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守艺五十年 手艺要失传

牛生金:村里最后的打铁匠(发现身边)

本报记者  乔  栋
2017年02月27日08:2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品百味人生
  看人民映像

  牛生金的电话一直打不通。村里人指着山下说,你顺着“咣”“咣”的打铁声找就是,准错不了。

  初春,太行山下的高平市张壁村,屋外下着小雨,屋里却热气腾腾。上党梆子从牛生金身边的老旧收音机里发出,和着他不紧不慢的打铁声,交织成别样的协奏曲。牛生金专注着眼前的锤头和铁料,全然没有发现有人进来。过了好一会,他才抬起头来,艰难地想要站起身来,却发现双腿早已坐麻。

  屋里光线很暗,只有烧铁炉里跳动的红色火光映衬在他脸上。他从身后变出一个灯泡,拧在头顶上的灯口里。然后,靠着墙,终于得到片刻的休息。

  张壁村是当地有名的“铁匠村”,可后来很多人都放弃这个行业,这项传统手工艺,也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50多年了,一直是打锄、耙、镢、锹、镰等。”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对打铁有着别样的执着:“年轻的时候,周边的人也叫我出去打工,可是祖上传下的手艺,得有人在啊。我就是个手艺人,放在以前,我们有这行的行规。入了这行,得把这碗饭吃好了。”

  “到了我这一辈,打铁越来越‘没出路’了。现在的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样子也好看,也好用。”牛生金一点不掩饰对机器生产的认可。

  歇了一会,他又开始了工作。把烧得发红的铁铲从炉子里取出来,迅速放在铁砧上,用气锤上下敲打,铁花四溅,在上面锤出一个“凹”字形出来。仅过了10秒钟,铁铲已经硬化凝固,又塞进炉子里“重造”。他说:“打铁的诀窍就在于抛钢和掌握火候,其中最关键的便是淬火,经过数次的加工、打磨,一件崭新的铁制品才能完成。”

  打了一辈子铁,牛生金也对这门祖上传下的手艺进行了改良。他说:“在我手上,打铁也变得省劲一些了。你看,有了这空气锤,模子出来要省劲多了。以前啊,那可真是人力在弄,一下一下地捣,很费人工。”

  铁匠屋的门上,歪歪扭扭地用粉笔记录着牛生金一些月份进货的数量,每个月不定几十斤。他指了指外面的三轮车,“逢年过节周边有集会的时候,我就拉过去。一个铲子还能卖8块钱哩。”

  现在,牛生金老人一个月打铁的收入“也就1000多块钱”,加上种地的钱,勉强维持生计。但他不觉得吃苦:“把眼前的每一块铁都打好,不要让买到这东西的人觉得不值这个价钱,这就行了。”

  他唯一的遗憾,是自己的这门打铁手艺没人继承了。儿子本来跟着他学过,但前几年因病去世。“儿子也走了,孙子在贵州工作了,平时就不回来了。”

  牛生金说他很盼望过年。“过年时候孙子回来,领他在这看看,让他知道自己祖辈是靠什么吃饭的。活得越老,也就越明白了,我现在也没啥想法,这辈子就只会打铁,直到我打不动的那天。”


  《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27日 22 版)

 

(责编:史雅乔、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