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什么样的安检更好

秦珍子
2017年02月15日09:0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时隔13年,香港又一次发生地铁纵火案。

  2017年2月10日,一名男子在港铁荃湾段列车上点燃香蕉水自焚,还试图引爆汽油弹,造成19名乘客受伤,其中4人伤势危重。

  如果是在北京地铁,这个人注定会失败。

  设想一下,他携带一桶香蕉水、一瓶汽油走下台阶,还没接近检票口,就会被安检处的仪器设备发现,一位强壮帅气的小伙子或制服笔挺的小姑娘会礼貌地对他说:“您好,请打开喝一口。”然后故事就结束了。

  过完年,我带娃从老家西安飞回北京,作为一个曾经的“出差党”,我还是第一次在安检口见到婴儿床——娃躺在里面,脱掉外套、毛衣,让美丽大姐姐搜一遍,衣物再扫描一遍。

  虽然我对陌生人直接触摸孩子非常排斥,但我理解,这张小床的存在应该意味着曾经有人在婴儿身上藏刀、藏毒、藏危险违禁品。

  广义的安全检查涵盖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蹬自行车之前捏一捏闸也算。但我们通常所说的“安检”,指的基本上都是公共场所为降低安全风险所采取的检验措施,上飞机、进剧院、坐火车、看球赛……越是人多的地方,风险系数越大,对安检的要求就越高。

  检查行李物品,一般用的都是射线技术。最普通X射线成像技术能区分物质,而CT扫描则能提供密度信息。中子探测技术比较高端,能区分物质的碳、氧含量甚至氮、氢比重。有时候你会遇见安检人员拿“小纸片”蹭蹭你的行李,再把它放进仪器——这是痕量技术,“小纸片”会将沾取的微量物质与仪器中的“物质库”进行特性比对。

  中国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网站的“安检技术”页面,陈列着大大小小近60种设备,能检测金属、炸药、人体、液态物质等,针对各种环境条件,有的能车载,有的能手持。而在技术条件落后、毒品犯罪猖獗的地方,比如南美,缉毒犬的鼻子也是一道严格的关卡。

  当然,全世界的安全检查都仍然需要最传统最牢靠的安检装置:人的手、五官和大脑。

  以色列航空以安全著称于世界。在引进高科技之前,他们的安检过程堪比“望闻问切”。不仅会察言观色,还要连连发问,一只箱子有时要开数次,旮旯拐角都会摸到。加上排队时间,旅客过安检一般需要好几个小时。

  在美国,一旦机场的安检级别提高,就意味着,很多旅客得被迫接受“深度触摸式安检”,经常有人提出“性侵”“侵犯隐私”“搜身感觉屈辱”的指控。

  维护公共安全和保护个人权利之间,安检这位铁面又机械的“执法者”常常顾得了前者,顾不了后者,而且看起来,这个问题在发达国家或落后地区都始终存在着。有人质疑,过度安检是否意味着政府对治下的社会安定程度没有信心,但就拿两次港铁纵火事件来说,放火伤人的都是精神障碍者,他们无法预测的行为和政府的社会治理几乎毫无关联,当他们危害公共安全的时候,同时也侵犯了公民个人的生命健康权。

  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安全”为前提行使公权,就可以不顾及私权。安检的目标,首先应该是守护公众的安全。安检的手段,应该尽可能顾及公众的个人权利。安检的执行部门,应该经常普及相关科学知识,别让“孕妇过安检门胎儿会畸形”之类的谣言再度盛行。

  如今,地处中东的以色列本·古里安机场用上了一整套基于高科技的“敌意探测系统”。旅客购票时,身份就已经被甄别。车要开到机场,需经过检查站。在机场安检口,行李先被送进“一眼望穿型机器”,旅客的心理活动则被眼部活动检测仪捕捉、分析,如有异常,才需要接受开箱检查和测谎仪的考验。计算机算法不带有任何偏见,电子眼的背后也没有窥私的恶意。触摸式安检大大减少后,机场效率显著提升了。当然,这也挺恐怖的,好像你在心里吐个槽也会被看出来——不过有包容度的社会应该是:你可以观点不同,只要别伤害他人就行。

  就像人有打哈欠的时候,计算机程序会有漏洞,电子眼也有看不到的死角。通过安检关口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安全检查应与应急措施相配套。更重要的是,安检的理念要从“执法”变为“服务”,人的生命和尊严才能同时得到充分的守护。

(责编:史雅乔、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