭受挑战。

  “农村婚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乡土文明的失落。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新的价值观亟待重建。”刘宁说。(半月谈记者王菲菲刘巍巍)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史雅乔、蒋琪)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